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薦||讓所有人都為之瘋狂的羽生結弦到底美在哪裡?

2022-02-21     藍小姐和黃小姐

原標題:私薦||讓所有人都為之瘋狂的羽生結弦到底美在哪裡?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一覽扶桑(ID:sjcff2016),作者:唐辛子

2月20日, 北京2022年冬奧會花樣滑冰表演滑舉行,萬眾矚目的羽生結弦也圓滿地完成了最後一滑,他選擇了 2019年世錦賽曾經用過的一首歌叫《春天,來吧》。

整個表演美輪美奐,羽生結弦體態輕盈,飄逸俊秀,讓人感覺仿佛仙子降臨。

令無數冰迷更激動的是,羽生結弦也上演了經典的「吻冰禮」。

粉色水鑽的考斯滕Costume,花滑選手服飾) 也完美地契合了「春天」的意象,美不勝收。

羽生結弦這次選擇《春天,來吧》也是有寓意的,這首歌最開始是日本歌手鬆任谷由實在1994年發行的單曲,一經發表便火遍日本。而羽生結弦也出生於1994年,大概他想用這首歌來作為北京之行的最後註腳。

這首歌曲旋律優美,讓人一聽就能聯想到萬物復甦的春天,所以它被列入了日本一些音樂教科書,也入選了日本的中學國語教科書,並成為日本小學和初中的流行畢業歌之一。

迄今為止,羽生結弦在北京冬奧會上一共正式表演了三次,每次都引起了大眾的熱切關注,他雖然有失誤,有遺憾,但仍然為人們帶來了視覺上的美好享受。

另外兩場比賽。

京都晴明神社。神社內的繪馬,基本都是粉絲們為羽生結弦祈願的,羽生結弦本人也來過兩次。(圖|唐辛子)

羽生結弦是個奇蹟。

儘管2022年的北京冬奧,羽生的成績並不理想:

首秀男子單人滑項目短節目時,因為冰刀被一個細小的凹洞卡住,放棄了一個四旋轉動作而僅僅排名第八;

接下來的男子單人自由滑決賽,羽生結弦挑戰花滑史上難度最高、前無古人的4A四周半跳(quadruple Axel jump),雖然實現了跳躍旋轉四周半並單腿落地,但落地後在高速旋轉的巨大慣性中跌倒,失去冬奧三連冠的機會,僅僅獲得第四名。

結束比賽時,羽生結弦眼角含淚。

但作為花滑選手的羽生,依舊得到了最熱烈的掌聲。日媒的新聞頭版依舊給了羽生結弦。

在中文媒體和中文SNS上,大眾對他的關注度,遠遠超過了獲得前三名的另幾位獎牌得主;即使這次冬奧會他連銅牌都沒拿到,但依舊成為被愛意包圍的「真正的王者」。

羽生結弦也喜歡冰墩墩。

與此同時,人們也熱衷於探究羽生結弦私下的性格,他的可愛與鬼馬,那些反差萌,粉絲們常常捕捉羽生結弦在比賽間歇的動態,這些真實又討喜的性格為他增加著源源不斷的粉絲,使得他成為明星式的運動員。

羽生結弦喜歡小熊維尼玩偶。

羽生結弦表演完,滿冰場都是粉絲們扔下的維尼熊,每次都要孩子們到處撿玩偶,也是冰場上的奇觀了。

羽生結弦在日本的人氣更是想像不到的高漲。

羽生結弦到底做過什麼,讓大家如此愛他?

是因為他曾經獲得過兩屆冬奧會金牌、兩屆世界花滑錦標賽金牌、四屆國際滑冰聯盟花滑大獎賽總決賽金牌、一屆四大洲花滑錦標賽金牌?

還是因為他是花滑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男子單人滑青年組(JWC、JGPF)和成年組的超級大滿貫(SUPER SLAM)得主、並先後19次打破世界紀錄?

2016年,在國際滑冰聯盟花樣滑冰大獎賽上獲得四連霸。

不,不,並不因為如此。

其實大家喜愛羽生結弦的原因只有一個:

羽生結弦是一種美。

羽生結弦往往以美輪美奐的冰面表現力而成為其獨特的魅力,他自己參與意見的Costume也是焦點。

這是羽生結弦比較出名的一套,來自設計師伊藤聰美, 在2016花滑大獎賽NHK杯表演《星降之夜》時穿著。V字領的設計加上施華洛世奇的水鑽,被粉絲們稱為「三千水鑽」。

2017年10月21日,在俄羅斯莫斯科花滑大獎賽表演《SEIMEI》時,羽生結弦的服裝樣式參考了陰陽師的神官服「狩衣」,也是伊藤聰美設計。

羽生結弦在比賽時常常會出現標誌性的Hydroblading動作:

做這個動作時會親吻冰面,為觀眾們貢獻浪漫與美的瞬間。

羽生結弦的美是什麼?

是一種情緒。

而情緒是什麼?

