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以玩爛梗為名的群體性語言霸凌,已經反噬到了普通人身上

2023-03-30     圍剿白日夢

原標題:這場以玩爛梗為名的群體性語言霸凌,已經反噬到了普通人身上

前幾天刷到一個新聞,讓斯文久違地有了那種如鯁在喉的感覺,最主要還是難以理解。

說是有一個男生因為名字里有「坤」這個字被他的同學們起外號,他們不僅叫他「雞哥」,還在他的書本和桌子上寫「雞你太美」那些「調侃」他的話。

這個男生也有跟老師、家長反映過自己被玩梗的事,但都不了了之,那些熱衷於拿那些爛梗「調侃」他的同學依舊沒住手,還是照常「調侃」他。

現在這個男生已經因此產生了抑鬱厭學的情緒,甚至已經開始自傷自殘。

斯文看完這個新聞之後想吐的槽可以簡單概括成兩個方面:

第一個,都2023年了,為什麼「雞你太美」這種四年前的爛梗還有人玩啊??

第二個,當事人都抑鬱自殘了,這明顯已經是校園霸凌的程度了吧,拿「玩梗、」「調侃」這樣的詞來定義霸凌者的行為未免也太輕飄飄了吧???

先說說玩爛梗的這部分,斯文沒記錯的話,這個梗都是2019年火起來的老梗了。

當時是因為蔡徐坤在《偶像練習生》里的一段自我介紹視頻里有一句歌詞「只因你太美」,因為唱得比較快被網友空耳聽成「雞你太美」。再加上蔡徐坤當時還展示了一段個人技——運球,同時期還有一些跟NBA相關的商務活動。

愛豆+籃球,可以說是同時踩中了大多數對他這類韓系愛豆無感的直男網友的兩大雷區,buff一疊滿,「雞你太美」這個梗和蔡徐坤運球的片段就迅速火遍了以B站為主的各大鬼畜區,一發不可收拾。

如果只是簡單地玩一些空耳梗可能還問題不大,但見證過蔡徐坤被全網黑的那段時間的網友都知道,從「雞你太美」這樣一個梗里衍生出了多少早就超出娛樂範疇的東西,血腥暴力、人身攻擊、惡意詛咒…可以說是蔡徐坤參加《偶像練習生》的那些年有多紅,他承受的這類網際網路暴力就有多多了。

那些至今還呆在B站熱門榜里的鬼畜視頻也能說明一些問題,隨手一搜就是動輒幾百萬、上千萬的播放量,彈幕更是多到滿屏都是,評論區也是一呼百應。

究竟是誰在那段時間靠蹭這些黑流量變現,鬼畜區那些因為玩爛梗賺得盆滿缽滿的博主們應該都心裡有數吧。

畢竟時至今日都還有不少男性網友打心裡認定,蔡徐坤能一路火到現在的地位都得歸功於他們當年的推波助瀾呢,霸凌者永遠能找到「合理」的角度去美化自己的行為罷了。

要是有人稍微共情一下蔡徐坤,覺得他這些年承受的壓力肯定也不小,都能召喚出不少持這種思路的人,甚至還可能被他們原地打上蔡徐坤粉絲的標籤

只能說,可能在某些(平時愛逛虎撲、孫笑川吧等社交媒體平台)(覺得男性化妝、走精緻路線就有罪的)(特別容易破防的)直男群體眼裡,像蔡徐坤這樣比他們更受年輕女性群體歡迎的男人連喘氣兒都有錯吧。

當然了,也不是否認「黑紅也是紅」的說法。對於網紅群體來說,黑紅帶來的流量熱度或許是財富密碼,但對於蔡徐坤這樣的藝人愛豆來說,黑流量其實並沒有什麼積極的意義,被黑得太多了還可能會影響品牌方對他的商務選擇。

面對一個空耳梗引發的連鎖反應,蔡徐坤發過律師函告過一些博主,後來還是選擇了打不過就加入。

他在《青春有你2》當發起人的時候,看到有選手在特長那一欄里寫了籃球,他就自我調侃了一番,說「曾經我也以為打籃球是我的特長,後來我發現這只是我的愛好而已」,當時的反饋還蠻好的,不少網友表示感覺他已經放下了

經常衝浪的網友都知道,網絡熱梗的更新速度有多快,尤其是在現在這個短視頻飛速發展的時代,某個梗能火個十天半月的都已經算是長壽梗了。

就拿「芭比Q了」、「耶斯莫拉」之類的前不久還紅極一時的梗來說吧,現在再用就可能會覺得有點土氣了,過時就是一轉眼的事。

本以為「雞你太美」這種四年前的梗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被無數的後浪拍進網際網路歷史的沙灘里,然而萬萬沒想到,爛梗也會「仰臥起坐」,而且風靡的程度相比四年前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大概是去年2月左右,有一個「ikun」在小紅書上發布了一段音頻,裡面有一句「你讓我拿什麼理智」。

