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狀態不正常」的日漫作者怎麼越來越多了?

2023-01-12     ACGx

原標題:「精神狀態不正常」的日漫作者怎麼越來越多了?

題圖 / 源自網絡
沒有心的我已經刀槍不入

在2022年年末,《靈能百分百》動畫第三季正式完結,觀眾們看著主角影山茂夫終於與自己和解,與夥伴一起放聲大笑的樣子,除了「我家有兒初長成」的欣慰感,也不禁感嘆:「好美滿,這就是精神正常的日本作家該畫的嗎?」

或許《靈能百分百》部分設定和劇情走向與常見少年漫有所差異,但拯救他人、維護正義、直面自我之類的經歷並未缺席主角的成長過程,故事核心仍離不開夢想、奮鬥、友情、平等等關鍵詞,作者ONE對少年讀者的關懷與溫柔也能清晰感知到。

相較之下,從《進擊的巨人》開始,到《咒術回戰》,再到同樣於年末完結的《電鋸人》,這些作品帶給動漫愛好者的觀看體驗可以總結為「笑著進去,瘋著出來」,作者們的「精神狀態」也是令人擔憂。而《靈能百分百》就像汩汩清流,難怪觀眾們會如此感慨。論及這些讓人頻頻懷疑「到底是我瘋了,還是作者瘋了」的作品,無論商業成績還是口碑表現各有出彩之處,大家在犀利吐槽的同時也痛並快樂著。

讀者be like

1.

提到如今日本漫畫作者的「精神狀態」,最受動漫愛好者關注的當屬藤本樹。他筆下故事讓人慾罷不能,對於角色又是毫不手軟,用粉絲的話說便是「上帝有憐憫之心,藤本樹沒有」。

就討論度極高的《電鋸人》來說,當讀者們看到姬野前輩香消玉殞,早川秋諷刺又悲慘至極的結局時無一不感到錯愕又驚艷。《電鋸人》的魅力恰恰在於此。主角電次成長經歷看似充斥著戰鬥、死亡和離別,實則刻畫的是少年成長過程中的複雜情緒和迷茫困擾,使讀者沉浸劇情的同時也與角色深深共情。如此看來粉絲口中的「藤本樹,我的精神病人!」並不只是戲謔調侃,更是對於藤本樹創作天賦的肯定。

不過,《電鋸人》的劇情發展和人物刻畫還不是粉絲眼中藤本樹「病情」最嚴重的時候。其早期創作的《炎拳》情節荒誕黑暗程度更甚,提著死人腦袋海邊嬉戲、上一秒打雪仗下一秒屠全村,用「死亡常伴吾身」來形容主角阿格尼一點也不為過。「活下去」是《炎拳》中高頻出現的台詞,「為什麼而活」也是本作著重討論的話題,阿格尼的經歷證實了復仇、謊言、愛、幸福都可以成為生活動力,只是對他來說永生是痛苦,「活下去」是詛咒罷了。

從二者作品內核和故事深度的差異可見《電鋸人》相對《炎拳》更大眾化,根據藤本樹採訪中透露的信息可以了解到,編輯林士平在他創作《電鋸人》的過程中提供了不少商業化建議,比如「殺掉」人氣更高的天使惡魔而非小小紅的決定便是兩人討論之後的結果,其中便考慮到了人氣角色死亡更能提升作品話題度,顯然在平衡個性化作品的內容表現與粉絲期待方面,編輯功不可沒。

2.

近幾年來少年漫「發刀」已經成為常態,不僅僅是《電鋸人》,《咒術回戰》也是如此,即將改編為動畫第二季的「涉谷事變篇」就是「刀子滿天飛」,五條悟被封印、七海建人犧牲、釘崎野薔薇生死未卜,一度引發眾多討論。可見恰到好處的死亡也有別樣魅力,並且角色形象越豐滿,在讀者和觀眾間激起的水花越大。

在「涉谷事變」之前,《咒術回戰》給人的觀感都像極了傳統熱血少年漫,作者芥見下下也提到他在創作時深受《死神》《火影忍者》《JOJO》等經典作品的影響,其中部分要素也在《咒術回戰》中有所致敬,可謂是「集眾家之長」。在此基礎上,緊湊的劇情、出彩的人設、拳拳到肉的打鬥為本作加分頗多,受到市場歡迎也是意料之中。但對看慣了熱血故事的讀者來說,故事前期卻是「過分穩健,按部就班推進劇情略顯無趣」,直到「涉谷事變」中人氣角色死亡才讓他們感到驚喜。

在連載過程中要保持讀者興趣,對部分老角色進行洗牌,不僅便於引入新角色,也能藉此延伸劇情,《咒術回戰》的「死滅洄遊」篇章便是如此。只是就目前粉絲討論看,沿用「虐角色」「發刀」能帶來的新鮮感越發有限,遲遲沒有進展的主線劇情頻頻為人詬病,「芥見下下刀人上癮了是吧?」

3.