是對這世間的無常、對事物變幻莫測之美的一種感性。

2012年,世界選手權大賽。

出生於希臘的日本小說家小泉八雲,曾經在他的隨筆《蟲的演奏家》中說:日本人將蟲鳴當成音樂來聽,甚至能從中觸景生情。這是一種詩人般的纖細感性。

而羽生結弦,就是這樣一位擁有纖細感性的「冰上詩人」。

羽生結弦擁有與生俱來的樂感,每一首曲子在他腦海里都有不同的想像與場景。這令他的花樣滑冰不僅僅只是競技,而是成為與音樂融為一體的視覺藝術。

因此,冰迷們才會從他演繹的蕭邦的《第一鋼琴敘事曲》中「看見音樂」,才能從他自己編曲的一首《SEIMEI》當中,見證陰陽師安倍晴明穿越千年時空,附體化身為花滑選手羽生結弦。

2013年,加拿大滑冰國際賽。

這樣的羽生結弦,毫無疑問是位天才級別的選手。

但天賦在羽生結弦所獲得的成就當中,最多只占到30%。而另外的70%則源於後天的執著努力。

「你不能跟周圍一樣。」在羽生結弦獲得第二枚奧運金牌之後,有剛剛開始學習滑冰的孩子,向這位世界冠軍請教成功秘訣。羽生結弦回答說:

「跟周圍的人一樣是絕對行不通的。你必須比周圍的人多練1.2倍,或者多練2倍,最好是多練3倍以上。」

2010年,羽生結弦在GPSNHK杯的比賽中

別人如果練習20次,自己就練習60次——比別人多3倍以上,就是羽生結弦的成功秘訣。

而這種「比別人多3倍以上」的成功秘訣,在羽生結弦的時間單位里,不是按「天」計算,而是以「年」來計算的。

我們可以看看羽生結弦成長的脈絡軌跡:

1994年12月7日出生於宮城縣仙台市。4歲時跟著姐姐來到溜冰場,結下了與冰面的緣分。因為小時候有哮喘,家人認為滑冰可以增強體質,開始訓練滑冰。

9歲開始參加新手比賽,先後獲得全日本新手錦標賽和2004年芬蘭聖誕老人杯。

被媒體評價為「有著中世紀魅力」的羽生結弦,在連續第二次贏得全日本青少年錦標賽和世界青少年錦標賽後聲名鵲起。

2010 Figure Junior世界錦標賽男子頒獎典禮,日本歷史上第一次有初中生獲得冠軍。

2011年,羽生結弦獲得四大洲錦標賽第二名,站在領獎台上,他展露出標誌性的笑容,也因此粉絲數量激增。

2012年世界花樣滑冰男子SP,羽生結弦首次參加錦標賽,並以第三名登上領獎台。在17歲零3個月時獲得獎牌是日本男孩歷史上最年輕的紀錄。

2012年10月舉辦的Skate America Short Program(SP)中獲得世界第一。羽生結弦從可愛的形象轉變,開始挑戰成人世界觀的表演。

夢寐以求的人生第一塊奧運金牌,2014年索契冬奧會。

日本電視台曾經從2011年開始,整整跟拍羽生結弦長達十年。十年當中,每天堅持完成100次、或是200次以上的訓練,已經成為羽生結弦的一種生活習慣。

冰迷們所看到的配合每一個音符完美演繹的跳躍、旋轉、流水般柔軟的肢體變換——這些都並不只是天賦,而是源於日復一日的、精益求精的反覆練習。

羽生結弦練習4A反覆摔倒。

這種日復一日的精益求精,便是至今都為整個日本社會所崇尚的職人精神。

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的羽生結弦。

上世紀四十年代,日本作家宇野千代,曾經寫過一部著名的中篇紀實《人形師天狗屋久吉》,講述日本德島的人偶工藝師久吉,從18歲開始,一直到88歲去世,70年如一日,每天坐在同一間屋子,以同樣的姿勢,製作造型各異的不同人偶的故事。這部傳記至今被視為職人典範。

花一輩子的時間,精益求精地做好同一件事——這樣的職人,在日本社會是受人尊敬的的,無論他是人偶工藝師,還是獲得世界冠軍的選手。

對於本職工作的耐心與熱愛,令他們的精神與人格平等。

所以,雖然這次北京冬奧會羽生結弦的4A跳沒有完美達成,但年滿27歲的他,並沒有說出媒體猜測中的「退役」二字,因為這不符合羽生結弦的「職人性格」。繼續挑戰,繼續日復一日的練習,超越包括年齡在內的、一切不可逾越的鴻溝,應該才是羽生結弦的本心。

因為,擁有「職人性格」的人,通常是對自己的技藝,擁有一種近似於自負的自尊心。這份自負與自尊,令他們對於自己的技藝要求苛刻,並為此不厭其煩、不惜代價,力求做到精益求精,盡善盡美。

這也是為什麼羽生結弦隨時做好「即使被摔成腦震盪」的危險,也要練習史無前例的4A跳,即使不拿金牌,也要在奧運會這麼重要的賽場上,放棄嫻熟的四周跳,而選擇僅僅只多出1.5分的4A。

