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仍難進小區,「撥一撥動一動」非良策

2020-04-18     人民日報

微信公眾號「新華每日電訊」4月15日發文表示,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變化,根據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的《關於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時積極有序推進復工復產的指導意見》,「完善物流快遞業相關防控措施,允許快遞人員進入社區(村)配送」,強調「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糾正防控措施『一刀切』、防控要求『層層加碼』」,還要「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強化主動作為、責任擔當,切實幫助基層解決困難、減輕負擔。」

目前,不少社區在快遞、外賣、中介、家裝、家政人員進社區方面,立足於解決群眾實際困難,積極主動作為,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有的社區與企業合作,對相關人員辦理專人專證,有的社區通過健康碼、軌跡等數據手段查證,有的社區設定專門的進門時間和路線,實現分流,這些都值得其它社區學習借鑑。

不過,據報道,還是有個別社區並不主動作為,明明有健康碼,卻稱「查證人員健康狀況比較難」,對於已經公布的相關方案,卻稱「聽上級安排,上級還沒下文」,「要等市裡到區里再下達到街道、居委會」。事實上,當地放開快遞、外賣等方面人員進小區的相關政策一個月前就出台了,「很多社區(村)在這方面也有很好的經驗做法」。對此,網友「浩楓」的評論一針見血,「理由能找很多,積極作為很少」。

社區群眾生活涉及方方面面,基層治理和社區服務不可能事無巨細都要等「上級安排」,「撥一撥動一動」不是恢復社區生活秩序的良策,反而衍生了諸多新的問題。疫情如同大考,哪些人能在確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在復工復產和恢復社會生活秩序上主動作為,「願作為、能作為、善作為」,哪些人面對複雜考驗缺乏主動性,缺少擔當意識,迴避解決問題,一目了然。誠然,兼顧疫情防控和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對任何社區都是考驗,但越是複雜考驗,越是任務繁重,越需要主動擔當,積極作為,面對新情況能做到心中有數,解決複雜問題時能「十個手指彈鋼琴」

隨著各地陸續開始在防控常態化條件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各地有關部門應當為社區防控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調動社區工作者在恢復生產生活秩序工作上的主動性、積極性。並且,應當根據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實際情況,及時出台、調整和更新相關工作細則和方式方法,利用數據來科學應對問題,讓基層防控有方法可依,有數據可用,既不要讓「層層加碼」空耗了社區精力,也不要讓「一刀切」成為恢復社區生活秩序的攔路石。

(來源:工人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LfzinEBrZ4kL1VihoUI.html











青春的逆行

20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