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評 | 評論區的「文理互撕」,該消停了

2024-01-11     東方網

原標題:東方快評 | 評論區的「文理互撕」,該消停了

1月9日,博主「顧言右」告訴中新網,此前他就「文科都是服務業等言論起訴張雪峰已被正式立案,案件的紙質材料已郵寄給法院。顧言右說,不管是文科還是理科,他覺得都屬於服務業,這句話本身沒有問題,但張雪峰形容文科的用詞讓他覺得非常不安。「這可能會加劇社會割裂,對我們的就業環境更加不友好。」(1月9日 中新網)

自網紅考研名師張雪峰發表「文科都是『服務業』,是舔」的言論引髮網絡空間中的文理學科定義之爭與觀念對立後,顧言右的起訴又將文理之爭推向了網輿的辯論場。在相關新聞消息的評論區中,也總能看到許多文科生與理科生的激烈爭論,但內容多局限於「優劣之分」甚至帶有明顯的情緒宣洩成分,而非具備思辨性質的正常觀點交鋒。

怎樣避免「文理互撕」?不僅要讓青年群體樹立學科平等觀念,也要激發他們對非自身專業領域知識的好奇與包容。應該讓他們認識到知識是全面的,而非單一的;發展是自由的而非狹隘的。

文理分科的本質是一種側重式培養,旨在激發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潛力,發揮他們的個人天賦和自身優勢,從而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專業選擇和人生髮展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從政策角度來講,文理分科是方便高考知識考察和人才選拔的一種制度,但這種制度側重不意味著人才培養天平的失衡。在任何時候,我們都強調一個學生應當全面發展。

一個良好的學習者,或者一個合格的學生,要有廣闊的知識面,要有博而專的知識結構。分科只是手段,它既不妨礙文科生培養理性思維,更不阻止理科生兼具人文精神。不能以「科」之名對學生的發展方向和未來發展優勢做簡單概況。

人的發展傾向是廣闊的,不應當被科目狹限。那些所謂以「正統」文科生理科生自居,固守自身領域而不求全面發展,缺乏包容觀念卻又視跨學科為越雷池的行為,只能束縛觀點持有者的自身發展。我們推行新高考選科制度,在高校強調學科交叉,就是因為全面的、聯通的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其效用要強於一科的、一專業的知識結構。古有「文武雙全」,近代有「學貫古今,融通中外」,而今在少數人眼裡,為何就不能「文理兼修」?

知識屬於所有人而非少部分群體,學科存在的價值是分類而不是築起高牆拒人於外。對於文理科各自的「高下論」「優越論」,我們都要合理辨析,加以批判。重要的是,文理科生應該做到相互尊重、接受差異、欣賞不同,要在觀點上理性探討而非逞一時之快進行情緒宣洩和口舌交鋒。費孝通先生曾有言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所謂「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求同存異,如是而已。

自由的基礎是包容,誰又能夠憑藉主觀印象直接否定他人呢?誰又有權利不加判斷和體會,就對一門學科以及從事相關專業工作的人們加以審判呢?沒有調查、研究、深切體會的發言既不深刻,也無法切中要點,只是戾氣的外在表現。

應當明白,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離不開自然科學的物質創造,也離不開社會科學與藝術文化的方向指引和精神滋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並不相互對立,而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兩者相互聯繫,協同發力,才能充分發揮知識的體系優勢,對社會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文理科各有其學習側重,學科魅力,發展的大致軌跡。我們要做的是尊重,包容,取長補短。

評論區中,文理探討,交流互鑒應是主流;而情緒宣洩和對學科的片面踩捧這一支流也當被阻塞並加以引導,莫把支流當主流,要使之匯入到幹流中去。久歷爭論理解在,相逢平等無恩仇。文理互撕,該消停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473c1fbfa0061f7762c4db8559266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