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火炬3D列印過程

2022-02-10     真空網

原標題:冬奧會火炬3D列印過程

冬奧會主火炬「飛揚」優雅的外形,得益於增材製造——金屬3D列印的技術加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及哈特三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攻關,選定用3D列印技術研製火炬。

與傳統減材與等材製造相比,金屬3D列印技術不僅可以大大縮短生產周期,最重要的是可以生產出傳統金屬加工工藝無法生產的複雜形狀部件,而3D列印技術的主要優勢就是能夠用具有較高熔點和高活性的材料實現高度複雜的幾何形狀。正因如此,才讓主火炬造型如絲帶飄舞,展現出火焰的美好寓意,藝術性與實用性兼容。

金屬3D列印火炬內飄帶

部件的「高顏值」需要特殊的技術支撐。在金屬3D列印中,用金屬粉末生產3D列印部件的特殊方法是電子束熔融(EBM),因為電子束與氣體粒子在大氣環境下碰撞會發生偏轉,所以對EBM工藝來說,需要在低於5×10-5mbar的高真空環境下進行。

EBM 3D 印表機結構示意圖

其作業流程為:鎢絲在真空下加熱至 2500°C 而發出電子,電子通過電磁體加速,然後以光速的一半聚焦並投射到粉末表面,粉末顆粒因電子束升溫,選擇性熔化成為很薄的金屬粉末層,成型後,工作檯下降一層高度,粉末床重新鋪滿金屬粉末,重複上述步驟堆積成型。圖片文字選自來源於哈工大、哈特三維、上海交通大學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42712e1b01c4f2fdfd7b051a4bb07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