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總體建設方案》公布 新材料領域數據「礦山」怎麼建?

2024-10-30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0月30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數據結合算法,有時候能讓新材料的研發事半功倍。在新材料研發中,如何進一步發揮大數據的作用?工信部、財政部、國家數據局日前聯合印發《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總體建設方案》,明確提出搭建我國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架構體系。

《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總體建設方案》提出,到2027年,搭建形成「1+N」,也就是1個中心主平台、N個數據資源節點的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架構體系,形成30個以上數據資源節點、30項以上材料大數據算法軟體和工具、20種以上典型關鍵材料和產品的數據賦能應用示範;到2035年,新材料大數據中心體系全面建成並穩定運行,數據規模進入國際第一梯隊。為什麼要專門針對新材料領域搭建大數據中心?

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建新分析:「數據是人工智慧的關鍵基礎,材料數據是促進新材料原始創新、賦能新材料產業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的重要支撐,是提升新材料國際競爭力、搶占新材料產業技術制高點的關鍵性戰略資源。建設材料數據體系,對於補齊新材料發展的基礎技術短板,提升原始創新和持續創新的能力,搶占新材料發展的先機,加速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進程,實現我國新材料自主保障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的主要功能為構建材料數據匯聚標準和融通平台、加強共性和前沿技術研究、開展材料數據軟體產品開發應用、提供材料數據公益服務、加強材料基因領域創新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材料數據和技術國際合作等。可以看出,這相當於在新材料領域建設了一座數據「礦山」,有很強的實用性和賦能作用。

謝建新介紹:「建設國家新材料大數據中心,要用於科學研究、新材料的研發、生產、應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的發展需求,這是建設的目的,而不是為了建而建。通過數據賦能的辦法,通過人工智慧賦能的辦法,來促進這些方面的發展。」

《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總體建設方案》明確了新材料大數據中心的建設任務。一是搭建新材料大數據中心架構體系。建立以公益性服務為主的中心主平台,統籌建門戶、出標準、定規則;布局以商業化運營為主的數據資源節點,負責采數據、用數據、保質量。二是建立數據流通應用技術體系,包括標準規範體系、管理共享機制、數據安全保障體系。三是優化新材料大數據技術應用生態。著力研發關鍵技術和軟體,開展重點領域應用示範,創新人才隊伍建設和公益服務。謝建新表示,建設新材料大數據中心關鍵是匯聚相關數據。

謝建新表示:「沒有數據的話,大數據也好,人工智慧也好,什麼也做不了。所以數據是人工智慧的關鍵基礎,必須要有數據,要有各個方面的數據、各種新材料的數據,只有把新材料的數據匯聚在一起,才能很好服務於科學研究、新材料研發、生產製造和應用。」

統計顯示,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材料生產和應用國,2023年,我國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7.6萬億元,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人工智慧+材料」的模式,可以降低新材料研發風險1/2以上、研發成本1/3以上,縮短新材料從發現到工程化應用時間1/3以上,對加快我國經濟發展、建設製造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84f5e0dabc1cc96a921e2ff2dc807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