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Welcome to TANG
央視出了一個綜藝節目《主持人大賽》。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節目,其實我也不知道,是看到董卿的點評合集上微博熱搜,才知道原來還有這個節目。
董卿對參賽選手的點評被剪成合輯,長達十幾分鐘,我居然一點都沒有快進,全部都看完了。
很多觀眾跟我一樣,不但看完了,有人還看了好幾遍。大家對董卿的評價超級一致:腹有詩書氣自華,知性,優雅,學者。
其中出現最多的一個詞,是「舒服」。
大家覺得,董卿說話的方式讓人很舒服,既然覺得舒服,自然願意聽她講話。
我一直覺得,讓別人舒服,是說話的最高境界,因為只有別人舒服了,才聽得進去你的話。但舒服這個詞又非常籠統和主觀,同樣的一句話,這個人覺得舒服,另外一個人不一定覺得舒服。
特別是給別人提建議,點評別人的問題,還要讓別人覺得舒服,難度很大。生活中,因為給別人提建議而得罪人的事情,不在少數。
我曾經見過一位朋友,出於好心給了別人一堆意見,但說話方式讓人不舒服,結果最後那人不但不領情,還覺得朋友太咄咄逼人,從此離她遠遠地。
既然大多數人都覺得董卿的話讓人覺得舒服,那就說明她抓住了舒服的精髓。所以我研究了一下董卿的說話方式,發現有兩個特點。
02
肯定對方
董卿點評每一位選手的表現時,都會先說:我很喜歡你剛才的表達,你表現很穩,輕重緩急幾乎零誤差,這個三分鐘的選題特別好…
作為參賽選手,表現肯定有不好的地方,但肯定也有好的地方,每次董卿都先肯定別人好的地方。而且她的肯定非常具體,比如選題好,颱風穩,輕重緩急沒問題。
這樣的肯定,不會讓人覺得虛,只會讓人覺得很真誠。但如果只說「很好、很棒」之類的,就過於模糊了。
有些人可能會疑慮,為什麼一定要肯定對方呢?直接指出問題不好嗎?感覺肯定表揚對方,顯得很虛偽似的。
其實,99%的人,都喜歡被肯定。
這一點,我在很早之前就深有感觸。
我每次點評學員文章的時候,都會儘量找到他們文章中好的地方,比如文筆好,細節寫得好,感情真摯,基礎不錯,主題新穎等等。
我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意識到了這樣會讓人舒服,而是覺得,既然學員文章中有優點,就應該指出來啊,不能光說缺點不說優點,萬一學員不知道這個是優點,把優點給改了呢?
沒想到,這個小細節影響了很多人。
在學員的文章中,以及他們給我的留言中,很多人都說,老師的一句肯定,讓他們看到了希望,發現自己並非一無是處,從而堅定了寫作的信心。而後來,他們也真的寫出了成績。
這讓我覺得很震撼,所以後來這一條寫進了我們團隊的工作標準里,一定要肯定學員寫得好的地方,因為肯定有非常強大的暗示力量。
這種肯定的力量,不僅僅表現在導師對選手或學員的肯定上,任何關係之間,肯定都會讓人覺得舒服。
我記得自己十幾歲的時候,非常不喜歡姐姐的一位同學,因為她老是喜歡批評別人。但有一次,她看了我畫的《還珠格格》里的小燕子說:哇,你畫得太好了,好逼真啊,也給我畫一幅吧。
這句話讓我受到很大鼓舞,不但給她畫了一幅畫,還發現自己居然沒那麼討厭她了。
這樣的經歷,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如果有一個人老是說你各種缺點,老是批評你,哪怕他對你很好,你也覺得不舒服,就像很多父母對子女,愛得很純粹,但子女就是不舒服。
身邊那些一張口就說別人缺點,指責別人這不好那不好的人,大多數人也都非常討厭。
所以,讓人舒服的第一點,就是學會肯定別人,不是虛偽的肯定,而是發自內心地肯定。
這不但讓別人舒服,其實也會讓你自己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你會更容易看到別人的優點,而不是老盯著別人的缺點。
03
指出問題並給出解決方案
如果一個人總是肯定別人,總是說別人好,從來不指出別人的問題,其實大多數人也不太喜歡。
但是,幫別人指出問題,其實是有風險的,一不小心就得罪人。
所以我給自己定了兩個標準,第一個標準:不是學員的文章我堅決不點評,不想吃力不討好。很多人在微信上發文章給我,我都是直接忽略的。
第二個標準:關係不近的人,堅決不隨便給建議。能夠給建議的,都是關係不錯的人,並且真的希望別人更好。
關於董卿的新聞很多,但我們會發現,她很少給別人提意見,除了節目必需。這次點評參賽選手,也是因為她是導師,必須要點評。
大家都說她的點評一針見血,非常專業。最可貴的是,每次指出問題以後,她會給出解決方法。比如說某個選手以蘋果作為切入角度,講自己對家鄉的自豪感,董卿覺得需要深入一點,然後給出了具體的方法:蘋果有多好吃,銷量怎麼樣,給家鄉人民帶來了什麼樣的改變。
指出問題容易,給出解決方法難。但大多數人需要的,就是解決方法。
一個明智的人,肯定會歡迎別人指出自己的問題,但如果你問題指的不清楚,又沒有解決方法,別人可能就不那麼喜歡了。
比如說,有人告訴你,你待人處事的方式不對。可是他又不告訴你怎麼才是對的,你是不是很鬱悶?
有人告訴你,你說話不好聽,工作不努力,可是他又不告訴你怎麼說話才好聽,怎麼工作才叫努力,你是不是也很鬱悶?
給別人指出問題,其實需要專業能力,或者至少在這方面有所研究,這樣別人才會覺得聽席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而不是覺得你好煩,老做差評師。
其實說到底,讓別人舒服,就是多考慮別人感受,而不是逞一時口舌之快,只管說,不管其他。
董卿在很多節目裡的表現,除了說話好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她尊重別人,考慮別人感受,所以我們才會覺得她讓人舒服。
脫離了這些,只談說話方式,其實很無趣。因為任何的技巧,沒有真誠支撐,都可能讓人覺得像套路。
有人或許要說,我為什麼要讓別人舒服?我自己舒服才最重要。
其實,讓別人舒服,你自己才會舒服。
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
湯小小:自媒體【湯小小】創始人,每天工作三小時的時間管理達人,寫作培訓師,提倡輕鬆高效寫作,至今已培訓學員上萬人,幫無數人實現了靠寫作月入過萬的夢想。私信我可以免費聽寫作課以及獲得價值萬元的投稿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