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為了國家,我願意做個小人
一
蘇秦死,張儀出。
歷史上又一位傳奇的縱橫家開始了他的聯橫表演。
張儀出任秦國宰相後,他辦的第一件事就是親自寫信警告楚國的相國,信的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當初我入楚國,咱們在一塊喝酒,你的玉壁丟了,可我壓根就沒有偷你的玉壁,但是你的門客卻誣告冤枉我,你也不分青紅皂白、不查明事實真相,就讓人把我捆到柱子上,拿鞭子嚴刑拷打,打的我死去活來呀。
如今,你可要小心了,好好保護好你的國家,我反而要開始偷你的國家了!」
得罪別人可以,得罪了我張儀,絕對有你好看!
楚國國相做夢也想不到,就因為得罪了一個人而會造成亡國。
蝴蝶效應有時就是這麼邪乎。
秦惠王想攻打齊國,但齊國和楚國結有合縱盟約。
便派張儀前往楚國,意在拆除兩家聯盟。
張儀對楚王說:「大王如果能聽從我的建議,與齊國廢除盟約,斷絕邦交。我可以向楚國獻上商於的六百里土地,讓秦國的美女來做侍奉您。秦、楚兩國互通婚嫁,永結兄弟之邦。」
楚王十分高興,同意了張儀的建議。群臣都前來祝賀,只有陳軫表示反對。
楚王惱怒地問:「我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六百里土地,有什麼不好?」
陳軫回答:「您的想法是錯誤的。以我之見,商於的土地不僅不會到手,反而會促使齊秦聯盟,那時,楚國既將禍事臨頭了。」
楚王問:「你有啥根據?」
陳軫回答:「秦國之所以重視楚國,就是因為我們有齊國作盟友。如與齊國毀約斷交,楚國便孤立了。秦國怎麼會為一個孤立無援的國家而白送六百里土地呢?張儀回到秦國以後,一定會背棄對大王您的許諾。那時大王北與齊國斷交,西與秦國生出怨仇,兩國必定聯合發兵夾攻咱們。
為您考慮,不如我們暗中與齊國仍舊修好而只表面上絕交,派人隨張儀回去。如果真的割讓給我們土地,再與齊國絕交也不遲。」
楚王斥責道:「先生閉嘴吧,等著看我去接收大片土地吧!」
於是把國相大印授給張儀,又重重賞賜他。隨後下令與齊國毀約斷交,派一名將軍同張儀前往秦國接收土地。
張儀回國後,假裝從車上跌下,三個月不上朝。
楚王聽說後,自言自語道:「張儀是不是覺得我與齊國斷交得還不夠徹底?」
於是便派勇士宋遺借了宋國的符節,北上到齊國去辱罵齊王。齊王大怒,派人自降身份前往討好秦國,於是兩國修好。
這時張儀才上朝,見到楚國的將軍,故作驚訝地問:「你為何還不去接受割地?那裡有我的六里封地,快去吧。」
說好的六百里土地,怎麼變成六里了,這不調戲人嘛。
將軍憤怒,回國後報告給楚王,楚王怒火中燒:這張儀真是個王八蛋啊!
打算髮兵攻打秦國。
陳軫說:「我可以說話了嗎?此時攻打秦國還不如趁機用一座大城的代價去收買它,與秦國合力攻齊國。這樣我們從秦國失了地,還可以在齊國得到補償。現在大王您已經與齊國斷交,又去質問秦國的欺騙行為,只會促使齊、秦和好而招來天下的軍隊了,國家一定會有危險!」
楚王仍不聽他的勸告,派軍隊征討秦國。秦、楚兩國在丹陽大戰,楚軍大敗,八萬士兵被殺,秦軍乘勢奪取了漢中郡。
楚王又徵發國內全部兵力再次襲擊秦國,在藍田決戰,楚軍再次大敗。
韓、魏等國也趁火打劫,向南襲擊楚國。
楚王聽說了,只好率軍回救,割讓兩座城向秦國求和。
二
秦國要挾楚國,想得到黔中一帶的土地,要用武關以外的土地交換它。
楚王說:「我不交換土地,只要秦國能把張儀交出來,我情願獻出黔中地區。」
可見楚王對張儀有多恨。
秦王想要遣送張儀,又不忍心說出來。
張儀看在眼裡,卻仍請求前往。
惠王說:「那楚王惱恨先生背棄奉送土地的承諾,恨不得吃你肉,喝你血,明顯的是想殺了你呀。」
張儀說:「國君不必為我擔心。即使我死了,但能替秦國取得黔中的土地,這也是我的最高願望,為國而死,我也死而無憾了!」
於是,他出使楚國。楚懷王等張儀一到就把他囚禁起來,要殺掉他。
殺張儀哪有那麼容易,張儀早已做好了安排。
被張儀買通的楚國大臣靳尚,找到楚王的寵妃鄭袖,對她說:「您知道您將失寵嗎?」
鄭袖說:「憑什麼呀?」
靳尚說:「秦王特別信任張儀,打算用土地賄賂楚國,把國內絕色美女送給楚王;用宮中最擅長歌舞的女人作陪嫁;楚王看重土地,就會與秦國和好。秦國的美女一定會受到寵愛。這樣,夫人也將被遺棄了。不如替張儀講情,將他放出來。」
鄭袖果真害怕了。
於是,日夜不停地向懷王講述利害關係,說:「第一、人家張儀做為臣子,為秦國效力,是無可厚非、天經地義的,不能怪人家;
第二、現在土地還沒有交給秦國,人家秦王就派張儀來了,可見對大王的尊重達到了極點,道義上占了上風;
第三、大王還沒有回禮卻殺張儀,秦王必定大怒出兵攻打楚國。秦國乃虎狼之師,楚國幾無勝算。
所在,我請求大王讓我們母子躲到江南去吧,以免遭受到欺凌屠殺。」
滿滿的都是套路啊。
