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100萬,中國女孩讀完哈佛。
這是詹青雲走紅之後,最想撕掉的標籤。
網上鋪天蓋地的報道,都給她編了一套苦情戲碼。
生在小城,家徒四壁,窮且志堅。
這些話,看得她哭笑不得。
只好在微博自己澄清:
詹青雲過得真沒那麼慘!
從小到大,父母都對她實行快樂教育。
耳濡目染,成就了詹青雲不凡俗的氣度情懷。
哪怕家裡不是最富裕的,但是要過得比較美好。
美好,才是她生活的關鍵詞。
1
詹青雲出生在貴州一座小城。
幼年沒有出過遠門,一度以為貴陽就是世界最發達的地方。
沒行萬里路時,她早已讀了萬卷書。
4歲時,同齡人還未開蒙。
憑藉過人的記憶力,四大名著的情節她張口就來。
可謂「小神童」。
可上學後,小神童卻變成了老師口中的「笨蛋」。
學前班時,老師問她:「十月一號是什麼日子?」
詹青雲起來說:「是我媽的生日。」
這個回答立刻被老師否定了。
國慶節,跟你媽生日有什麼關係。
十月一日,的確是詹媽媽生日。
可是老師根本不在乎,她心中的標準答案只有一個。
應試教育給了詹青雲第一次打擊。
後來,她沒辦法跟上班裡進度,被同學嘲笑,老師冷眼。
過往小神童收到的鮮花掌聲,此刻只剩奚落。
這對她的打擊非常大。
當老師的媽媽,非常懂得女兒的落差。
告訴她,算命的說,你要先倒霉三年,四年級就能成為最聰明的小孩。
父親對女兒的功課一點也不著急。
甚至帶著寬慰說,你能考66就行。
「大家就會很開心,這數字也好。」
從未間斷的鼓勵式教育,帶著詹青雲爬過一座座學業上的小山。
4年級時,像突然開竅似的,成績高歌猛進。
而小城的教育資源匱乏,學霸詹青雲則需要不斷地轉學。
從小學到高中,她先後轉了六次學。
每一所新學校,都意味著更大的挑戰。
她從上一所學校的優等生,變成新學校的墊底。
就這樣,不斷地推翻重來。
2008年,詹青雲本科考上了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
2
本科畢業,她拿到了港中大政治學的全額獎學金。
保送本校的碩博連讀。
讀到中途,她對法學產生了興趣,又申請了哈佛。
收到哈佛錄取通知書那天,她正被「相親」。
一個好友,撮合她和另一位男生。
兩人共處一室,又無話可聊。
詹青雲索性打開郵箱,查看郵件。
點開哈佛的錄取通知書,看到「你被錄取了」。
激動的她,主動問那個男生:
「可不可以擁抱一下?」
隔壁的好友還不明所以,就看到他倆擁抱在一起了。
還驚訝地說:「這也太快了吧。」
在這種有點滑稽的情形下,詹青雲成為了哈佛一分子。
開學前,前輩建議她,抓緊時間玩,否則進了法學院,就沒娛樂時間了。
詹青雲竟然真的大玩了4個月。
不過這期間她做了一個極具魄力的決定。
放棄港中大全額獎學金,貸款100萬,自費去哈佛學習。
這筆貸款,往後她要還十年。
可是詹青雲不在乎。
「年輕人不是在替你一個人謀幸福,不是你一個人看開了就可以,他是要為這個世界拓寬邊界,讓所有的人都有機會把道路越走越寬,是趁著年輕,我偏要勉強!」
3
在《奇葩說》賽場上,詹青雲最被詬病的是「共情能力差」。
這點也不怪她。
從小她看問題的角度就跟別人不一樣。
家裡也鼓勵她表達,鼓勵她讀任何老師眼裡的「閒書」。
初中時,歷史老師讓大家討論「楊貴妃是否為唐朝盛轉衰的關鍵因素」。
大部分人都堅稱,楊貴妃紅顏禍水,禍國殃民。
遲遲不語的詹青雲,聽得氣鼓鼓的。
站起來就反駁。
「楊貴妃就是一個小女人,要不是那個皇帝那麼色,她能怎麼樣呢。」
在詹青雲的一番慷慨陳詞下,很多人都倒戈了。
那時,她隱隱覺得自己說話很有煽動性。
在港大參加辯論隊時,有一個模擬賽。
因為都是新人,比賽打得非常混亂。
他們隊的一名辯手,把全隊的發言時間都用完了。
直接造成了詹青雲根本沒輪上場。
她心裡涼了半截,邱晨卻來問她,還有什麼觀點。
邱晨比較顯小,詹青雲說完,還覺得納悶。
「這小孩為什麼問我問題?」
直到進隊,別人才告訴她。
那個小孩就是教練。
「教練單獨問問題,覺得你很不錯。」
作為辯手打比賽時,詹青雲遇到了一點小問題。
她說話帶口音,評委有時候聽不懂。
當她舉例一位「女博士如何如何時」,大家都沒反應。
到了點評環節,評委還對她說:
「四辯表現還不錯,但是中間突然講了一個姓呂的博士的故事,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如今,詹青雲的普通話十分標準,吐詞清晰,也是下足了功夫。
就這樣,辯論給了她表達自己的通道。
在港大時,她的結辯就曾聽哭了很多學弟學妹。
