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夢澤
經過9年的探索,智駕科技企業地平線(股票簡稱:地平線機器人)步入新的發展階段。10月24日,地平線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募資總額達54億港元,成為年內港股最大的科技IPO。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經過9年的努力,地平線已經成為眾多車企品牌在中國布局智能化的首選合作夥伴,也是汽車智能化變革的一支重要推動力量。此次香港上市的完成,標誌著我們面向國際市場邁出了關鍵一步。」
「對比今年以來上市的多家智駕公司,地平線在募資額、受關注度和影響力等方面明顯高出不少。」在中國自動駕駛產業創新聯盟調研員高超看來,在港股市場逐步回暖的背景下,智駕市場潛力巨大。
地平線方面對記者表示,隨著正式登陸港股市場,藉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地平線將進一步鞏固在智駕細分市場的領先地位,實現更加快速和可持續的增長。
獲資本青睞
近年來,智駕市場迎來爆發,業務增長潛力巨大。統計顯示,在中國,2023年ADAS和AD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總額為245億元。預計至2030年,中國的市場規模總額將以49.4%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至4070億元。
趨勢既定,資本先行。憑藉智能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地平線迅速在業內嶄露頭角,不斷獲得資本青睞。招股書顯示,2015年9月份至2022年11月份期間,公司獲得11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高達23.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超160億元。
在眾多投資者中,既有上汽集團、廣汽集團、寧德時代、比亞迪、舜宇光學、寧德時代等國有汽車集團和業內頂級OEM、供應商,也包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雲峰基金、五源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和產業資本。
諸多助力之下,地平線發展迅速。招股書披露,按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解決方案總裝機量計算,地平線在全球高級輔助駕駛和高階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四。營收方面,2021年至2023年,地平線營收分別為4.67億元、9.06億元和15.5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82.3%;今年上半年為9.35億元,同比增長151.6%,較去年同期增長152%。
《證券日報》記者觀察到,地平線營收向好來自其汽車解決方案中的授權及服務業務,這占據了營收的主要部分。而憑藉與跨國巨頭的「聯姻」,地平線營收進一步向好。
早在2022年10月份,地平線與大眾旗下智能化軟體公司CARIAD便成立合資公司,2023年地平線開始向該公司授權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相關的算法及軟體。2023年及今年上半年,地平線據此獲得的授權收入分別達到了6.27億元和3.51億元。
「地平線擁有靈活及可擴展的商業模式,業務模式既包含智駕解決方案交付,也通過提供許可和相關服務獲利,各部分都可以獨立實現商業化。」地平線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高度可拓展商業模式的好處還在於,在某一車型上成功使用解決方案的OEM客戶,通常會將合作拓展到更多車型,這為地平線追加銷售或交叉銷售新業務產品提供了可能。
毛利方面,地平線由2021年的3.31億元猛增至2022年的6.28億元,2023年更是達到了10.94億元,分別實現毛利率70.9%、69.3%和70.5%。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毛利7.39億元,毛利率進一步提高到79%。
軟硬結合技術突出
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外界對地平線的印象普遍為以智能駕駛晶片為核心的硬體供應商,但隨著技術的疊代和業務的演進,地平線的敘事模式在發生轉變,軟硬一體綜合能力的優越性被不斷提及。用余凱的話講:地平線是一家非典型晶片公司、一家軟硬深度結合的解決方案與系統級公司。
具體來看,在主要業務中,地平線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三種不同的ADAS和AD組合方案,包括Horizon Mono(主動安全輔助駕駛解決方案)、Horizon Pilot(高速NOA解決方案)和最新推出的Horizon SuperDrive(全場景高階智駕方案,以下簡稱「HSD」)。
據悉,HSD從立項到現在歷經11個月研發,累計投入了1000餘名工程師和二三十億元的研發經費。「如此高強度的投入,地平線就干智駕這一件事。」余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把所有的彈藥、炮火就砸在一件事情上,就是要打造全世界範圍內的智能駕駛標杆。」
得益於領先的市場競爭力,地平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發展,並成為眾多頭部車企征戰未來智駕市場的優先之選。截至目前,地平線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已上車27家主機廠、42大品牌、290款車型,「征程」系列智能晶片累計出貨量已超600萬套。
余凱認為,高階智駕就像長跑,要想贏得競賽,需要三個核心要素:技術、工程和產品。地平線是以產品思維來做自動駕駛,而不是唯技術論。
「我們是晶片公司裡面最懂軟體算法的,是軟體算法裡面最懂晶片的,是做『軟體算法+晶片』的公司裡面最懂車規的。我認為,未來三年到五年,全場景智駕技術將會普及到十幾萬元的車型上,並且實現標配。這也是地平線的目標。」余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