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和煙台直線距離170公里,為何不建跨海大橋,反而繞1400公里

2023-11-25     微兔分享呀

原標題:大連和煙台直線距離170公里,為何不建跨海大橋,反而繞1400公里

你敢相信嗎,大連與煙台相距170公里,卻要繞行1400公里才能抵達?如此大費周章,為啥不建跨海大橋呢?眾所眾知,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雖說兩地皆屬於沿海城市,海上航運尤為發達,可坐船同樣很麻煩,

行駛緩慢不說,但凡天氣不好就會被堵在家門口,而且海上行駛充滿未知,讓往來居民叫苦不迭。那麼作為基建狂魔,就不能建一座直通的跨海大橋嗎?其實這件事真沒那麼簡單,目前我國最長的跨海大橋珠港澳大橋也只有55公里,

為了修建它,我國耗費1000多億,歷時九年才竣工,若要修建大連到煙台的跨海大橋,至少要準備近4000億並連續施工27年,相當於消耗一代人的青春。此外,橋樑長度和渤海深度,也給修建帶來難以想像的技術壁壘,

如果說修建港珠澳大橋的難度是三十層樓,那麼這條跨海大橋的難度就等同於哈利法塔,不過,修橋能迅速帶動山東和東北的貿易,在北方打造出第二個珠江三角洲,好處顯而易見,只是這麼久以來,跨海大橋始終處於理論階段,難道是因為捨不得錢嗎?我們接著往下看。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不是我國捨不得修大連到煙台的跨海大橋,而是其中有很多不可抗力。首先,渤海沿岸有著大連港、天津港等多個重要港口,往來的船舶數量和噸位,不是普通海峽能比的,這些船隻出海貿易,幾乎都要途經建橋範圍,工程期間勢必影響海上貿易,

即便跨海大橋修建成功,橋墩也會妨礙到船隻運行,稍有不慎,將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其次,由於地處太平洋地震帶,如果發生地震,影響工程事小,對建橋工人和行駛車輛的安全造成威脅,那就是大事了,

此外,渤海海峽屬於溫帶季風氣候,狂風暴雨是家常便飯,施工期間的保護措施,也成了一大難題。再者,還要考慮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渤海灣是無數海洋生物賴以生存的家園,

附近的島嶼棲息著成千上萬的候鳥,倘若在這裡進行長達27年的工程,對它們來說是一場滅頂之災。就算能將這些困難克服,還要考慮會帶來多少收益,若是客流量不高,很可能在橋樑達到使用年限時,連成本都收不回。那麼有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你知道嗎?雖然跨海大橋的項目基本泡湯,但是我國又提出了另外一種設想,那就是建造海底隧道。早在1992年,隧道計劃就被提及過,但由於地理條件和技術限制,最終並沒有落實,如今,隨著科技飛速發展,我國海底隧道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而煙大海底隧道計劃,也再度被提及,該隧道預計全長125公里,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最長海底隧道,登陸點分別設置在旅順和蓬萊,當有汽車準備通過隧道時,可以直接開上平板列車,進行固定後由列車統一拉過隧道,

到達目的地後固定會自動解除,司機就可以自行駕車離去。煙大隧道一旦建成,從大連到煙台最多只需要40分鐘,屆時將帶動山東和遼寧的經濟發展,甚至輻射整個東部地區,使其像珠江三角洲一樣,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當然,這麼大的工程,造價必然不會低,

根據推算,整個項目至少要投入2000多億,歷時六年打通隧道,共計十年時間,才能順利完工並投入使用。不得不說,這般大膽的想法,也只有基建狂魔可以做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6a1b7af6eb93eb5aaf968f952be53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