莖稈類作物,最怕出現的情況就是倒伏了。像是小麥,如果出現大面積的倒伏,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影響了小麥的發育、產量,嚴重的會直接造成小麥減產。
造成小麥倒伏減產的主要原因,一般都是因為天氣原因或者出現了自然災害、病蟲害等情況。尤其是在小麥的生長時候收到病蟲害危害,不能及時防治,是很容易出現倒伏這一情況的。另外如果在生長期遇到狂風暴雨,這也是人力不能控制的情況。如果出了病蟲害也不要第一時間怨天尤人,要第一時間採取措施,以免病蟲害進一步擴大,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
除了天災和病蟲害,造成小麥倒伏和減產,還有可能是播種不當和水肥管理不當。
因為小麥播種的時候如果播種較淺,播種淺紮根也就淺,這很容易在中後期有倒伏發生。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播種量較大,這樣做的後果是田間的通透性,透風透光都較差,也很容易發生倒伏。再就是和播種量大類似的,沒有能控制好播種密度,其引起的結果也是極易出現倒伏的情況。
再有就是施肥量了,如果底肥施用的少,那麼就要提高追肥量和次數,如果氮肥多了,就會造成徒長,營養跟不上而出現倒伏。還有土壤濕度大的田塊,以及排水系統做的不好的田塊,都是很容易出現倒伏的。
小麥的倒伏和減產,如果說以上三個原因都是外因的話,那麼還有一個關鍵的內因。那就是小麥的品種選擇上。在種植的時候,如果選擇了植株高、莖稈弱,或者是不耐肥水的品種,那麼在生長的中後期,小麥的莖稈就會因為承受不了麥穗重量而出現倒伏的情況,所以在選擇小麥品種時候,抗倒伏又高產,就是一個重要的指標了。
「百農矮抗58」,是河南科技學院育種中心育成的一種半冬性中熟的小麥新品種。從2005年育成後,在河南地區得到了極大的推廣和應用。河南耕地面積占了全國的1/16,而小麥種植面積大,生產了全國1/4的小麥。從「百農矮抗58」推廣以來,種植面積達到了1.4億畝,通過種植「百農矮抗58」而增產的小麥達到了150多億斤,增收100多億元。
「百農矮抗58」2005年通過國家審核,國審麥編號2005008。
在黃淮小麥生產區,「百農矮抗58」的推廣面積更是達到了4070萬畝,這幾乎占了全國小麥總面積的1/10,將其他小麥品種遠遠拋在腦後,因此,也就有了「黃淮第一麥」的說法。
不過,只有種植面積第一還是不夠的,高產的同時還能抗倒伏,才是一款好的小麥品種。在小麥育種界有專家說「高產、穩產、抗倒伏、抗旱、抗凍、抗病,能結合這麼多優良性狀的小麥良種不多」,不過恰好,「百農矮抗58」就是這為數不多的佼佼者。
抗倒伏:「百農矮抗58」株高70厘米左右,重心較低,莖杆堅韌,彈性不錯,在實際的種植中,至今都沒有發生過倒伏現象。曾經經歷過8級大風之後,仍有畝產650公斤的成績。
抗凍抗旱:「百農矮抗58」在苗期時候抗凍能力強,能耐零下16度的低溫,在地域上,最北在石家莊都能夠安全越冬。它根系發達,越冬期的根深比同類品種增加30-40厘米,這種根系,讓「百農矮抗58」的抗旱能力突出,並且它在拔節時期抗晚霜凍的能力強。在2010到2011年,黃淮小麥產區經歷了嚴重的冬春連續乾旱,並且溫度較常年低,當年收貨時候仍然表現的很穩定,高產穩產。
高產穩產:參加國家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達到507.6公斤,一般畝產在550—600公斤之間,在2010年河南鶴壁市3萬畝連片種植時,平均畝產達611.6公斤。
綜合抗病能力突出:「百農矮抗58」投入生產至今,還沒有發生流行病害的記錄,「百農矮抗58」對高抗條鏽病和稈鏽病,中抗紋枯病和白粉病,是目前能用於生產的最好的綜合抗病品種。適合在小麥主產區的黃淮南部,包括河南、安徽、江都、陝西、山東種植。
「百農矮抗58」被稱為集「抗寒、抗倒、抗病、高產、穩產」的優良小麥品種,「災年有保障,豐年又高產」,適應了黃淮冬麥區未來5-10年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