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帶菜行業發展概況分析及進出口數量金額、市場規模預測前景趨勢
1、我國的裙帶菜產業發展概況
裙帶菜(Undaria pinnatifida)屬褐藻門,褐藻綱,翅藻科,裙帶菜屬,是重要的養殖、貿易水產品之一。裙帶菜在我國的養殖最早開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只能進行投石養殖。上世紀五十年代末, 南方和北方都開始了養殖實驗。上世紀六十年代解決了自然條件下的人工育苗問題。上世紀七十年代裙帶菜的大規模養殖基本處於停滯狀態。由於對日本出口的增加,我國遼寧大連地區從 1984 年開始進行大規模裙帶菜栽培生產,當時所用苗種是採用半人工育苗(人工采孢子、海區育苗)方式培育的。由於育苗是在夏季(7-9 月)的自然海區進行,雜藻、貽貝、海鞘等附著生物的大量附著和海況複雜變化及高溫的影響, 育苗生產極不穩定, 加之在海區育苗中優良栽培品種易與當地野生種自然混雜,導致優良性狀難以維持, 嚴重地影響了栽培裙帶菜的產量和質量。因此, 國內開展了裙帶菜室內人工育苗的研究,用全人工種苗替代半人工種苗進行裙帶菜的栽培生產。隨著中日雙方技術交流的增加,日本先進的栽培加工方法被引進到大連,使我國大連地區裙帶菜產量和質量大幅度提高。
據統計,1990 年中國產裙帶菜占日本市場供應量的 10%。但由於中國菜的毛多、口感差, 售價只有日本菜的 1/4。當時我國主要的養殖區遼寧省面臨養殖品種退化的問題。每年的 12 月份葉片開始局部腐爛,到 4 月份葉片上出現軟毛,影響了收穫裙帶菜的品質。 針對國內裙帶菜收穫期短、藻體小、叢生毛長等問題,國內採用了引進日本良種和將栽培浮筏向水深流大海區發展等措施,使裙帶菜栽培產業出現了新的飛躍。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我國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裙帶菜室內全人工育苗試驗並獲得成功,改變了裙帶菜栽培生產種苗單純依賴半人工育苗、種苗生產不穩定和栽培裙帶菜種質混雜的狀況,極大提高了栽培裙帶菜的產量、質量,提升了產品在日本市場的競爭力,為我國裙帶菜產品大量進入日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實現了國內裙帶菜栽培的第二次飛躍。
由於傳統的裙帶菜育苗主要採用半人工的方式,導致海上栽培品種和野生群體的混雜; 同時少數種菜的逐年反覆利用導致近交衰退的產生。因此,裙帶菜栽培品種在使用幾年之後就會失去原有的商業性狀。但是裙帶菜的育種工作卻一直沒有開展,引進的日本種苗也沒有及時進行種質的收集和保存,所以大連地區的栽培企業需要持續不斷地從日本或者韓國引進種苗,造成養殖成本的升高,也帶來了外來物種入侵問題。針對上述問題,近些年來我國的藻類工作者逐漸開展了裙帶菜的育種研究。
2、行業進出口情況
在我國裙帶菜進出口貿易中主要包括干品裙帶菜、鹽腌裙帶菜及其他裙帶菜,鮮品裙帶菜並未涉及,近年我國裙帶菜進口數量呈逐年下降趨勢,具體如下:
目前裙帶菜鮮菜採收後,除孢子葉外,首先全部進行鹽漬處理,加工為鹽漬裙帶菜葉和莖,部分鹽漬裙帶菜葉再進行乾燥加工為干制裙帶菜葉。因此裙帶菜加工的兩大類主要產品為鹽漬裙帶菜(葉和莖)和干制裙帶菜葉,其中鹽漬裙帶菜葉和干制裙帶菜葉為主要的出口產品,主要出口方向是日本和韓國,少量出口歐盟、巴西和俄羅斯。
新型即食產品以調味系列為主,主要分為調味速凍系列和調味常溫系列兩大類產品。調味速凍系列產品包括:調味裙帶菜(海藻沙拉)、調味裙帶菜莖(梗)、蛤肉梗絲等;調味常溫系列產品包括:調味裙帶菜、調味梗段(香辣、酸甜等口味)、裙帶菜湯料、裙帶菜醬菜、裙帶菜醬等。其他還有裙帶菜發酵飲料、火鍋調料、孢子葉絲等產品。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諮詢《2023-2029年裙帶菜行業市場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諮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諮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諮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