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教育評價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教改破局而立 育人向新而生

2023-08-10     湘潭在線

原標題:湘潭市教育評價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教改破局而立 育人向新而生

教改破局而立 育人向新而生

——我市教育評價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肖中華 通訊員 黃大勇

2021年以來,我市積極實施鄉村教師「定向評價、定向使用、定期服務」的基層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吸引城區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讓紮根鄉村的教師發展有空間、晉升有通道,評審通過基層中小學高級及以上教師職稱700多人,全部落實高級教師職稱待遇。這是我市近年來趁教育評價改革東風破「五唯」(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一個典型例子。

黨委政府興教責任不斷強化,學校、教師評價標準更加合理,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自2021年教育評價改革實施以來,作為湖南省教育評價改革試點市的湘潭在這項工作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充分發揮了教育評價改革充當破「五唯」發動機和指揮棒的作用。

地方黨委政府興教責任不斷強化

為官一任,興教一方。近年來,我市教育評價改革一個最大亮點,就是當地黨委政府的興教責任不斷強化。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2021年4月,湘潭市被確定為湖南省教育評價改革試點市,試點期限從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

根據全省統一部署,湘潭市委、市政府迅速制定《湘潭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重點任務清單》,全面部署全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工作。

依照《湘潭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重點任務清單》,我市建立了市、縣兩級黨委常委會議、政府常務會議定期議教制度和縣(市)區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向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工作制度。

印發了《市級領導教育聯點機制工作方案》。市領導及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所在單位對口聯繫市直中小學校,黨政主要負責人和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帶頭開展教育改革發展情況調研,為師生上思政課。

全面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先後出台了《湘潭市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辦法》,制定了縣級人民政府和縣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評價工作方案及相應評價指標體系,每年對縣級人民政府和縣級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進行實地督查,並將評價結果納入對縣(市)區年度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湘潭縣將鄉鎮一級納入評價範疇,出台了《湘潭縣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履行教育工作職責評估考核方案》。每年對鄉鎮人民政府和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履行教育職責進行評價,將評估得分作為縣委對鄉鎮年度績效考核中教育工作計分的依據,明確規定轄區內發生嚴重侵害學校及師生合法權益事件等情形之一者不得評先。

學校、教師評價標準更加合理

不再僅以升學率高低評價學校好壞,不再僅以學歷高低、論文多寡等作為教師評定職稱依據……對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更加合理,這是教育評價改革實施以來發生的一個可喜變化。

我市初步完成基礎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方案研製和平台搭建,從學業質量、辦學行為、常規管理、辦學特色、「雙減」提質、教師發展、教學競賽等方面對中小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估。

目前,我市已與相關數據公司合作開展平台建設試點,可對各中小學校過去3年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形成增值分析數據,並以此為基礎連續2年對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全市高中學校、市直初中學校、小學教育教學質量進行綜合評價。

今年3月,全市基礎教育教學質量講評表彰大會上,雨湖區九華和平小學等學校被評為湘潭市基礎教育改革示範學校,湘潭縣一中等被評為湘潭市基礎教育改革樣板學校。這些學校都是根據基礎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方案綜合評定。

雨湖區作為湖南省教育評價改革試點區,與社會機構聯手打造雨湖區教育評價網絡技術平台,圍繞雨湖區關於教育評價改革「五破五立」整體構想,以完善「五育」並舉為實踐導向,通過網絡平台的實時數據統計全區學生、教師在5個維度上的發展狀況,再經過平台大數據分析,構建立體、多元評價體系。

從2021年開始,通過調研、座談等形式梳理情況、分析問題,學習借鑑兄弟市州職評細則,廣泛徵求各縣市區、學校和資深評委的意見,我市教育部門牽頭,研究起草了《湘潭市中小學高級職稱評審細則》(修訂稿)。

在現有中小學教師系列統一職稱體系基礎上,結合基層實際,建立相對獨立的基層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體系,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聯合出台了《湘潭市基層中小學崗位鄉村教師職稱制度實施辦法(試行)》和《湘潭市資深鄉村教師職稱制度評審辦法(試行)》,將職稱評定向鄉村一線教師傾斜,吸引城區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鼓勵鄉村教師紮根鄉村教育,為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重要人才保障。

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今年上半年,雨湖區煕春路逸夫小學六年級學生官楚博被評為湖南省「新時代好少年」。官楚博是學校籃球隊隊長,喜歡編程,學習成績優異,學習之餘積極參加各種公益活動,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學生是教育評價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教育評價改革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合適的土壤。

2021年以來,我市持續完善中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建設和使用辦法,創新過程性評價辦法,建立學生成長記錄檔案,從道德品質、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等方面完整記錄學生成長情況,開展綜合評價,並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中學校和高校招生依據之一。

與此同時,將體育和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納入中小學生學業要求,納入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範圍。

隨著國家對勞動教育的日益重視,制定了《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方案》。我市在中小學單獨開設勞動教育課程,明確不同學段、不同年級勞動教育的目標要求,並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依據。

我市創新性地出台了《中職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案》,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美育、勞動素養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過程、全方面評價,突出學生文化基礎、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考察,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從2021年12月起,在市工貿中專和湘潭生物機電學校開展中職學校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試點,形成了初步成果並逐步向全市中職學校推廣。目前,我市正在組織研發建設中職學生綜合素質網絡評價系統。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教育評價改革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市教育部門將聯合紀檢監察、宣傳、網信等部門,持續開展教育評價改革有關問題自查自糾工作督查,全面落實「十不得一嚴禁」規定要求,及時處理和通報違反改革精神的典型案例,通過教育評價改革的逐步推進與完善,強力根治「五唯」頑瘴痼疾,促進全市教育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95311252561176426f3802f27c3f1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