這段音頻一經挖掘,新一輪圍繞蔡徐坤和蔡徐坤飯圈的諧音梗玩梗「狂歡」就開始了。

「理智」變成了「荔枝」、「是不是有病」變成了「食不食油餅」、 「是不是想進監獄」變成了「食不食香精煎魚」、「小黑子速刪」變成了「小黑子蘇珊」……

玩諧音梗沒什麼錯,飯圈一旦夠大也難免會出現一些不理智的行為。

但是像這種一個爛梗的流量吃四年還能吃出升級版的操作就蠻難評的,一時間也不好說飯圈破防後的反擊和這些網友博主為了黑而黑的操作哪一方更令人迷惑了。

再往後甚至連很多非鬼畜區的美食博主、健身博主等等都加入了玩梗造梗的陣營,比如有一些美食博主做有雞肉的食物的時候會把「雞」寫成「只因」,有些舞蹈區的博主甚至還搞了一些「只因你太美」的舞蹈教學。

你說他們真的有那麼討厭蔡徐坤這個人嗎?其實也未必都是,有些跟風玩梗的人可能連蔡徐坤是幹什麼的都去關注過,但卻知道他相關的梗有多火。久而久之,一個梗玩的人多了就成了一種印象標籤,或者說成了某些群體里的一種慣性思維。

都知道cue到相關關鍵詞就能觸發流量和關注度,就很難不進去分一杯羹了。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爛梗能發展到今天這一步,離不開平台的縱容。

而且也像有博主分析的那樣,起初玩籃球梗的虎撲直男們可能確實是因為蔡徐坤當了NBA形象大使覺得不爽,想嘲諷一些關於籃球的事,覺得像蔡徐坤這種「不夠陽剛」的男愛豆別來沾體育圈的邊。

但那些爛梗到現在一次次翻紅,可能就已經跟蔡徐坤本人沒什麼直接的關係了,和他關聯起來只不過因為他恰好是可選範圍里知名度最高的那位。

簡言之,如果蔡徐坤這兩年糊了的話可能也就沒這些後續了,奈何他依然站在內娛頂流的位置上,他的紅也給那些爛梗反向注入了生命力,所以它們才能有這麼頑強的生命力和衍生能力。

從這個角度來說,蔡徐坤也確實是這個領域裡現象級的大冤種了。

然而這些不顧別人感受肆意玩梗的行為如果只停留在網際網路範圍內還好說,但現實是,這種玩梗行為已經逐漸飛速地演化成了一種語言暴力,並且反噬到了眾多無辜的普通人身上。

一開始那個新聞里因為名字裡帶「坤」字就被同學起外號欺負到抑鬱自殘的男生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還有學生因為類似的原因求助自己的老師,表示不理解自己為什麼會因為叫「坤」就一直被別的同學說,甚至還有同學直接跟他說「坤」的意思就是「雞」。

大概是身邊沒有多少當老師或者還在上學的朋友,斯文是看評論區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類似的玩梗行為並不是少數,「雞」、「只因」、「坤」之類的梗在小學生、中學生甚至大學生圈子都能榮登熱梗榜前三位,熱度不亞於前陣子在小學生群體里爆火的《孤勇者》。

很多小學生可能真的都不知道蔡徐坤跟這些梗有什麼關係,但各種網際網路爛梗都是張口就來。

有些學生就連做題的時候都在該寫「雞」的那個空里填了「坤」,似乎在這一代人的字典里,「坤」已經可以徹底跟「雞」划上等號了(真的不理解都這種機靈的樂趣到底在哪裡,很荒謬…

說真的,只是因為名字里有個「坤」就會變成被起外號、被孤立、被霸凌的理由,很難想像那些公開表達過對蔡徐坤的喜愛的青少年小粉絲會在這樣的校園環境中遭遇些什麼…

前不久@人民網評 發了一篇關於批評以「雞你太美」為首的惡俗爛梗的文章,文中直指現在這些莫名其妙火起來的庸俗爛梗荼毒了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它們不僅讓青少年們的語言越來越匱乏,最主要的是向孩子們傳遞了不正確的價值觀,所以應當引起重視,加強監管。

這些爛梗能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當初造梗推梗且放任惡俗爛梗流行的平台方們肯定有責任,但網絡玩梗沒有分級制度,一個博主或者一個主播在cue到某個熱梗的時候也不可能先去一一確認自己的受眾里是不是有未成年。

青少年群體在接收網際網路信息的時候缺少分辨能力,很難第一時間就分辨出哪些是「精神垃圾」,但在這些熱梗傳播的過程中,除了平台和博主應當負起監管的責任,官媒、家長、學校等各個環節更應該承擔起更主要的監督、引導和教育的責任才對。

就是說,一個因為爛梗而受到同學語言霸凌的孩子在求助家長和老師之後都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各方都難辭其咎,也別總把鍋都扣到平台和網絡上了吧?

