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90周年】人文省中醫 | 紀念日

2024-01-17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建院90周年】人文省中醫 | 紀念日

開欄語

一封信,一個故事,一段情,講述不一樣的醫患故事。用我們放心、順心、貼心、動心的服務,撫慰病痛,燃點希望。人文省中醫,為您的生命與心靈護航。

在廣東省中醫院建院90周年之際,醫院醫務工作者用生動的筆觸,書寫下醫患雙方攜手維護生命、彼此用心、雙向治癒的故事,彙集成這本《大醫精誠 大愛無聲——廣東省中醫院醫患故事集》。

這些展示著醫患本源、攜手相助、知遇感恩的醫學人文故事,將成為傳遞正能量的載體,架設起醫患和諧的橋樑,譜寫「大醫精誠」的新篇章!

重症醫學科的工作以繁重艱巨著稱,無論是醫生還是護士,新收、搶救及各種危重症的處理, 一個班次下來,經常覺得頭昏腦脹。雖然我加入ICU時間較短,但也遇到過不少令人唏噓感慨的故事。

「我們約好,等他好點就辦婚禮」

他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只有26歲, 剛畢業工作不久,本該是意氣 風發、享受青春年華的年齡,家族遺傳血液病讓他飽經化療藥物的折 磨,面色紫黯,身形瘦小,仿佛說一句話要用盡他所有力氣一般。我 們都清楚男孩的預後情況極其不樂觀,但他自己卻淡然從容得可怕。

剛轉入ICU時,我按照流程去找家屬簽字談話,了解病情,也慢 慢了解了他不幸的故事。

「他這些年太辛苦了,從小就與醫院打交道。我們也了解他,只 希望他能沒有痛苦地走完最後一程。」他哥哥說完已經泣不成聲。

我注意到旁邊坐著一位年輕女士,談話間已然淚流滿面。原來 女生是他女朋友,不離不棄已經陪伴他身邊五年有餘。他們是大學同 學,女孩被男孩的開朗活潑吸引。化療期間,女孩也默默陪伴著他, 給他精神安慰與鼓勵,無微不至地照顧男生。但幸運之神並沒有眷顧 這對愛人。男孩病情加重,從普通病房來到ICU,肉體加上精神的折 磨讓他愈發憔悴。

「他怕連累我,讓我離開,我不會的。」女生摩挲著無名指上的戒指,堅定地說,「我們約定好等他好點就舉辦婚禮的,沒想到突然這麼嚴重。」「他肯定會沒事的對吧,醫生,你們肯定能救他的!」她突然抬頭,淚眼婆娑地問我。

我也一時語塞,要說的話卡在喉嚨里,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是說我們會盡我們努力的。

兩邊醫生護士交接完後,男生此時已經安靜地睡在床上。有需要回答的問題時,他很吃力地睜開眼睛回復,後又重重合上。我輕聲詢問他目前有沒有不舒服,他只是說很冷。同事拿來升溫機,又給他蓋上厚厚的棉被。一系列檢查操作以及對症處理後,我們便不再打擾他。

「你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

第二天,男生精神較好。護理間隙,我也同他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天。原來男孩的父母身體也不好, 一直以來都是哥哥和他女朋友輪流照顧他。一開始他也接受不了,自暴自棄,想結束生命。慶幸的是,女朋友一直勸導他,這些年也是女生一直陪在他身邊求醫治療。他滿臉沉醉地和我講述他們之間的故事,他一直在期待婚後的美好生活。

「她就像我生命中的一束光,讓我的生活充滿希望。我拚命地奔向她,但我現在好像追不上了。」男孩說完嘴角扯了扯, 一滴淚從眼角緩緩流下。

我的心裡好像被什麼東西狠狠地擊中,說不出什麼感覺,總之很不是滋味。

後來,家屬送來一部手機,他們每天電話聯繫,即便很難受,聽到電話那頭女孩的聲音,男孩也會舒展很多。

偶爾男孩也會聽聽音樂,學學曲子,甚至饒有興致地哼唱兩句。

我打趣地問他:今天心情怎麼這麼好,唱的什麼歌曲?他說,過兩天是他們的紀念日,他偷偷學了一首女孩喜歡的歌,等那天女孩來探視就唱給她聽,算是一個驚喜。

時間推進,男孩病情逐漸惡化。全身紫癜,生命體徵及精神狀況都大不如前,已經到了不可逆的終末階段,但他依然堅持練習那首歌曲,也會同女孩保持聯繫,忍著痛苦不時安慰女孩:「我沒事的,你明天一定要來,我給你準備了驚喜。」

紀念日到來。女孩如約來到床前,握著男孩的手,未曾開口就已經淚流滿面。女孩帶來一束向日葵,我讓護工阿姨拿來一個水杯,整理了一下擺放在他床頭柜上, 一抬眼就看得到。

「你最喜歡的向日葵,看,我挑了最好看的一束。」女孩轉頭拭去淚水,擠出一絲微笑,哽咽著說。

「好看。」男孩露出少有的笑容,隨即便喚女孩離他近一點。

「你是落在我世界裡的一束光,向我奔來,萬物都生長……」男孩緩緩唱出他精心準備的歌曲《落在生命里的光》,仿佛時間停止,那束光正在他們雙手中緊握,遲遲不肯鬆開, 一旁的醫護人員也被深深打動。

15分鐘的探視時間,對於他們來講彌足珍貴,如流水般飛逝卻又在這瞬間定格永恆。

選擇出院度過最後時光

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只找苦命人。命運常常捉弄有心人,男孩病情持續惡化,床頭的那束向日葵仿佛也隨著男孩生命的消逝逐漸枯萎凋零。

男孩逐漸沒有力氣再每天同女孩聊天,經常一整天都昏睡,意識也逐漸模糊,肌力嚴重下降。偶爾一通電話,女孩都在電話另一端泣不成聲。許是不想讓對方看到自己憔悴痛苦的樣子,也不想再讓女孩擔心害怕,男生便不再頻繁通話,只是不停地翻看著手機相冊里女孩的視頻與照片。

過了一周, 一個太陽格外刺眼的午後,男孩與家屬協商後最終決定放棄治療,選擇出院同家人度過最後時光。

女孩和男孩的哥哥一起等候在病房門外,我整理好男孩的物品,將他送上轉運車,目送他們走遠,直至消失在光里。

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護理工作者投身於臨床第一線,更直觀地體會到生命無常,感受生離死別,但我們要始終以病人為中心,時刻保持同理心。如果可以,我都會認真傾聽患者的訴求,用耐心、愛心、責任心去幫助、安慰、療愈患者。即便不一定能改變患者最終的結局,也希望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段時間裡,遺憾少一點,從容多一點。

作者:李玉鵬,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重症醫學科護師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90e7998fc17f04cec6b0dfc94f92d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