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第五批省級非遺項目出爐,看看呂梁非遺民俗有哪些

近日

我省第五批非遺項目新鮮出爐

山西民俗文化源遠流長

歷史悠久

小編帶你去領略

山西各地的民俗文化

1

垣曲帝舜的祭祀

垣曲位於山西南端,運城北隅,相傳是舜的出生和早期活動地。帝舜祭祀活動每年三月二十六開始準備,二十八結束,活動內容包括祭奠、祈福、娛樂、商貿、巡會等。垣曲帝舜祭祀活動傳承了上千年,積累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它不單單是祭祀活動,還是集廟會、物資交流、民間社火表演於一體的民俗文化空間。

2

沁源寒食節

長治市沁源縣境內以郭道村為代表的寒食民俗文化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它以忠孝為核心的內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來的誠信,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核心,也是維繫民族、家庭團結的道德力量。按照郭道村的民俗,凡寒食節這天,家家禁火,戶戶冷食,用軟米麵捏蛇狀麵食名「蛇盤盤」「炒蛋蛋」等特色冷食小吃祭奠介公。

3

河曲河燈會

河曲河燈會是流傳於晉西北地區黃河岸邊河曲縣一項古老的民俗活動。河曲河燈會歷史悠久,每年農曆七月十五來臨之際,當地百姓蜂擁而至位於縣城西門外的「西口古渡」處燃放河燈並舉行隆重的儀式,祭奠大禹,並為當年在黃河上走船而死難的船工們超度亡靈,祈禱風調雨順。

4

柳林盤子會

柳林盤子會又稱「天官會會」「小子會會」,是流行於山西省柳林縣縣城及城郊穆村一帶的盛大民俗活動,距今已有五百餘年的歷史。柳林盤子會民俗活動是柳林地區獨具特色的民間廟會祭祀活動,保留和傳承了眾多民間藝術和技藝,如民間彈唱、傳說、社火、麵塑、工藝、美術等。

5

孝義賈家莊婚俗

孝義賈家莊婚俗是沿襲與傳承了古代婚俗六禮的基本規制,並結合當地文化與風俗的特點,演繹、細化、傳承喜慶熱烈的婚嫁禮儀程序。它具有古樸而豐富的內容,婚俗儀式大體分為3個階段、40多項禮儀,每一項都有著深邃的文化寓意,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中華民族婚慶禮儀習俗活的標本。

6

小店犧湯

  小店犧湯源於周朝「犧牲祭祖」的古老習俗。據史料記載,西周貴族用全羊祭祀祖先後,將全羊煮熟,連湯帶肉分給族人享用。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小店犧湯逐漸由宮廷祭祖儀式走向民間,成為晉陽(今太原)一帶群眾民間祭祀求雨的主要形式,傳達著百姓渴望風調雨順的願望。

7

柳林禮生唱祭文習俗

  禮生唱祭文習俗是流行於山西省柳林縣北孟門鎮、王家溝鄉、成家莊一帶的民間禮俗。當地老人在去世後,子女為其送喪,要聘請當地有學問、有威望的人充當禮生,俗稱禮教先生,並由禮教先生主持悼念儀式,編、唱祭文。

8

澤州打鐵花習俗

打鐵花是澤州特有的一種風俗之一,這種傳統習俗由來已久,與當地發達的冶鐵業有關,大約起始於民國年間(約1850年——1930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每年的元宵節,各冶煉大戶除了出二蹺、旱船、小車、竹馬等多種形式的故事表演外,到了晚上還要放焰火、鍋花、打鐵花。

9

稷山后稷祭祀

后稷是上古時代的農耕始祖,他長期生活在稷山縣及其周邊地區,教民稼穡,結束了人類茹毛飲血、採擷漁獵的生活。後人為紀念他的豐功偉績,在稷王山上修建了宏偉的稷王陵、稷王廟、稷王塔等建築,在其誕辰日(農曆四月十七)還要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一直延續至今。

10

宇文武社火

宇文武社火屬於形意拳的一個流派,是太原市尖草坪區柏板鄉宇文村的一項民間傳統武術項目。宇文村將武術與民間文化藝術活動結合在一起,每逢春節、元宵節和傳統廟會,宇文武術就作為民間藝術進行表演,久而久之形成該村一項極具特色的「武社火」。

11

孝義蘇家莊年俗

  孝義市蘇家莊年俗的活動大多以物事操辦、慶禧納福、祭祀神祉、祭奠祖先、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俗成形態具有三大特色:一是時間流程長,二是年俗文化內涵豐富,三是演繹了歷史文化與農耕文明的人文古韻。

12

渾源北嶽恆山祭祀活動

  恆山祭祀活動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是帝王「四時」祭天活動的核心內容之一,更是源遠流長的華夏民族祭祀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恆山祭祀文化,不僅具有歷代王朝的政治烙印,而且具有鮮明的宗教色彩。但作為民俗崇拜的祭祀活動,在民間一直延續了下來。

來源:山西日報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