宋代楊時題贊《蛟湖詩》曰:
湖光上下天水融,
中以日月分西東。
舉目遠眺,金溪河寬闊蜿蜒
四面群巒疊嶂
霧靄靜謐的山林縈繞
在氤氳山色空濛的湖面
倒影一潭碧水,波光粼粼
翠色慾滴,蔚為壯觀
形成一幅生態環境自然和諧的山水畫卷蛟湖
給您帶來無限暢遊與遐想
風景秀美絕倫
蛟湖村,又名「南湖」,坐落於福建省將樂縣南口鎮,距鎮區4公里,離將樂縣城關10公里。在金溪河畔邊,這裡自古是水陸交通樞紐,是通往明溪、汀州、江西的必經要道,同時也是閩江金溪上游的繁榮碼頭,通往下游福州省城閩江至馬尾口岸,地勢開闊,依山傍水,沃野千里,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清咸豐八年八月,太平天國石達開數萬軍隊從蛟湖渡口過河;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在蛟湖元當村建立兵工廠,製造機槍彈藥;紅軍革命時期,紅六師部隊進駐蛟湖村。
蛟湖楊氏宗祠為紅六師機關駐地舊址,被評為「福建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及重要涉台文物」、「中央蘇區縣將樂蛟湖革命老區村」、「福建省美麗鄉村」、「福建省家風家教示範基地」、「福建省級民主法制示範村」、「福建省森林村莊」、「三明市歷史文化名村」、「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前人泰邑增生蕭勲贈題《楊龜山先生梓里南湖八景》詩曰:
環繞龍蟠惟白石,青潭蛟臥水澄澄。
浮洲雨過人煙漫,古渡舟橫波浪升。
月上太平長夜皎,雲流新屹素秋騰。
隆冬雪霽黃山景,謝隴晴暉似武陵。
楊時《蛟湖》詩句:
誰念維舟江上客,
落帆千里壓雲濤。
晚霞斑斕,落日熔金
返舟湖上,遠望微山
只隱約辨出灰色的山影
隨著湖水波動起來
像一塊隨風舞動的綢帶,美麗無比
一起跟隨小編
看看這個美麗村莊的故事~
1930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時期,蛟湖人民就參加了革命活動,成立紅色政權,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和參加游擊隊革命活動。1933年8月前後,中央紅軍在朱德、周恩來、彭德懷、毛澤民、肖勁光、尋淮洲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領導和指揮下組建「東方軍」東進解放將樂等地,在將樂進行了四十多天的圍城戰鬥,紅六師進駐蛟湖村,控制蛟湖渡口咽喉要道,蛟湖村民積極支持紅軍,搭建浮橋及用渡船、竹排幫助紅軍來回渡過金溪河,最多的一天有數千名紅軍將士安全渡過寬闊的金溪河,蛟湖楊榮富等十多位青年積極參加紅軍而去。蛟湖人民在革命鬥爭中作出過貢獻,也付出過犧牲。紅軍長征後,曾受到敵人的報復清剿,數位村民被敵人用酷刑活活打死。
1966年抗日戰爭、抗美援朝英雄原福州軍區
楊濱首長在蛟湖與工作隊 全體隊員合影
福州軍區原工程兵司令員楊濱首長在1933年紅軍進駐蛟湖村時任紅軍班長,他不忘老區人民,1966年他特地帶領官兵從福州到蛟湖來開展社教運動,幫助蛟湖人民發展農業生產,並在當年參加紅軍的楊榮富老屋居住數月之久。
蛟湖不僅流淌著紅色記憶
還有著眾多的名勝古蹟
千年古渡口
矗立於古渡口岸邊牆上,禁止亂砍亂伐林木保護碑刻,文曰:經過來往各處船幫以及工匠諸位親友等,竊畝處蛟湖、孫坊兩村,因本年三月間有建泰兩邑鹽船,經過水旱住在畝處兩村河邊擅將畝樵木恃眾強砍並……山樵木,理應向買向拼得擅行砍伐免致滋生事端謹白。道光十五年(1835年),五月,蛟湖全鄉公禁。
碩大古樟樹林立於河岸邊上,枝繁葉茂,盤根錯節,見證了歷史的風雲變幻,閱盡了人間的春夏秋冬,守護著村莊和村民,是當地人最引以為榮的「傳世瑰寶」。
原坐落在樟樹林邊的一棟古老大厝為宋楊時幼年時在其外公陳選家居住讀書處,世世代代的蛟湖人對其都非常敬重。可惜古厝於1968年完全塌毀,僅留天井地基。
楊龜山公祠
楊氏宗祠,又稱「龜山公祠」楊氏宗祠始建於清康熙年間,為三進,五開間,硬山頂。是紀念和祭祀楊子江、楊時及蛟湖歷代楊氏先祖而建。(明代以前蛟湖楊家人口還不多,祭祀多到將樂縣城北郊龜山先生祠),由楊時二十世孫(楊時第三子楊遹後裔),楊鉉(字我銘,庠生),與其弟楊鎮(字,我順,國學生),次弟楊銓(字我衡,歲進士),三兄弟倡建並出資金,由蛟湖合族捐資鼎力建造。
在紅軍革命時期曾是中央紅軍紅六師部隊機關駐地。現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太平寺
太平寺,位蛟湖西邊高山上,始於唐,盛於明,明弘治年間蛟湖楊華兄弟等人鼎建。近年重修,由天王殿、大雄寶殿等構成,明柱素潔,金碧輝煌,雕樑畫棟,光彩奪目。千年古剎,氣象莊嚴。佛光普照,香火旺盛。虔誠禮佛,心誠則靈。廟廓綠樹環抱,花草簇擁,雲霧繚繞,使我感到如坐雲端,靜修於佛境禪心。抬眼望去,只看見重重疊疊的遠山依次向天邊延伸過去,那金溪河水碧波蕩漾,湖中心浮洲上竹林搖曳,河中撒網漁船點點如畫。古有「太平夜月」之稱。
天竺堂
劉將軍廟,又稱「天竺堂」,位蛟湖村錢隴邊,為紀念開閩王王審之與其部將劉瓊(蛟湖人尊稱為劉伯)而建,原有上下兩大殿及兩邊廂殿,前殿中供有王審知(元帥公)和劉瓊(將軍)木雕神像)。現重建名曰:「天竺堂」,仍供奉元帥公和劉將軍。劉瓊,光州固始人,為開閩王王審知部將,統兵駐鏞,第四代閩王延政降南唐後,劉瓊部下將士稽首呼萬歲,欲擁瓊為王,瓊義弗忍,自刎死,部士收其屍,葬五馬山麓,邑人立祠祀之。
劉將軍廟自宋元眀清千餘年來香火旺盛,每逢春節廟會時,鑼鼓喧天,熱鬧非常。元帥公、劉將軍神像坐轎騎馬游遍大道小巷,每家每戶。村民尊拜忠義之士,祈求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楊龜山詩詞碑林公園
楊龜山詩詞碑林公園,背靠茶衍棟,形似(座架椅),面朝筆架山,由楊時塑像,立雪亭,道南亭,龜山詩詞碑林等組成,風光旖旎,景色怡人。
立雪亭,六角,歇山頂。
這麼美麗還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鄉村
不是一言一語就能說明白
趁時光正好
還等你親自去了解呢~
▍來源:微將樂
▍本期編輯:楊思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RIqS28BMH2_cNUgBjz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