平昌冬奧會上的羽生結弦。

有媒體說:因為他是羽生結弦,他早已不在意金牌了,他在意的只是「完成自己」。對這一說法難以贊成。

羽生結弦是在意要拿金牌的,否則,他不會在比賽結束後,接受日媒的直播採訪時,以頭撞牆,背對鏡頭良久,才強行平息內心。

但羽生結弦要拿的金牌,必須是能超越「過去的自己」的金牌。而不是「重複自己」的金牌。這是羽生結弦作為職業選手的使命感——「必須為通過競賽留下結果」。也是一種作為「職人性格」的自尊與自負。

2014 大獎賽系列中國杯男子自由賽。羽生結弦與其他選手發生面部碰撞受傷,即使這樣,也依然專業地完成了表演。

本次北京冬奧會,羽生結弦的腿也嚴重受傷,腳已經腫成饅頭,依然堅持比賽,令人敬佩。

羽生結弦喜歡在胸前劃十字的手勢,這不是基督徒,而是寫漢字「十」。 這是他在比賽時的心理暗示,「我從教練那裡學到的魔術之一就是保持身體的垂直軸伸直,保持肩膀和臀部水平」,這很像是「十」的結構。

羽生結弦進場和結束時都要深深地鞠躬。

這樣的「職人性格」無疑與現代的商業社會格格不入。因此而被中國媒體視為一種「區別於這個時代主流價值觀的古典主義氣質」。而羽生結弦這種「古典主義氣質」,得益於他成長的社會土壤。

2011年3月11日,16歲的羽生結弦在家鄉仙台經歷了日本史上最大地震之一的「東日本大地震」,親眼看到自己的家被全毀,家鄉變成一片廢墟,羽生結弦和幾百名避難者一起,擠進家附近小學的體育館內,靠一日兩餐的災糧渡過避難生活。

日本大地震後的仙台市,羽生結弦的家鄉。

這一段經歷,對16歲的少年而言,是刻骨銘心的,每次說起都忍不住流淚——作為一名滑冰選手,他不知道自己能為家鄉復興做些什麼?

他參加過為東日本復興舉辦的賑災義演,但仍感覺自己的力量有限。因此,當2014年2月,「東日本大震災」三年後,羽生結弦在俄羅斯的索契的冬奧會上,以短曲《巴黎散步道》拿到101.45分,刷新世界紀錄,成為亞洲第一位男子花滑奧運冠軍後,一位美國記者問他:

「三年前,你的故鄉遭遇了巨大地震和巨大海嘯。你認為這次你所取得的勝利,對災區的各位、對日本的各位,有著怎樣的意義呢?」

羽生結弦的回答,既老實又沮喪:

「雖然我拿了金牌,但這對災區復興並無直接幫助。我感到巨大的無力感。我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了!」

這一段採訪被日本的電視台全國直播,很多人都看到了。回到家鄉仙台之後,羽生結弦去了三年前避難時的小學。校長早坂先生對他說:

「羽生,我看了你的記者會見,聽到你回答的『無力感』。你獲得了金牌,這證明了你的實力,值得祝賀。」

「不過,」早坂校長說:「我覺得,你即使沒有拿到金牌,也一樣是值得祝賀的。能不能拿到金牌,這些其實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你讓大家看到了你拚命努力的身姿。一個曾經在我們小學避難的選手,他在賽場上那麼努力拚搏……僅僅這些,就足夠令人感動了,就足夠令人開心了。」

走在他熟悉的家鄉街頭,燒烤店的大叔認出他,跟他打招呼:

「羽生,祝賀你!」

又說:「繼續努力呀!為你自己。」

「為自己努力」

「比金牌更重要的,是拚命努力的身姿」

正是這些溫厚的鼓勵,支持著羽生結弦不計較結果,也絕不重複自己、只始終追求超越自己的勇氣。

羽生結弦(中)於2017年世界花樣滑冰錦標賽

東日本大地震之後,羽生結弦在前往避難的小學途中,曾經看到了滿天繁星。

喜歡羽生結弦的人,一定看過他改編自《天鵝》的「星降之夜」吧——那只在星空中優美地展翅高飛的天鵝,便是羽生結弦對家鄉的震災之夜,滿天繁星的致敬—— 只有走在黑暗之中,才能欣賞到漫天星光,只有在經歷絕望之後,才能生出新的希望。

生而為人,至美至善,以藝術拯救蒼涼紛亂的眾生靈魂,壯哉。

推薦: 名利場|| 張藝謀、蔡國強……08奧運之後的江湖大佬聯盟今何在?

上文: 私薦||明星名流都有的LV箱子才是上流社會的硬通貨?

本文轉自公眾號:一覽扶桑

唐辛子,旅日華人作家,著有《日本女人的愛情武士道》等。一覽扶桑是日本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在中國的推廣公號,基金從1989年開始,運營了醫生培訓、媒體人訪日以及中日學者交流等項目,在日中兩國均獲得了重要的影響力。如果你也喜歡她們的文章,歡迎掃二維碼關注。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配圖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74b02acbdf515f71ee1723ae1cd1717.html




道歉聲明

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