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一個女性的美好,非得通過攻擊另一個女性嗎?

2022-06-24   圍剿白日夢

原標題:塑造一個女性的美好,非得通過攻擊另一個女性嗎?

斯文最近快樂衝浪的時候,突然發現《夢華錄》前兩天還幾近封神的口碑,竟然有了隱隱要崩的趨勢。不僅豆瓣評分緩緩下降,人設和劇情也引起了不少爭議。

這部劇講的是趙盼兒(劉亦菲 飾)先後救下宋引章(林允 飾)和孫三娘(柳岩 飾),三姐妹結伴來到汴京,一起搞事業的同時各自發展感情線,最終「為無數平凡女子推開平等救贖之門」的故事。

這麼一部女性主題的劇,播著播著主角姐妹團竟然挨罵了。斯文觀察了一圈,發現罵她們的主要分成兩撥人,一幫以罵宋引章為主,說她戀愛腦,為了男人多次不顧姐妹,還暗戀顧千帆,總覺得她後期要黑化跟女主搶男人。

還有一幫人在罵趙盼兒,覺得宋引章在她這兒慘遭古代版PUA,出錢出力幫她開了茶樓,結果處處都被打壓。趙盼兒跟顧千帆談戀愛一直瞞著宋引章,容易引起誤會不說,還總拿「脫籍」畫大餅吊著她,一邊承諾會幫她脫籍,一邊又各種暗示她別急著脫籍。

啊這,斯文想破腦袋還是覺得這幫人罵得好沒道理。先說那些罵宋引章的朋友,咱是否可以嘗試代入一下宋引章的視角,首先她並不知道盼兒和顧千帆是一對,倆人有意瞞著她,所以每次碰面都對她遮遮掩掩,顧甚至會解釋自己是來看她的。

而且顧千帆是個有能力幫她脫籍的優秀男人,經常照顧宋引章、幫她解圍脫困。換位思考一下,要是擱你青春貌美彈琵琶天下第一,碰到這麼個總在各種不經意間跟你偶遇的貼心帥哥,你又不知道他其實喜歡你姐妹,那忍不住動點什麼心思,不是很正常嗎?

不過是一些慕強的嚮往和暗戳戳的惦記罷了,宋引章真不至於要到「當小三」、「搶姐夫」的程度。林允甚至預判了觀眾的預判,她求生欲強到在直播間說了20遍「我沒有黑化」,但估計她也沒想到,都這樣了還會挨罵。

有人說,宋引章發現趙盼兒和顧千帆早就在一起後的崩潰,就是因為得不到顧千帆的不甘和對趙盼兒微妙的嫉妒。要斯文來說,這幫人真是純純想太多了,女性之間的感情有時候確實複雜,但在當下這個情境里,宋引章的情緒絕對與顧千帆無關。

從她反覆試探三娘是否知情,到置氣離開後「原來就瞞著我一個人」、「我一直被蒙在鼓裡」的碎碎念來看,她最委屈和難以接受的,是那種被姐妹小團體排斥在外的感覺。正是因為她在乎且信任趙盼兒,當下才會因為「我把你當朋友,你竟然對我隱瞞」而生氣。

明明是表達細膩的姐妹情,卻被一些觀眾在戲外腦補她們可勁兒「扯頭花」,甚至上升到演員本人,不得不說還挺可悲的。很難講是不是因為這些觀眾看慣了當代影視作品中的女性互撕,好不容易有一部沒撕的,她們反而不適應了。

客觀來講,這部劇的改編確實存在挺多容易惹人爭議的細節,比如在「魚水之歡」名場面之前,男女主各自坦白過往。年近三十、經常出入風月場所的顧千帆說自己「沒有過小娘子」,趙盼兒做過樂伎還清清白白,有個交往三年的前未婚夫,但「發乎情止乎禮」。

《夢華錄》脫胎於關漢卿的《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原著中的趙盼兒身處泥濘卻俠肝義膽,敢豁出一切去救自己的好姐妹。遺憾的是編劇不僅奉行「雙潔」,還摒棄了「風月救風塵」的底色,趙盼兒搖身一變成為名門之後,宋引章也要學會「以色事人才叫賤」。