楚王經不起這枕頭風一個勁的吹,終於改變了主意,赦免了張儀,仍像過去一樣優厚地對待他。
三
楚王雖然放了張儀,卻不願把已承諾的黔中之地白白送給秦國。
張儀認為分化齊、趙、楚、韓、魏等國的時機已到:
只要穩住楚國這一大國,讓其不能與其他國家聯盟,那麼攻打他國就會容易很多,最後再收拾楚國,秦國大業可成。
於是,再次出使楚國,遊說楚懷王。
遊說的內容主要就是:
一、今天下英雄唯有秦王與楚王您,其他國家就是陪咱們兩家玩玩。
二、如果咱們兩國打仗,其他國家就會趁機攻擊您,您的國家就危險了,上述是有案例的。
三、合縱小國聯合對付秦國,實在是以卵擊石。您不依附強大的秦國,而與他國家結盟,是不明智的。
四、秦、楚兩家結盟。秦從北面向東打魏國,您從南面打宋國,天下則唾手可得,共掌天下,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張儀講:「大王果真能聽取我的建議,我請求秦楚兩國互換太子,作為人質;並且秦王願意把女兒獻給大王做姬妾,還要進獻有一萬戶居民的都邑,永結兄弟鄰邦,終生友好。我認為沒有比這更合適的策略了。」
楚王想要答應張儀的建議。
這時,大臣屈原上前說:「前次大王被張儀欺騙,張儀來到楚國,我認為大王會處死他,結果卻釋放了他,不忍殺他倒也罷了,還聽信他的邪妄之言,如此,國家危矣。」
懷王說:「答應張儀的建議又可以保住黔中土地,這是『共贏』的事情。已經答應了而又背棄他,這怎麼能行呢。」
最終,還是同意了張儀的建議,和秦國實現了聯橫計劃。
屈原徹底絕望。很是傷心,心灰意冷下跳汩羅江而亡。
屈原之死,使得張儀在民間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
四
張儀離開楚國後,便前往韓、齊、趙、燕等國,進行聯橫遊說。
經過激烈談判,分別與各國達成了聯橫協議。
正當聯橫之計如火如荼地進行時,一件意想不到事情發生了:秦惠王死了。
對張儀早有成見的武王即位了。
此時,關於張儀的流言滿朝飛,說:「張儀不講信用,反覆無常,出賣國家利益,以謀取國君的恩寵。秦國再要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恥笑。」
諸侯們聽說張儀和武王感情上有裂痕,都紛紛背叛了連橫政策,又恢復了合縱聯盟。
大臣們日夜不停地詆毀張儀,而齊國又派人來責備張儀。
形勢已是風聲鶴戾,對張儀極其不利,時刻都有掉腦袋的危險。
張儀害怕被殺,就想了個脫身之計。
於是對武王說:「我有個計策,希望獻給大王。」
武王說:「好啊。」
張儀說:「為秦國著想,必須使東方各國分崩離析,大王才有勝算。如今,聽說齊王特別憎恨我,只要我在哪個國家,他一定會出動軍隊討伐。
所以,我想去魏國。那麼,齊國惱恨必然要出動軍隊攻打魏國。如兩國發動戰爭,大王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攻打韓國,打進三川。軍隊開出函谷關後,不要攻打別的國家,直接挺進周都,周天子一定會獻出祭器。大王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帝王大業可成。」
秦王認為他說的對,就準備了三十輛兵車,送張儀到魏國,齊王果然出動軍隊攻打魏國,梁哀王很害怕。
張儀說:「大王不要擔心,我會讓齊國罷兵的。」
於是就派遣他的門客馮喜到楚國,再借用楚國的使臣到齊國。
使臣見了齊王后,說:「知道大王特別憎恨張儀,可是大王的做法,卻使張儀的地位更加穩固了。」
齊王說:「此話怎講呢?」
使者回答說:「您想啊,大王。如今,張儀去了魏國,大王果然攻打它,這就使得大王不僅國內疲憊,而且向外攻打與自己聯盟的國家,招致四面的敵人。
這樣秦國有機可乘,讓秦王會更加信任張儀。這不是您讓張儀的地位更加穩固了嗎?」
齊王恍然大悟,說:「撤兵。」
於是,解除了對魏國的圍攻。
五
張儀經此一劫,心中暗生悲涼。
想起自己的一生,為秦國殫精竭慮,為實現聯橫親秦,奔走呼號,九死一生。
縱是背負了「小人、陰險狡詐」之惡名,卻不敢有絲毫有負秦國的地方。
終使得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大業初成。卻未換來秦武王信任,真是讓人悲從中來。
一年後,張儀死於魏國;比起師兄蘇秦之死,也算是善終了。
孟子的弟子景春稱讚說:「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
西漢劉向評論說:
蘇秦為縱
張儀為橫
橫則秦帝
縱則楚王
所在國重
所去國輕
這也是對縱橫家們價值的一個客觀評判。
縱觀當今的世界時事,何嘗不是合縱聯橫的再延續呢。
2018.5.27
【作者簡介】何事秋風悲畫扇:本名陳永勝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