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車行業有沒有必要「引狼入室」?革新為重,讓暴風雨更猛烈些吧

2019-12-22     卡車之家

中國桌球厲害地球人都知道,長期「獨孤求敗」讓國乒產生了深深的憂慮,憂慮這項運動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於是在2009年的時候國乒提出了「養狼計劃」。希望通過培養競爭對手促使桌球運動良性發展。

回看中國卡車行業,在國內也是處於壟斷地位。與國乒不同國產卡車並不算業界「一等一」的高手,「養狼」談不上,「引狼」或許更貼切,通過「狼」的威脅促使國產卡車更快更好的進步。

那麼今時今日的中國卡車行業,有沒有必要「引狼入室」?如果「引狼入室」現階段是否合適?

失敗的「引種」模式

在探討「引狼」模式之前我們先說說過去的「引種」模式。所謂的「引種」模式就是引進國外先進卡車企業在國內進行合資建廠。

「東風日產柴」「華沃」等都是這一模式下的產物。日產柴在全球商用車領域都算一號人物,沃爾沃更是全球商用車領域的頭部玩家。但這些實力不凡的「狼」,在中國「娶妻生子」後代卻活的並不好。

合資企業內中外雙方的博弈,產品脫節造價高昂等等這些都嚴重限制了國外品牌在中國的發展。作為中低端占主導的市場,那些國外品牌高高在上的形象與市場格格不入,水土不服一直困擾著這些「外國狼」。

本來希望用「外國狼」的基因提升國產卡車的品質,其後代卻深陷「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境地。現實給了「引種」模式不及格的分數。

為什麼要「引狼入室」?

所謂「引狼入室」就是放開外國卡車品牌在中國建廠的限制(目前國家已經計劃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確立競爭中性的原則給予他們國產品牌同等的待遇。

國產卡車在國內的成功毋庸置疑,但這一切都是通過超高性價比占領中低端市場達成的。

以手機為例從當年萬元大哥大時代到千元智能機時代再到如今幾千上萬的高端機,手機行業走過一條典型的U型曲線;而中國卡車行業也基本遵循這一曲線,現階段卡車高端化的趨勢已經明朗。

國產卡車十幾年前就在高喊「衝擊高端,對標歐美」。現實是國產「高端重卡」的銷量占整體卡車銷量的比重並不高,很多大型物流公司都會選擇進口車型。過去「土洋結合」後代們的尷尬在國產高端重卡身上重演。

如今坊間傳聞斯堪尼亞要在中國建廠,奔馳重卡要國產。無論消息真假相信歐美卡車巨頭們不會坐視中國高端市場不管。而一汽、東風、陝汽、重汽都有布局高端車型也證明國內廠商看清了卡車高端化的趨勢。

問題是國產卡車高端化走的異常艱難,叫好不叫座亦或是被詬病名不符實都是常有的事情。這其中國內廠家對中低端市場依賴形成的品牌低端印象,粗糙的做工與不良的售後引發市場質疑與不認可都是原因。

可以說造車態度與技術實力是阻礙國產高端化的兩座大山。沒有誰願意和別人做著差不多的事情卻賺著更少的錢,高端化不單是趨勢也是國內卡車廠商的現實需求。

而「引狼入室」能為國產卡車高端化提供兩大助力,首先威脅之下國內廠商前進的動力會更足,諸如不注重細節,售後差這類態度問題會被迫糾正,對品牌的建設也會更加用心。

其次外國先進卡車車企的造車及用車理念如果普及能夠極大推動國內卡車高端化的進程。這些對國產卡車健康發展都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現階段「引狼入室」是否合適?

從國家計劃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來看,至少在決策者看來是合適的。國產卡車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在國外先進商用車企面前不再是一幅弱不禁風的樣子,甚至成了他們入鄉隨俗學習的對象。

國內卡車廠商在對國內運輸需求的理解遠在國外品牌之上,巨大的市場占有率和保有量也是他們的底氣所在,遍布全國的銷售及售後網點也是國外品牌短時間內追趕不上的。

應該說國內卡車廠商在面對國外品牌還是有底氣的,至少在中低端市場國外品牌不想也不敢去染指。

而中低端市場就是國內卡車廠商的「穩心顆粒」和利潤奶牛。即便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在高端細分市場拼不過國外品牌,有中低端市場的持續輸血下也能跟他們打持久戰,進而提升實力與之正面對決。

從相關報道來看,在對待取消外資股比限制這件事情上,商用車企明顯比乘用車企更有底氣,這也印證了現階段「引狼入室」是合適的。在內部革新乏力的情況下,藉助外力提升自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筆者研究中國卡車在國外的表現來看,國產卡車確有革新的必要,因為這關乎整個行業是否能健康持續的發展。

卡車行業發展的好對國家經濟也是一大助力。能看到中國培育出世界級的卡車品牌是很多人的心愿。所以對於中國卡車而言「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文/卡家號:小K)

【卡車之家客戶端下載】看最新卡車資訊,APP市場搜索「卡車之家」,客戶端閱讀體驗更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NjpL28BMH2_cNUgjWR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