不過咱還是得一碼歸一碼,這部劇里槽點嘛固然有,可至少在姐妹關係這塊,姑娘們沒有明里暗裡的算計和互撕,這總歸是一件好事。

相依為命的三姐妹不必多說,宋引章被周舍騙婚家暴的時候,是趙盼兒想方設法救她出火坑。孫三娘被家人逼得離家出走落水自殺,也是趙盼兒給了她生的希望。雖然眼瞅著宋引章要跟姐妹決裂,但從預告里也能看到,三姐妹的關係屬於「打斷骨頭連著筋」。

當趙盼兒遇到困難時,宋引章仍然選擇伸出援手。趙盼兒和顧千帆分手之後心灰意冷,表示自己「心氣不在了想回錢塘」的時候,是宋引章陪在她身邊,是三娘點醒她,「我們三個當初留下來也不是因為顧千帆,不要忘記我們的初心」。

張好好跟宋引章的關係原本亦敵亦友,兩人是同行又像情敵,可她們之間從來沒有惡性競爭,只有惺惺相惜。宋引章羨慕張好好的風光,視她如偶像,把她當作自己的前進動力,張好好欣賞宋引章的美麗才情,多次對她鼓勵關心。

歐陽旭拋棄趙盼兒後攀的「高枝」高慧,在前夫哥看來,「高慧那麼心狠手辣,怎麼可能放過趙盼兒」。但事實上倆姑娘並沒有互撕,趙盼兒用過去的書信幫高慧認清了歐陽旭的真面目,解開誤會以後兩人成為了好朋友,攜手兵不血刃錘爆渣男。

目前來看,這部劇從主角到配角都在拒絕雌競,女性角色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救贖、聯手搞事業,不僅能夠體現人性的真實和溫柔,也是當下影視市場比較稀缺的設定。

大概這也算是另一個角度的「多謝同行襯托」吧,畢竟比起那些都2022年了,仍然熱衷在劇里安排什麼綠茶小三、心機女二,讓女主受盡折磨再想辦法回擊,從而營造一些生硬的虐點和爽點的劇,它簡直不要優秀太多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辣目洋子主演的《沒有工作的一年》,前幾集女主就迎來了職場和愛情上的雙重暴擊。不僅職場上被雙面人同事算計,前一秒笑眯眯假裝做事都是為你考慮,後一秒就原地翻臉不認人,反手甩鍋導致女主被排斥甚至開除。

相戀十年的男友也被「高段位綠茶」撬走,就是那種對著男生一口一個「哥哥」,對著女主一口一個「姐姐」,裝柔弱裝無辜毫無分寸感,再在男生看不到的地方挑釁女主,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的綠茶小三。

恕我直言,這種臉譜化的人物塑造來有什麼用呢?除了突出女主的開局之慘、懟綠茶之爽,能煽動觀眾一波情緒,她們的行為細想之下並不合理。辣目洋子演的女主可是公司的銷冠,一個季度光提成就有20萬,大家可以反推一下,她能給公司帶來多少利益。

這種宛如招財貓一般的存在,擱現實里都是各家公司搶著要的,怎麼會有同事想把她擠走,她又怎麼可能會被人三言兩語就趕走了呢?還有她那個一身臭毛病的男朋友,說不客氣點,那「綠茶」妹妹也是個小美女,人家怎麼就甘當小三非他不可了呢?

孫莉時隔12年的復出作品《妻子的選擇》,也沒能逃出「丈夫出軌智斗小三」的怪圈。她在劇中飾演的是全職太太方糖,業餘還是個偵探小說作者。本來婚姻生活非常甜蜜,但在她發現丈夫一連串的奇怪行為之後,方糖各種抽絲剝繭,終於確定了丈夫有婚外情。

難過之後方糖選擇冷處理,希望丈夫能夠「迷途知返」。但丈夫卻想繼續粉飾太平、坐享齊人之福,失望的方糖這才開始敲打小三,對峙並用氣場壓制對方,斯文還看到有不少網友覺得方糖是「爽文女主」、喊話姐妹們「一定要學方糖的氣勢」。

啊這,我是真的不明白,《妻子的選擇》說好了要講一個「女性勵志成長故事」,可為什麼一個妻子的成長必須從老公出軌、智斗小三開始,就不能是自我提升、重返職場、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嗎?

