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什麼選擇平庸的嘉慶?最無奈的一次的立儲

2019-05-28     浩強資訊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

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然而乾隆的兒子嘉慶實在不配這句話。既然嘉慶不行,那麼乾隆為什麼要選擇他繼承皇位呢?

其實這事,還真怨不得乾隆。乾隆有二十七個兒女,其中十七個是兒子,太子的位置一直不是永琰(嘉慶)的。

乾隆所立的第一個太子是二阿哥永璉。永璉的生母是乾隆喜愛的富察皇后,夫妻二人恩愛有加,琴瑟和諧。永璉是他們的長子,從小天資聰穎,很討父母歡心。雍正皇帝也非常疼愛這個小孫子。乾隆把永璉的名字寫入詔書,藏在乾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

可惜天不遂人願,乾隆三年,九歲的永璉患病而亡。

沒過幾年,乾隆準備立皇七子永琮為太子,理由與永璉一樣是皇后所生,只是永琮的命運比親哥哥還要慘,僅僅兩歲就夭折了。

那麼,乾隆還可以考慮哪些皇子繼承大統呢?平心而論,數量真不多,總共只有五位: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剩下的哪去了?要麼夭折,要麼過繼給其他皇族成員。皇九子、皇十子、皇十六子,生下來連名字都沒取,便不幸早殤;皇十三子永璟、皇十四子永璐,雖然取了名,都沒有活到成年。

皇八子永璇平日養尊處優,舉止輕浮,沉湎酒色,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皇家公子哥,人們對他的印象很不好,乾隆也不例外。為了教育兒子,父皇沒少訓斥。

皇十一阿哥永瑆,是清代中期書法界的資深玩家,一手毛筆字寫的很棒,但也名聲不大好,過於摳門,常常成為民間茶餘飯後取笑的對象。

皇十二子永璂,母親是乾隆的第二位皇后烏拉那拉氏。本來皇后的兒子,永璂的前途還是挺好的。然而,乾隆三十年,皇后與皇帝突然爆發了衝突遭廢黜,隨後不久病逝。

皇老十七永璘是嘉慶皇帝同父同母的兄弟,乾隆寫傳位詔書時,永璘七歲,根本看不出有什麼文韜武略。

考慮完所有候選人,只有皇十五子永琰勉強合適。永琰雖然沒有突出的本領,好歹學習認真,孜孜不倦,行為舉止什麼的,也都符合當時的社會準則。不立他,又能立誰呢?永琰被秘密立儲時,只有十三歲,二十三年後,他順利登基,已經三十六歲了,成熟,健康,年富力強。此時,乾隆仍然可以確定:諸位健在的皇子中,最合適的接班人非永琰莫屬,他通過了時間考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OEICGwBmyVoG_1ZPs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