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勝訴,WTO裁定中國關稅反制違規,商務部:反制是正當的舉措

2023-08-17     軍事評論

原標題:美國勝訴,WTO裁定中國關稅反制違規,商務部:反制是正當的舉措

據環球網引述商務部網站消息,商務部於16日就WTO針對中國反制美國鋼鋁232關稅做出裁決進行解答。

商務部強調,該貿易糾紛案的根源在於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中國對此採取的反制合理,是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正當舉措。中方要求美方立即取消違對其他國家的鋼鋁232措施,共同維護以WTO規則為基礎的全球多邊貿易體制。

232關稅措施由美國於2018年提出,美國通過泛化國家安全概念,依據所謂的《1962年貿易擴展法》,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眾多國家的進口鋼鋁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商務部發言人

美國通過粗暴增加關稅的措施,不斷提高中國對外出口相關產品的價格,進一步削弱中國企業在該領域內的競爭力。面對美國毫無理由的關稅措施,中國被迫採取了反制措施,宣布對美國的鋼鋁相關產品徵收處罰性關稅。美國對此抱有異議,向WTO「多方臨時上訴仲裁專家組」提起上訴。

WTO爭端解決專家組在今年8月16日公布裁定報告,認定中國對美國的鋼鐵鋁材產品徵收關稅違反了WTO規則,遂要求中國取消相關措施。為了證明裁定的合法性,專家組還拿出了一份多達53頁的報告認可美國對華232關稅措施的合理性。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對此表示,歡迎WTO做出的決定,中國拒絕糾正鋼鋁產業產能過剩將會導致全球性危機,美國的232關稅措施是出於美國的國家安全考慮。

WTO

實際上,世界貿易組織之所以出具這一結果,本身就是美國在背後運作的結果。眾所周知,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DSB是解決國際貿易爭端的核心機構,從其創立之初至今化解了成員間近600宗貿易糾紛風險,對維護全球貿易的公平性起到重要作用。

DSB在解決貿易爭端時一直採用的是雙審制,一審為初審,二審為DSB常設機構,同時也負責貿易糾紛的終審。

一審專家組通常由3位法官組成,這三名法官不會從DSB內部選取。DSB內部有7名常設法官,任期為4年。不過值得注意的是,DSB法官任命採取的是遴選一致原則,即所有成員國同意之後,法官才能上任,只要有一國不同意就得重新投票,這和麥卡錫當上美國眾議院院長經過十幾輪投票如出一轍。這就導致這裡面大有文章可做。

2017年,7名常設法官中的3位已經任期結束,但在此後三年常設法官的遴選一直都未能得到通過。到2020年最後一位常設法官離任,DSB已經是名存實亡。而在這4年的法官遴選工作中,美國共投出了63次反對票。

按照WTO的規則,DSB的裁決最少要有3名常設法官的參與,其終審報告才有法律效力,但實際上從2019年開始,該機構的常設法官只有一人,這意味著DSB從4年前就已經停擺。

作為DSB上訴機構停擺期間的臨時安排,美國2020年在WTO框架內主導建立了一個多方臨時上訴仲裁安排MPIA,以臨時取代DSB的地位,這就顯得意味深長了。

中美貿易

眾所周知,WTO雖然是一個全球多邊貿易體系,但過去長期被美國把持。隨著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逐漸融入全球貿易體系中,對全球經濟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多,發出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大。

發展中國家聲音的增強,必然導致貿易格局重構以及話語權的再分配,而這種再分配嚴重威脅到美國在WTO中的主導權,所以美國在DSB的政策上發生了變化。比如拖延DSB的常設法官遴選,以達到限制發展中國家發聲的目的。

以DSB中國提起的美國鋼鐵鋁材232關稅措施為例,DSB專家組在受理中國的起訴之後,認定美國的關稅措施違反WTO規則,要求美國取消該關稅措施。但美國對於該措施不僅不取消,反而倒打一耙,就DSB的裁決提起上訴,只不過此時DSB在美國的運作下已經陷入停擺。

為了取代不聽話的DSB,美國主導的MPIA就橫空出世,一上來就駁回了中國對美國鋼鐵鋁材的反制性措施,要求中國取消反制,另一邊卻按照美國設置好的路徑,自說自話地認定了美國232關稅措施的合理性。所以在這個問題上究竟孰是孰非,一眼就知道真假。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美國通過自己對WTO的主導權,公然無視WTO規則,將貿易規則工具化,將自由貿易帶入到國家安全中心,最終只會導致公認貿易規則形同虛設,WTO組織也將因此功能性崩塌。

不過從美國的角度而言,這卻很符合美國的利益。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美國推動中美「脫鉤」,本身就是想要完全建立一套將中國隔離在外的世界貿易體系,或許這也是美國的深層次目的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4d413c18f0f1258ba642a299d20cf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