而且還總有觀眾覺得「方糖氣場好強」、「姐妹們要向方糖學習」,我不懂這到底有什麼好學的。甭管談戀愛還是婚姻中,當我們發現另一半出軌了,最應該做的難道不是及時止損,「拜拜就拜拜下一個更乖」嗎?

希望老公迷途知返和斗小三有什麼好學的,學來除了浪費時間還能做什麼呢?最近也開始演媽的張雨綺倒是沒有遭遇這種問題,畢竟她的人設一上來就是個單親媽媽,但即便如此,她也沒能免俗,依然在劇中和其他女性鬥智斗勇。

說的是張雨綺的新劇《加油!媽媽》,她飾演獨立堅強的周南南,在職場上也遭遇過辣目洋子同款的綠茶同事,但周南南愣是用「直球式吵架」給人懟回去了。她還幫懷疑老公出軌的好友一起演了場戲,輕而易舉詐出了第三者是誰,甚至為此丟了工作。

親情線這塊,在送兒子上幼兒園之後,母子倆的共同成長戲份也很重。但我想像中的「成長」,可以是媽媽和孩子之間雙箭頭的愛,也可以是母親在孩子入學後生活的變化、自身的適應,但不應該是她和「媽媽圈」里其他媽媽的鬥智斗勇。

這讓我想到《三十而已》里的萬能主婦顧佳,不得不承認,大家看到她手撕小三林有有、怒甩渣男許幻山、暴揍欺負兒子的壞家長時都覺得「爽爆了」,但很少有人去盤這些劇情背後的邏輯。

你看,林有有本身家庭條件不錯,長得漂亮又年輕能幹,可她非要使出各種手段誘惑許幻山,一路追到男方身邊來不知廉恥「知三當三」,還去挑釁顧佳和她兒子,這到底是在圖什麼?

顧佳的經濟實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她出於想讓下一代「贏在起跑線」的心思把兒子送進精英幼兒園,多少有點「打腫臉充胖子」那味。所以她跟「太太圈」的富太太們格格不入我可以理解,但是請問,那些貴婦怎麼就那麼閒,非要跟一個小朋友過不去?

我不理解,也想不通,因為這種事情擱現實里就很離大譜。當然不是說我們在生活中完全不存在心機同事、第三者插足的情況,只是眼下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習慣於依賴這些橋段,來促成戲劇衝突和人物成長,真的有必要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的影視作品裡充滿了各種惡毒的女性工具人。年輕女性在職場上的升級打怪,必然從遭遇綠茶同事陷害開始。中年女性在家庭中的成長蛻變,必然從老公背叛、手撕小三起步。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媽圈宮斗」、「婆媳大戰」…

簡直看得斯文滿頭問號,忍不住真誠發問,如果在一部影視作品中,女性的困境和成長都必須通過另一個女性才能完成,那麼男演員的作用是什麼?女主角自己又做了些什麼?想要塑造一個女性的美好,咱真沒必要非得通過攻擊另一個女性吧。

更可怕的是,市場上這樣的影視作品越來越多,已經有觀眾開始被這套思路「馴服」。可能體現在大家追劇的時候,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夢華錄》看著看著就開始罵主角姐妹團,很難說是不是在各路「雌競」劇情的荼毒下,觀眾不自覺間格局小了。

也可能是和現實互相影響下的惡性循環,影視作品對女性角色的塑造越扁平,生活中大家審視女性的眼光就會越苛刻。比如總有美女因為素顏好看而被罵「假素顏真綠茶」,明明挺正常一件事,被「雌競」洗腦的觀眾反而會想太多,抨擊人家「綠茶」、「心機」。

怪無語的,咱都說戲劇來源於生活,可明明這年頭生活中的女性已經開始越來越多的互幫互助了,怎麼一些影視作品的發展反而滯後,還在執著於放大女性之間的鬥智斗勇,甚至安排一些大可不必的雌競?

罵他們「不是蠢就是壞」好像有點太重了,但在明知這麼做不合理、甚至可能帶來惡劣後果的前提下,依然堅持使用各種「惡毒女配」來當工具人,說一句這幫人「既懶又無能」,總不算冤枉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