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埃及特派記者 黃培昭 本報特約記者 陳 欣
17日和18日,大量尋呼機、對講機等通信設備在黎巴嫩各地發生爆炸。黎巴嫩衛生部19日通報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事件共導致37人死亡,近3000人受傷。黎巴嫩真主黨成員占死傷者的大多數,該組織指責以色列方面發動了襲擊。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19日稱,以色列已經「越過所有紅線」,將面臨「公正的懲罰」。自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真主黨幾乎每天都在黎以邊境與以軍交火。在第一波爆炸之前,以色列已宣布將擴大對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的戰爭目標,包括確保與黎巴嫩北部戰線的安全。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的文章認為,真主黨的戰略一直是繼續支持哈馬斯在加薩走廊的行動,而以色列決心結束這種戰略,這就是為什麼它現在正試圖改變戰爭的性質,並使戰爭擴大。多名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專家表示,針對個人電子設備策劃如此大規模的爆炸事件是不尋常的,對尋呼機和對講機的攻擊進一步凸顯了現代戰爭中民用通信設備和其他電子設備武器化的危險,全球供應鏈也暴露出安全漏洞。
「現代特洛伊木馬」
18日,黎巴嫩多地再次發生小型設備爆炸事件。黎巴嫩衛生部長阿卜亞德表示,事件共造成25人死亡,608人受傷。據黎巴嫩媒體報道,黎首都貝魯特南郊以及南部地區、東部貝卡谷地等都傳出爆炸聲,英國廣播公司(BBC)稱,這些地區都被視為黎巴嫩真主黨的據點。
其中至少一起爆炸事件發生在因17日尋呼機爆炸而喪生的真主黨成員的葬禮上。BBC稱,其團隊當天下午在貝魯特南郊參加真主黨遇難者葬禮時,聽到一聲巨響,隨後有報道稱其他地區也發生了爆炸。
報道稱,大部分爆炸設備為通信工具,最主要的是對講機,另外還包括手機、筆記本電腦,甚至太陽能電池。也有幾輛汽車發生爆炸,但尚不清楚是汽車本身還是車內物品引起的。路透社駐貝魯特記者稱,他看到真主黨成員瘋狂地從未爆炸的對講機中取出電池,並將其扔進金屬桶中。
綜合路透社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報道,從爆炸後的對講機殘骸來看,其標籤上印有日本無線電通信設備企業艾可慕公司(Icom)的名稱,似乎是IC-V82型號產品。對此,艾可慕公司19日回應稱,正在針對有關帶有其標識的對講機在黎巴嫩發生爆炸的新聞報道進行調查,並將在其網站上發布最新信息。該公司表示,該型號設備10年前已停產,市場上存在假冒產品。公司所有對講機均在和歌山縣生產,並採用嚴格的管理體系,確保「產品中不使用本公司指定以外的任何零件」。
就在黎巴嫩多地發生對講機爆炸事件之前,多數為真主黨成員使用的尋呼機17日幾乎同時發生爆炸,造成12人死亡,超2000人受傷。有報道稱,真主黨不久前從台灣地區金阿波羅公司訂購了一批尋呼機。金阿波羅方面稱,該款尋呼機的設計與製造均由歐洲BAC公司負責。
「爆炸尋呼機是以色列製造的『現代特洛伊木馬』」。美國《紐約時報》18日引述匿名人士的消息爆料稱,黎真主黨為了避免以色列利用手機網絡來確定其成員位置,推動使用尋呼機。這讓以色列情報官員看到機會。他們成立空殼公司,假冒國際尋呼機生產商,BAC就是其中之一。報道稱,BAC公司給真主黨生產的尋呼機,電池中摻有爆炸物。沙特阿拉比亞電視台也用「特洛伊木馬」形容以色列製造的「爆炸尋呼機」,稱以色列早已為襲擊做好了準備。
據法新社19日報道,保加利亞國家安全局當天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正在與稅務部門和內政部進行核查,以確定一家在保加利亞註冊的公司在向真主黨提供通信設備方面可能扮演的角色。
黎巴嫩禁止尋呼機上飛機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稱,黎巴嫩全國連續兩天發生致命爆炸事件後,當地人民生活在恐慌之中。
半島電視台稱,隨著恐慌到來,黎巴嫩人開始處理他們的通信設備,或將它們帶到商店進行檢查。據黎巴嫩國家通訊社19日報道,黎巴嫩軍隊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特種部隊正在多個地區引爆尋呼機和可疑的通信設備」,並呼籲「(本國)公民遠離爆炸現場,並報告任何可疑的裝置或物體」。此外,黎巴嫩民航局19日發布一項新指令,禁止乘客在飛機上攜帶尋呼機和對講機。該禁令適用於首都貝魯特的拉菲克·哈里里國際機場的所有出港航班上的貨物以及託運和隨身行李,相關設備一旦被發現將被機場安檢部門沒收。