不難看出隨著受眾接觸到的作品越發多樣,個性化內容的需求也逐漸凸顯,而在網際網路時代這些作者個人風格突出的作品也更容易形成話題,便於內容傳播,比如畫風與內容形成強烈反差的《來自深淵》。

初見《來自深淵》時,不少讀者都被可愛圓潤的角色和明亮精美的畫面「欺騙」了,誤以為這是輕鬆歡樂的冒險故事。隨著故事徹底鋪開,其真面目也顯露出來,黑、深、殘一個不落,再回味主角莉可對探索深淵的狂熱和決心令人背脊發涼,再提起「煲仔飯」「彈藥包」時也不由感到生理不適。

從作者土筆章人的訪談內容看,登山題材漫畫《神之山巔》對其創作《來自深淵》產生了極大影響。前者主角的告白「登山族不去征服山巔,無異於廢人一個」讓土筆章人決心塑造極端渴望探索未知的主角,於是有了無畏又堅定的可莉,以及突破道德底線只為尋找深入深淵之法的黎明卿。而一度令觀眾和讀者感到震撼的殘酷探索過程,在土筆章人看來體現了冒險者的決心,也是冒險的樂趣。

不得不承認,大部分動漫愛好者關注《來自深淵》都是因為獵奇心的驅使,但正如土筆章人所言「我想表達的東西全畫到漫畫里了」。回過頭來看,莉可明知深淵有去無回的代價,仍積極赴死的勇氣才是看似黑暗沉重的故事背後值得讀者品味的部分。

4.

如果跳出少年漫的範疇來到青年漫,則能體會到動漫愛好者口中「精神狀態不正常」的情節背後或許藏有深刻複雜的含義和嚴肅的主題。以被國內動漫愛好者稱為「日本動漫四大冥著」之一的《寶石之國》為例,主角磷葉石從故事開始活潑天真的小天使,到如今面目恐怖、眾叛親離,甚至孤獨萬年,粉絲們對其如此悲慘的遭遇只有一個希望:「讓!他!死!」

其實故事發展成為悲劇並非是作者市川春子隨性而為。她從高中便接觸到佛教文化,因而作品中充當反派的月人有著佛陀的外表,蓮藕狀的身體;她曾經留意到佛書上寫著「極樂凈土七寶為地」,由此萌生了將寶石作為主角的念頭。同樣作品中也融入了市川春子對生與死、靈與肉的探討和思索。

《寶石之國》中的角色都擁有無盡的生命,但也有著不同的訴求和遺憾,空有靈魂的月人渴望被超度獲得重生,寶石們由於特性早已註定無法成為擁有感情的「人」,肩負超度重任的金剛為私心躲藏在地球千百年。在市川春子筆下,每個角色只有在死亡到來時才會迎來「美」的巔峰,不論月人還是寶石的死亡都沒有血腥場面,卻有著遍地殘肢,古怪中透著美感。粉絲之間最常提及的話題便是「永生是否等於極樂」「永生的意義何在」,只是問題始終沒有同一答案,因為每個讀者心中都有獨屬於自己的解答。

結語

綜合以上提及的作品不難看出,大部分讀者口中需要「查詢作者精神狀態」的作品並非完全由作者意志主導。固然作者經歷和興趣愛好會成為創作的基礎或緣由,但一部商業作品的產出與市場環境也是息息相關,或是需要吸取過往同類作品經驗,取長補短;或是需要收集市場反饋,及時調整。畢竟忽視讀者感受,一味輸出我方觀點的作品最終只會落得與《進擊的巨人》一樣的結局。

當下被稱為「網生一代」的00後們獲取信息內容的方式多種多樣,在傳統熱血故事在外,也會追求更多個性化作品。這便不難理解這些包含怪異獵奇、血腥暴力、反轉顛覆情節的作品會站上日漫商業市場的頂峰,畢竟這些作品講好了故事,讓讀者們能夠從中收穫共鳴,而這也正是這些日本漫作品的魅力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7cccb14d5463fa8ee7be31c57cd00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