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牢記星雲大師的「四互」、「四學」和「八不」,會有大福報
先來看星雲大師所講的「四互」:
一、「互」通。星雲大師一向提倡人與人之間,要互通往來,互相問好,互通資訊,互通友誼。他認為任何事都要從心裡去知道,若不知道則要想辦法去了解——互通。人心,如流水、空氣、音聲、香氣,到處流暢,才會有「世界」。
二、「互」助。星雲大師認為,若有活動,大家應該互相支援協助,不可有「自掃門前雪」的觀念,這就像是主機和小螺絲釘的關係,彼此都是一體的,如果不接納、不包容、自我排斥,如何做事?
三、「互」贊。星雲大師說「要能佛法興,除非僧贊僧」,人與人之間的道理也是如此,尤其是晚輩者對長輩、上位者對下位者都要多讚嘆,這種讚嘆要從內心發出,才會有大的效果。
四、「互」敬。星雲大師指出,看到別人有一點好處就要起恭敬心,自己不如、自己不能、自己不知、自己做不到,就要更加恭敬別人。車子沒有油了,就開不動,所以,要互相加油,才不會變成沒有動力之人,才不會迷失自己。
再來看星雲大師所講的「四學」:
一、「學」講。「講」就是說話,自然很重要,但要講出有思想、有創見、有見解的話,就還要能把話講得圓融自在,滴水不漏。
二、「學」做。「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空談無用,講了要能做到,星雲大師以佛門四十八單職事為例,認為樣樣都要學,每項都要「能」、都要「行」。不過,初學者不要貪多,要注意循序漸進,不可貪多。
三、「學」慈。佛家講究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替人解決困難。星雲大師認為,做人,也要有慈悲心,有慈悲心,才會有大福報。
四、「學」改。衣服太大了不合身要改,飯菜做不好要改。做人,明知自己有缺失而不改,依然故我,則永遠不會進步,能改者必然進步神速。尤其是人年輕時,一定要學著改正缺失,否則,到年長時定型就不好改了。
最後來看星雲大師所講的「八不」,這「八不」是兩組一起的,分為四點:
一、「不」苦惱,「不」煩惱。做人,只要歡喜、快樂,就不會有苦惱煩惱。凡事要謙虛,要低頭,要多請教別人,要「知苦惱」才不會有苦惱。
二、「不」比較,「不」計較。星雲大師認為,有比較就會有分別,計較易起煩惱心。做人寬厚一點,心量不要太小,心思花在比較計較上,人怎能成長呢?
三、「不」推諉,「不」怨恨。稍遇挫折,就不滿、抱怨,就憤世嫉俗,人生怎能得圓滿呢?凡事不推諉、不怨恨,才能在生活中修行,修得圓滿人格和大福報。
四、「不」懶惰,「不」懈怠。星雲大師認為,做人,寧可笨一點,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地跑完全程,也不要成為聰明的投機分子。能投一時之機,卻不能結永恆之果。千萬不要忘了,努力的過程就是一種「結果」,沒有努力的過程,就算再甜美的果子擺在眼前,也吃不出美好的味道。
以上星雲大師所總結的「四互」、「四學」和「八不」,一般來說,更適合佛家弟子,但對於普通人修煉做人的功夫,也有很高的借鑑意義。如果做人有太強的功利性,要的是榮華富貴,這些或許有不適合之處,但如果求的是人生的幸福快樂和大福報,則非常值得學習。對此,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