到了哈佛,詹青雲還在堅持打辯論賽。
拿了2屆華語辯論賽世界盃的「最佳辯手」。
一個不畏懼表達的小城女孩,最初是從父母身上獲得了探索世界的信心。
4
邱晨參加《奇葩說》後,還不遺餘力邀請詹青雲。
每一季都找她,直到第五季。
她終於來了。
詹青雲說:
「大家認識我,都是從《奇葩說》開始的。我從來沒被這麼多人同時討厭過,也沒被這麼多人同時喜歡過。」
《奇葩說》選手不乏高學歷,清北起步,動輒哈佛耶魯。
詹青雲僅靠「學霸」的噱頭,遠不足以這麼惹眼。
可她學富五車。
小到能接段子,大到經濟規律,法律原則,信手拈來。
文能背詩,武能說上一段金庸小說原文。
昔日隊友說:「詹青雲好像看過世界上所有的書,什麼都知道。」
學識豐厚,又不呆板。
上一季,她對決陳銘那一場,引經據典。
拗口的物理理論和哲學思辨,密集輸出。
被無數人奉為「神仙打架」。
面對不再溫和,直逼銳問的陳銘,她的嘴角始終掛著一抹淡笑。
眼神除了對比賽的專注,不見半分急躁慌亂。
難怪被譽為「沒有感情的超級女辯手」。
那一場,詹青雲雖然敗了,但雖敗猶榮。
詹青雲的存在,讓我們意識到原來學院派女辯手還有這樣一種打法。
她不如馬薇薇的咄咄逼人,每個觀點像刀子一樣,直刺心臟。
也不像傅首爾,江湖社會,三教九流,開葷髒話,詼諧有力。
詹青雲始終如一朵青雲。
不卑不亢,娓娓道來。
5
說她不接地氣的人,其實根本不懂她。
她是哈佛學霸,港大優秀畢業,世界級華語最佳辯手。
可這些外在的頭銜,並沒有將她圈在空中樓閣。
詹青雲連續幾次去最貧困地區,參加鄉村支教。
還在藏區跟朋友合夥開過一家青旅。
在外求學時,遊歷了20多個國家。
而這一切都基於她不懈的努力,和積極的態度。
從小讀了太多古詩詞,也繼承了古往今來文人皆有的浪漫天性。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在剛畢業踏入社會,成為實習律師時,她還在堅持打辯論。
用自己熱愛的方式,向世界傳遞價值。
她也深深地明白,這個社會年輕人正經歷著重重壓力。
所以她在節目裡說:
我們這個社會,把年輕人像燃料一樣,投入社會這部機器。它只問這些年輕人,能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卻從來不問,這個社會能為年輕人做點什麼。
在最新一期《奇葩說》中,辯題是「星球將給做好事的人發紅包,你支持嗎?」
選手們各出奇招,皆是從小我觀點出發。
在詹青雲的論點中,先後出現了通貨膨脹、校園霸凌、白方禮老人、跟三星打官司的老回。
她的視角能飛升到宏觀社會,也能著眼到一個平凡的老人。
在這個過程里,沒有她,只有他人。
「我感受到我這個人不圖錢,不在乎什麼回報,我不為了自己,我可以做一個對別人有幫助的人,就是這麼一點點驕傲,這不是在考驗人性,這就是我平凡生活里的英雄夢想。」
詹青雲不是不接地氣。
而是有英雄主義的浪漫。
6
黃執中說詹青云:外表粗糙,學識精緻。
詹青雲瞭然一笑。
她借了100萬讀書,還貸十年。
但她窮而不貧,依舊心態很好。
得益於父母精神「富養」的教育。
這些年我們的社會鼓吹「富養」女孩。
在物質上傾盡全力給女孩最好的,以免讓孩子成長中有匱乏感。
甚至不惜舉全家之力供養出一個公主。
在大學當輔導員的朋友說,班裡有個女孩貸款上學。
卻全身上下都是名牌。
入學那天,送她來的父母滿臉滄桑,對女兒言聽計從。
掏出口袋,用的還是老式諾基亞。
女孩習慣了享用家裡最好的資源。
到了宿舍,還把自己當公主。
每天頤指氣使,不分攤宿舍的勞動,跟舍友關係很差。
最後想要的東西越來越貴,父母無力支撐。
差點卷進校園裸貸。
可見,富養有別。
不是把優渥的物質都送到孩子手裡,一直滿足需求就夠了。
讓孩子精神富足,才是真正的好教育。
7
當孩子走向世界時,她手裡不一定要有大把的禮物。
但一定要有足夠的精神儲備,去開拓自己的幸福。
詹青雲從小到大,家裡真正帶給她的經濟供給,是很微少的。
她被寵愛的方式也根本不是物質層面,而是她被教育做了一個獨立自由的人。
剛畢業的詹青雲的確負債100萬,可她仍舊是精神的富豪。
相比很多活在幻想中的「公主」,詹青雲就是真正的貴族。
她積極向上,懂得自足。
一個人為了夢想流過汗,熬過夜,爬過坡。
最後站在所有人面前大聲說:
趁著年輕,我偏要勉強!
這樣的女孩,不就是被「富養」出來的典範嗎。
更多學習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愛知教學園地,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