當然了,這回這個新聞里還有個引起不少網友討論的點:給同學起外號算不算校園霸凌?

不少網友也因此回憶起了自己當年被起外號覺得不舒服的童年回憶,有人為此改名,有人為此一度想要輟學,有人選擇以暴制暴打到那些嘴賤的同學閉嘴,但更多的還是默默選擇了默默忍受,現在才後知後覺地意識到自己當年是被霸凌了。

這種行為其實就跟玩梗一樣,如果只是單純圖一樂,當事人也不覺得被冒犯,那可以稱之為開玩笑或者調侃。

但如果從一開始就帶著惡意,從當事人的某些身體缺陷或者特點入手起一些外號並且沒有分寸感地大肆宣揚,這就已經超出調侃的範疇了,怎麼不算是霸凌呢?

雖然現在還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對校園霸凌的範圍進行一個定義,但還是希望有些人能明白,無論針對的是別人的肉體還是精神,只要已經形成了傷害的現實,那無疑就已經是在施暴了。

看到還有一些網友是典型的受害者有罪論視角,覺得現在的青少年心理也太脆弱了,他們當年也沒少被同學起外號,也沒見哪個尋死覓活的。不就是起了個「雞哥」的外號而已,至於那么小題大做嗎?想當年「雞哥」還是跟《古惑仔》里的山雞哥聯繫在一起呢。

臨了還不忘再踩蔡徐坤一腳,覺得他才是那個萬惡之源,要是沒他也不會有那些爛梗。當然了,能說出這種話的人或許也沒覺得是爛梗,畢竟他們那這些梗攻擊蔡徐坤或者攻擊身邊人也攻擊得挺開心的。

咱就是說,純吃瓜路人好奇啊,也沒見那幾個塌房塌成法制咖的208w明星有被網暴到這種地步,蔡徐坤這些年也沒被曝出來過什麼黑料,也就是喜歡打個籃球而已,到底戳著什麼人的肺管子了?

而且也別再拿「山雞哥」偷換概念了,那些能拿著一個「雞你太美」的爛梗到處「調侃」同學的男生,不會不知道他們嘴裡的那句「雞哥」帶著多少想要圍剿異己的惡意。

有一說一吧,在這些打著玩梗的名義霸凌同學的惡性事件里,蔡徐坤沒有什麼錯,名字里有「坤」的青少年學生沒有錯,其他外形偏瘦弱或者性格上比較柔的男孩子更沒有錯了,錯的是那些熱衷於排除異己的施暴者。

他們就像《黑暗榮耀》里的朴妍珍一樣,就算被霸凌者不叫「坤」,他們也肯定能找到別的理由去霸凌別人,畢竟施暴者可從不覺得自己那麼做有什麼錯。

雖然不想帶著濾鏡去揣測誰,但諸多帶著血腥味的真實事件就擺在我們的眼前,很難否認有些人可能就是天生壞種,再加上家庭環境和校園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引導,很可能就會惡上加惡,最終變成社會的隱患。

現在越來越多的校園霸凌事件出現在公眾視野,其實也得歸功於網際網路,類似的惡性事件以前也不是沒有,只不過現在網絡更發達了,大家能看到並且關注到的也就更多了。

社會影響越大,校園霸凌的相關立法也就會推進得更快,這算是一個好的趨勢,但眼下的種種困境也是很難忽視的,就單是「雞你太美」相關梗在學生群體里的存在感,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被淡化、該怎麼做才能被淡化。

只能期待著通過這一樁樁霸凌事件,能有更多的人意識到校園霸凌的危害,並且意識到來自家庭、學校乃至社會對未成年人的正向引導的重要性吧。不管是在網上衝浪玩梗,還是在現實世界跟他人的日常相處,學會尊重始終都是該排在第一位的人生課題。

也希望那些施暴者能早日明白,爛梗玩得再多也不會把虛假的優越感變成現實,只會讓醜惡的人顯得更醜惡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73016d67edb9deb4255332270964d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