半島電視台認為,接連的爆炸襲擊暴露了真主黨的一大安全漏洞,同時也是一個強有力的心理戰工具。一些分析人士懷疑,該組織在黎國內的形象已遭到動搖。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前官員貝爾認為,以色列嚴重擾亂了黎巴嫩真主黨的通信網絡,使其遭受重創,可能是在為以色列即將對黎巴嫩發動軍事進攻鋪平道路。
以色列防長加蘭特18日宣布,戰爭已進入新階段,軍事重心將轉移到北部戰線。在加蘭特發表上述言論的幾個小時前,以軍正在將精銳第98師從加沙轉移到以色列北部。半島電視台稱,長期以來,分析人士一直指責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不斷升級衝突,試圖避免因其安全政策失誤和腐敗案件而承擔任何後果。他最近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戰爭目標」,即清理與黎巴嫩接壤的北部地區,以便讓那些因衝突而從那裡撤離的以色列人返回。
19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表示,「今天,升級的風險再次以危險的方式增加」,「因此,我們必須以和平的名義,再次呼籲克制、降溫以及國與國之間的和平共處」。同一天,德國外長貝爾伯克在社交平台上呼籲各方保持克制,以免局勢進一步升級。
真主黨:以將面臨公正的懲罰
以色列尚未對連續兩天的爆炸事件發表評論,但路透社18日援引黎巴嫩安全方面消息人士的說法表示,以色列情報和特勤局(摩薩德)應對此負責。真主黨18日表示,其用火箭彈襲擊了以色列炮兵陣地,這是自爆炸事件以來對以軍的首次打擊。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18日刊發英國政治分析人士因萊克什的文章稱,如果真主黨不發起大規模的反擊行動,這將向以色列人發出示弱的信號,並可能鼓勵後者繼續在黎各地採取類似行動。而如果真主黨的回應過火,這可能會給內塔尼亞胡一個完美的藉口,讓他發動幾個月來一直威脅要發動的戰爭。
黎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19日發表電視講話,將以色列的襲擊描述為「大屠殺」和可能的「戰爭行為」,稱以將面臨「嚴厲的報復和公正的懲罰」。
緊張局勢的加劇也可能使迄今未能成功的巴以衝突調解努力複雜化。美國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戰略溝通協調員約翰·柯比18日表示,現在評估爆炸事件對停火談判的影響還為時過早。他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我們仍然相信,防止局勢升級、防止黎巴嫩開闢另一條戰線的最佳途徑是通過外交。」
柯比還表示,以色列有權自衛,並重申美國未參與黎巴嫩的爆炸事件,也毫不知情。路透社稱,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表示,以色列17日告訴華盛頓,它將在黎巴嫩採取行動。但該官員說,以色列沒有提供細節,而且這次行動本身讓華盛頓感到意外。
「嚴禁將平民使用的物品武器化」
半島電視台稱,黎巴嫩各地接連發生的無線通信設備爆炸事件可能構成違反戰爭法的行為。這包括可能違反禁止無差別和不成比例攻擊的規定,因為爆炸現已造成數十人死亡,數千人受傷。美國一人權組織的負責人表示,「不應該在平民可能撿起和使用的物品,或平時使用的物品上安裝誘殺裝置。這正是我們在黎巴嫩看到如此慘烈災難的原因。任何人都可能拿到這些尋呼機。」美國聖母大學法學和國際和平研究教授瑪麗·奧康奈爾對美聯社表示,國際法禁止使用誘殺裝置,「嚴禁將平民使用的物品武器化」。
此外,科技行業和供應鏈分析師告訴半島電視台,科技公司可能會將此次襲擊視為保護供應鏈重要性的有力提醒,而公眾對科技的信任也可能受到打擊。美國康奈爾大學數字和信息法教授詹姆斯·格里梅爾曼表示:「每家製造或銷售實體設備的公司都會擔心其供應鏈的完整性。他們可能會考慮增加額外的保障措施和驗證措施,以便更好地發現和防止此類行動(指日常通信設備可能被武器化)。」
曼徹斯特大學運營與供應鏈管理系主任哈克告訴英國iNews網站,黎巴嫩尋呼機爆炸事件清楚表明,「涉及多個中間商和製造商的現代供應鏈可能會被惡意利用」。他說,「對像傳呼機這種貨物的破壞能力可能會導致對進口的更嚴格監管,進而可能減緩貿易和供應鏈流程。醫療設備、基礎設施組件或消費電子產品等關鍵行業無法免受此類威脅,這帶來了重大的全球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