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感情中的傻,有時候是貫徹始終的,只要自己認為還有繼續的可能,就願意自欺欺人,帶有一種對結果的執念。
換句話說,這也是賭徒心態,全然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逼近。
不成功也好,不幸福也罷,如果你純粹地認為是堅持不夠,那選擇這個東西將毫無意義。所以在某個角度來說,你應該堅持你的方向,而不是堅持錯誤的選擇。懂得及時止損,是為自己的生活換一種「運」。
特別是戀愛,當下只有人生中浪漫部分的參與,就已經搞得彼此疲憊不堪,等將來走進生活,豈不是要鬧出血光之災。
我們對感情的執著心,到頭來真的會成為傷害自己的利器,越是抱有很大希望的執著心,越是會把自己傷的體無完膚。
無論男女,這四種情況的發生,證明你該放下這段感情了!
- 1、看不到希望的內耗。
很多情侶就是這樣,互相成為對方的刑具,除了無休止的內耗與折磨之外,再無其他。想靠近彼此,但沒有辦法靠近彼此,因為一旦靠近彼此,不是你擦破我的皮,就是我刺痛你的肉,猶如兩隻刺蝟。
在這種情況下,人也會變得越來越偏執,並發生一顆爭強好勝的心。到最後,愛不愛的不重要,也不在乎了,只要自己能贏。
很顯然,這樣的關係和感情,只會無限惡性循環下去。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你們從來都不願去改變自我。不妥協、不退讓,更不願意去嘗試一切令自己討厭的,最後就只能站到彼此的對立面,相愛相殺。
都不願意做出改變,當然就永無突破內耗的希望。所以實在是愛不下去,倒不如放手成全,成全你,也成全我。
不求戀愛將彼此變成更好的人,但也不能將彼此變得越來越糟糕,越來越差勁,仿佛被拽在了怨尤的漩渦里。
- 2、經常性的冷暴力。
你要知道冷戰的本質什麼?本質上就是一場爭奪話語權、經濟權、主動權的兩性戰爭。說白了也是自私。
瑪麗-弗朗斯·伊里戈揚,在她的作品《冷暴力》中直接將冷暴力定義為「精神虐待」。事實也就是如此。
仗著對方的愛,拿捏對方的愛,然後以冷暴力這種精神折磨和虐待的方式,逼著對方向自己服軟。叫對方下次不敢再頂撞自己、反駁自己,以確保自己能在這段感情中,穩坐「將軍」的寶座。
這種人享受的,也是能完全支配這段感情的快感。所以你如果問有沒有愛,可能有,但是不多。或者可能愛你,但一定更愛自己。
真正的愛,值得的愛,一定是富有憐惜之情的。除了不忍心讓你受到長長的傷害,也不願意這段感情真的出現裂痕,因為沒想過真的分開。
- 3、熱情主動得不到回應。
很喜歡宮崎駿的一句話:
「如果你喜歡一個人,那你就主動朝他多走兩步,他如果看到你走過來了,卻沒有要迎接的意思,那你就停下來。」
深以為然。
感情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兩個人的圓舞曲。懂得回應很重要,這個就好像是接力棒遊戲,有傳有遞、有回有應,熱情才不至於中斷和澆滅。如果非要問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那就是不愛。
不愛你,對你沒有感覺,自然就生不出一種特別的積極性。就好像你喜歡一個人,是不是會有說不完的廢話,也是不是恨不得24小時粘住對方。
另外有一種特別情況,你不要試圖去拯救一個心理有問題的人。不主動、不願意,甚至於總是逃避感情中發生的一切問題,只因為一句話,你不是救世主。不信堅持到最後,只有可能是你的能量,你的熱情,被對方消耗殆盡。
- 4、被利益心套牢的關係。
每個人都只會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總是你考慮你的利益,我考慮我的得失。這樣的愛情,就已經不是愛情了,變成了各取所需。
很喜歡傅首爾的一個觀點:
「我到今天我仍然相信,如果你愛一個人,就是願意跟著他受苦。如果你願意跟著一個人享福,那叫什麼愛情呢。」
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有對物質上的渴望,只是說,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我還能願意陪著你奮鬥,陪著你吃苦。所以並不是說愛一個人,就得被剝奪追求物質上享受的權利,而是個人利益心不能太重。
被利益心套牢的感情,還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兩個人會缺少共同奮鬥的價值觀。
說白了也就是利盡則人散,甚至在很多的時候,在一次次的實際生活面前,彼此都早已預設好了離開的準備。說什麼都是假的,只有不愛才是真的,因為愛抵萬難。
說在最後的話,很多人並不願意相信愛抵萬難,因為什麼?他們沒見過。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因為真正的相愛,並不多見,所以抵不了萬難。反過來只有一方愛著另一方,這種情況較為多見。
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在這段感情中,看起來我們是相愛的,實際上只有我愛你,而你則是一直在聽任與接受我的愛,僅此而已。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殘酷與扎心的真相。在生活中,如果你遇不到那個滿心滿眼都是你的人,也不能將就一個只會向你索取的人,這種事兒,無止境。
精緻的利己主義者,這些人的愛情觀聽起來都很震撼和富有感染力,但經不起推敲,仔細琢磨,愛自己才是真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