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可見對教師的地位有多高,我們是一個尊師重教歷史悠久的國度。
小時候每次出門上學,媽媽除了關心我們冷暖,臨行必然叮嚀一句話:到學校要聽老師話,不能和老師頂嘴。那是對老師莫高的信任,那時的老師70後80後以前的人都知道,對我們特別嚴,但真是那種恨鐵不成鋼的良苦用心,我們能看出來,能感受到,即使打在我們身上,我們從不懷疑這是對我們好。
因為那個時候,我們心裡都很純凈,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為了學習好知識,教育好學生報效祖國,沒壓力也很少私心雜念。家長、學生都很尊重老師,崇拜老師,是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
那時候我們不送禮,一個方面是物質不允許,另一個方面,禮物太俗,無論是送禮的還是收禮的,都讓人看不起。唯一讓人看得起的,是「努力學習,考出好成績」,就是對老師最好的禮物。老師問心無愧的用心哺育學生,在道德上也是崇高的。
雖然畢業已幾十年,在內心深處,都留有過去啟蒙老師很高的地位和印象。激勵我們一輩子正直、善良,先公後私,嚴以律己,克己奉公。用現在的話說,叫尊重別人的感受、懂規則。
可是現在不同了,孩子感恩需要「教」,需要「爭」,需要「督促」。感恩本是與人相處中人的天性自然而然生的情感,現在竟然需要教。
記得孩子三年級的時候,吃過晚飯,孩子突然端來一盆熱水,說:「媽媽洗洗腳吧」,猛聽心頭一熱,挺欣慰的,感覺孩子大了,懂事了,沒白疼她,於是就問孩子:「今天怎麼突然想起給媽媽洗腳了呢?」
「這是老師今天布置的作業,還要拍照片發群里呢」,孩子的話讓我頓時啞然失笑。現在想來,當時總覺得好像不對勁,又不知出在哪裡,直到看到這樣的一條消息:
「教師節前,鄭州某職業學院老師,催學生交班費給老師買禮物,每人10塊錢,要求高大上」
有學生把此事發到網上,立馬上了熱搜,班主任趕緊做出回應:說是班委用詞不當,我想的同學們不會買,三四十塊錢就行,我不在乎什么小禮物,我只是想讓學生懂得感恩,今年在校最後一年了,我說自願的原則,咱們給老師買個小禮物,我們學校在郊區,就是怕開學了在郊區買不到,價錢又貴,所以我就在微信裡面提前通知他們,……我一定會徵求他們的意見,如果覺得困難的話,就買個小卡片就行了。
網友一:這真是令人叫奇,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還需要老師「諄諄教導」,不斷催促,這屆老師真不容易,這些孩子也真讓老師「操碎了心」。
網友二:為了讓學生成長,讓學生感恩,看把老師急得,真是手把手地教,怕每個孩子學不會,你看看老師的「責任心」,多通情達理。
網友三: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用心良苦?
寶媽們,關於給老師送禮這件事,你怎麼看?是孩子們情商太低,不懂感恩嗎?還是什麼?歡迎說出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