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鬚眉」出自哪裡?「巾幗不讓鬚眉」指哪一位女英雄?

2022-03-08     言語者

原標題:「巾幗不讓鬚眉」出自哪裡?「巾幗不讓鬚眉」指哪一位女英雄?

「巾幗不讓鬚眉」源出《三國志·魏志·明帝睿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

幗,婦女頭髮上的飾物。巾幗,婦女的頭巾和頭髮上的裝飾物。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巾幗,意謂司馬懿如同婦人。後以「巾幗」為婦女的代稱。古時男子以鬍鬚和眉毛稠秀為美,故以「鬚眉」為男子的代稱。古代有所作為者多為男性,巾幗不讓鬚眉,就是指女子亦可有所作為者,不一定比男子差。那麼,「巾幗不讓鬚眉」代指哪一位女英雄呢?

她就是大名鼎鼎的「擊鼓抗金」女英雄梁紅玉。

梁紅玉出生在淮安,從小熱愛勞動,習文練武。當金兵侵犯到淮河流域時,為避兵禍,隨母親到鎮江,與當時作為下級軍官的韓世忠一見鍾情,結為夫妻。婚後,在梁紅玉輔佐下,韓世忠屢立戰功,升官至浙西制置使。

公元1130年上半年,金兀朮大破杭州城後,率領10萬大軍,滿載劫得的金銀珠寶,今嘉興、蘇州,沿著大運河來到鎮江,企圖通過鎮江北撤,當時43歲的韓世忠和夫人梁紅玉率領8000水軍守衛鎮江。敵眾我寡,韓世忠急忙與夫人梁紅玉商量計策。梁紅玉提出用埋伏之計禦敵,韓世忠大喜。

韓世忠站在樓船上一眼望去,只見江面上來了黑壓壓一片船隻。那是金兀朮率領的500多艘戰船。他們耀武揚威,橫衝直撞,由焦山朝金山方向駛了過來。梁紅玉在金山頂上看得清清楚楚,她英姿颯爽,猛然擊起戰鼓。

一通戰鼓,韓世忠立即指揮水軍,扯帆駛出鯰魚套的蘆葦盪,迎戰金軍。二通戰鼓,韓世忠佯裝失利,且戰且退,轉眼間隱進了茫茫蘆盪。金兀朮以為他們與以前遇到的宋軍一樣,貪生怕死,不堪一擊。於是急令緊緊追趕,一路追進了埋伏圈。

對金兵的舉動,梁紅玉在金山頂上看得一清二楚,隨即揮舞令旗,擂響了第三通鼓。隨著震天動地的鼓聲,埋伏在蘆盪里的戰船,脫掉偽裝,嗖地飛向敵軍。守軍大多來自長江中下游,個個慣熟水性,梁紅玉平時又十分注重操練他們,和金兵大戰個個都以一當十,派上了大用場。他們有的鑽進深水,用鑿子鑿金兵的船;有的用火炮、火箭猛擊金兵。江面上煙霧騰騰,殺聲沖天。由於金兵大多不通水性,自入侵以來又從未遇到過這樣猛烈的打擊,早已死傷過半,潰不成軍。金兀朮急令回撤,一直逃到今句容附近的黃天盪。

韓世忠指揮宋軍乘勝追擊,把金兵包圍在長江南側的黃天盪里,使其進退無路。這一圍就是48天。金兀朮急於逃跑,便在陣前哀求韓世忠「成全」,願以掠得的全部財寶,求他讓出道路。無奈之下,金兀朮派出大批探子向老百姓問路,覓及黃天盪西端有一條原來通江的河道,由於這條河道的淤塞才使得黃天盪成為死盪,於是急令士兵星夜鑿渠,挖通老鸛河(即今天句容市的大道河、便民河)進入長江,往南京方面逃走。

逃到南京後,金兵驚魂未定,又遇到岳飛率領的「岳家軍」打擊。金兵不敢停留,帶著殘兵敗將繞道逃到瓜洲。在瓜洲,金兀朮(完顏亮)被部下殺死在龜山寺。這一戰役,韓世忠以8000水軍,打得號稱10萬的金兵丟盔棄甲,元氣大傷。後來,大家都以「巾幗不讓鬚眉」來稱讚梁紅玉。

其它知名女英雄

1、婦好——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婦好所處商朝的武丁時代)

2、呂母——新莽時期最早反抗王莽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農民起義的女領袖。

3、平陽公主——「娘子軍」的代言人,娘子軍就是因為她而來的。(平陽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也是李淵嫡妻竇氏的愛女。她是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才識膽略絲毫不遜色於她的兄弟們。李淵將自己的三女兒嫁給了武將柴紹為妻。)

4、唐賽兒——明朝農民起義領袖。

5、馮婉貞——抵抗清朝英法聯軍侵略的民族英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94b2199fc09cd1eacabeecc094f18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