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魚爸
1
很多父母跟我說,自己的孩子已經錯過了閱讀啟蒙期,現在基本是不閱讀的,簡直是油鹽不進,打罵沒用。
孩子不愛閱讀這個情況的出現我們不應該怪孩子,反而應該怪你自己。
因為造成孩子問題出現的兩個原因基本是:
1、父母失去了父母的有效期後才開始反省自己的缺位。
2、孩子閱讀關鍵期錯過後,這個習慣很難養成。
這兩個問題都出在父母身上。
因為父母也是有期效的!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引導他們養成好的習慣,效果最好。
等到了青春期,孩子很多的習慣已經成形,父母的影響已經變得微乎其微。
我們都有自己的童年,仔細回想自己成長路上,受到的委屈,犯下的錯誤,內心的渴望,那些記憶深刻地情節應該會記得一輩子,影響至今。
很多父母只顧著自己,喊喊口號,發發牢騷,從沒真正重視過孩子的教育問題,更別說有真正的改變。
有時候,關心孩子的分數,給孩子報培訓班,完全是為了自己的面子,不想讓人說自己的孩子不聰明。
還有些放任型父母,從來就不管不問,放任自流,讓孩子從小沒有一點責任感。
所以長大後就算有模有樣,為人處世讓人堪憂。
當一個青春期的大孩子站在自己面前,現在再想教育已經不可能了,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因為父母的教育功效已經「過期」了。
當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
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該說的,該教的,該做的,都應該早就都做足了,是到了驗收的時候了。
「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
2
時間的長河在孩子的身上真的流淌地很快,留給我們的時間並不多。
所以,給孩子的閱讀啟蒙,至關重要,你需在這個十年有效期內完成。
在孩子成長的頭十年,是父母的有效期,在這個時期內,我們可以給孩子足夠的引導。
當然,最好的閱讀啟蒙是頭三年。
而最好的啟蒙老師永遠是父母。
當孩子剛剛生下來,他會有感官上的發展,每天都在長,每天都在努力地感受外部的世界。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父母,因為父母將他們帶到人世。註定父母是這一輩子最重要的人。
當他們慢慢長大3個月大的時候,就會開始抬頭,對你的一些刺激有反應,比如給他一個鈴鐺玩具,他會找聲音。
到了6個月的時候,就開始在懷裡蹦躂,每天有使不完的勁兒。
到了1歲,他們會明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喜好。
從這整個過程來看,如果家裡沒有人喜歡書,或者沒有一個人覺得這個時候的孩子可以進行閱讀啟蒙,孩子肯定不會無緣無故地愛閱讀。
需要有一個人帶著他們走進這個好玩又神奇的世界。
3
假如你說孩子對書沒興趣,所以沒法啟蒙,因為興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這只是一個完美的藉口。
孩子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很多時候就受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比如音樂世家、書香世家就是這麼來的。
你不進行閱讀啟蒙,你就繼續錯過吧,假如你一直沒有覺醒,一直沒有引導,估計孩子到了四五歲了,還是沒接觸過繪本,沒有親子共讀時間,這樣的孩子很多。
如果父母在孩子早期參與並引導,給孩子一個讀書的榜樣、一個氛圍,給他一本很有趣的書,逗他玩,逗他樂,讓他覺得書是好東西,那結果就會不一樣。
小小魚大概是從6個月的時候開始接觸書,那時候我沒指望他讀什麼,就是每天讓他玩一玩,哪怕把書丟來丟去都可以。
有時我會給他說一些書裡面的東西,有意無意中,他還是會在玩的時候聽進不少,因為一個好玩的爸爸嘰里呱啦講的東西,小孩還是給面子的。
很多優秀的母親在孩子早期就開始朗讀,給他們讀一些故事,看一些圖畫。
有很多爸爸早期就開始參與孩子的親子共讀,在孩子面前表演書中的場景,給孩子當故事道具。這一類父母培養的孩子,不能說一定就多麼優秀,但是這些孩子大多愛上了閱讀。
這和父母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4
書本不是藥,但它是孩子這一生中最重要的精神糧食。
那我們給孩子讀什麼樣的書,就會讓他們的心靈接受什麼樣的營養。
不要強調孩子去背誦經書和詩詞。
給孩子一些選擇和空間。
在讀什麼書上,我一般不會幹涉。
只是會提供源源不斷地好書給小小魚去選擇。
如果是父母強迫做的事,而不是真正的喜歡,他們就感受不到真正的閱讀的快樂。
還有一些父母好一些,但是他們給孩子選書,基本不是選書,更像是看病問藥。
以致於我一些做閱讀推廣的朋友說,很多時候感覺自己不是做閱讀推廣,倒是像一個大夫。
因為很多媽媽一上來就問,「老師,我孩子不愛吃飯,做事磨蹭!有什麼書可以幫他改變嗎?」「老師,我孩子注意力差,在凳子上坐不住三分鐘,有什麼書可以幫他嗎?」很多這樣的問題。
我們先不說這些家長眼裡的問題孩子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問題,我們就說繪本能不能治這些問題。
答案是不一定。
我們就拿孩子的習慣來說。
因為孩子的習慣養成和家庭成員的影響息息相關。
一家夜貓子要想養一個早睡的娃基本不可能。家裡沒一個人喜歡書,要娃愛上讀書,很難。
你覺得一本市面上隨手找到的養成好習慣36招能幫忙嗎?
繪本絕不是藥,但它是糧食,是精神糧食。
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他們吃一些。
可能這個孩子的精神體質會更好,會讓孩子在一些問題上能夠比沒有吃的孩子處理的更好一些。
比如小小魚,他身上也有壞毛病的,但是我從來就沒急著拿繪本去「治療」他,而是讓這些繪本來充實他,慢慢影響他。
因為繪本這麼多,生活這麼大,孩子讀不完,問題也是應接不暇。
比如不刷牙這個問題。在我們家沒有出現過,因為他通過《沒牙的老虎》、《鱷魚怕怕、牙醫怕怕》這兩本書,感受到了沒牙的痛苦和看牙醫的恐懼。
比如情緒表達方面,他以前就是發飆,不知怎麼表達。
但讀了《恐龍來了·情緒管理》繪本之後,他能在自己生氣的時候說,「我很生氣!因為……」、還有一次安慰他媽媽說「不生氣,不生氣「。
比如在吃飯問題上,他會從《便便恐龍》學到「肚子飽飽,心情好好,肚子空空,心情糟糟」。
我們不要指望繪本能夠幫我們掃除孩子所有的壞毛病和壞習慣,它們只是會增強孩子的精神體質,讓孩子內心更加的充盈,強大。很多小問題也許就自行消失了,幫助孩子去養成好的習慣。
它只是糧食,是幫手,真正能夠幫到孩子和你的,就是你自己。
你得做一個有效父母,把握孩子的閱讀關鍵期,儘早幫孩子養成這個好習慣。
你越努力,你越愛學習和閱讀。
你就會更好,孩子也會跟著變得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