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記散打丨被規則和秩序馴化的歐洲足球,困於嚴謹過頭的流程

2024-06-30     紅星新聞

方舟,原《深圳晚報》體育記者,多次現場報道世界盃等大賽,球評人。

方舟,原《深圳晚報》體育記者,多次現場報道世界盃等大賽,球評人。

威斯伐倫上空出現第一道閃電的時候,主裁奧利弗的耳麥里已經有了指令,德國VS丹麥這場歐洲杯1/8決賽,賽前就被預警會遇到極端天氣。雷暴、大雨、冰雹如期而至,流程一點也沒亂。比賽從中斷到重啟,時間拿捏得精準合理。場地幾乎沒有積水,德國球場的排水系統讓人驚嘆。比起上一屆歐洲杯因為埃里克森心臟驟停帶來的比賽中斷,嚴謹的歐洲人面對極端天氣,拿捏得更加從容。

這個插曲讓我想起1937年,一場被載入史冊的英甲比賽:倫敦的濃霧讓對戰的切爾西和查爾頓隊員,如同在踢盲人足球。主裁在下半場第15分鐘無奈吹停了比賽,可查爾頓的門將巴特拉姆卻留在了禁區堅守,他很高興周圍沒有動靜,心想隊友們一定壓在對方半場狂攻。直到一個清場的保安告訴巴特拉姆,比賽已經結束15分鐘,這個史上最敬業(糊塗)的門將,由此被寫進足球史書。

在濃霧中堅守的巴特拉姆

兩個間隔87年的事件,可以解讀為足球文明的進步,體現在規則的細化,體現在場內場外應急預案的完善,一切都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嚴謹,再嚴謹;精細,再精細——足球比賽的流程管理,正朝著一種不可逆的方向發展,直到它和觀眾的交互體驗產生不適。

穆西亞拉高速單刀,為東道主鎖定勝局的時刻,安德森表情絕望,在身後吸著尾氣。這是一個被VAR擊潰心理防線的丹麥壯漢,隊友的腳趾頭越界讓他的進球作廢,自己的手指頭觸球送給了對方點球——喜轉悲,禍跟禍,發生在不到兩分鐘的時間,換誰都招架不住。那個越位劃線,除了VAR肉眼根本無法識別;那個擦碰級別的手球,甚至沒有明顯改變皮球的運動軌跡,可晶片生成的「心電圖」,不留一絲辯駁空間。如果說盧卡庫的遭遇還有一些喜感,安德森的遭遇只會讓人感受科技和規則的冷酷,極度委屈但是無從抗爭。想起了卡瓦尼怒目圓睜揮拳砸VAR的影像,比起尚存一些野性和叛逆氣質的南美足球,歐洲足球早就被規則馴化。

丹麥隊的「體毛級越位」

丹麥隊的「擦碰級手球」

我並不是VAR的抵制者,因為這種硬核科技也曾展示迷人魅力,比如三笘薰在世界盃1.88毫米的壓線助攻,那種視覺震撼,就像百米賽跑,通過超高速攝影機展示,在千分秒位決出的勝負。可VAR永遠洗脫不了吹毛求疵的嫌疑,比如體毛級越位,比如擦碰級手球。如果說精細代表著絕對的程序正義,那麼足球規則還有很多可以升級的地方:比如任意球和界外球的罰球點就可以再精確,最好把斯諾克那套復位技術照搬過來;比如傷停補時就不應該精確到分鐘,而要精確到秒,這樣也許莫德里奇還會留在歐洲杯上。VAR可以讓足球比賽朝著精細方向一往無前的發展,可隨之而來比賽流程的卡頓,以及對觀眾與比賽交互體驗的影響,顯然欠缺平衡機制。

這種對精細的無度追求,就像有人為了營養均衡,每一餐都很精確控制攝入食物的熱量、微量元素、以及進食順序,他可能很健康,但可以想像,他的味蕾會有多痛苦。

賀偉又出了名句,他吐槽義大利隊的推進速度,比歐洲的外賣還慢。這支球隊的槽點,不是衛冕冠軍提前出局,而是他們在瀕臨淘汰的時間,踢出了循規蹈矩的鬆弛感。每個人各司其職,不逾矩,不逞能,以「合理」為執行標準,完成傳跑觸球,沒有冒險,沒有變通。里皮卸任國足主帥,對手下球員的那通輸出,完全可以用到這支義大利隊身上。

跟美洲杯一對比,能明顯感覺到這屆歐洲杯踢得有多刻板。強於秩序和戰術紀律的歐洲的球隊,如今變得風格模糊,比賽內容同質,把每支球隊比作一台運轉的機器,你很難在產品的設計感上做出區分,強弱差別看的是零部件的質量,以及機器運轉的精確程度。

回到威斯伐倫,這場被大雨中斷,被科技擺布的的比賽,有兩個赤裸上身的丹麥球迷,借著從球場頂棚泄下的水柱忘情熱舞,讓嚴謹過頭的歐洲杯,難得有了一點奔放。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方舟

編輯 包程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5dadd1b9a4c6883a5e8fb602b6685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