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是如何掀起「芭比風潮」的?

2023-08-06     ELLE世界時裝之苑

原標題: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是如何掀起「芭比風潮」的?

幾個月前當《芭比》的各種宣傳物料在網上流傳開來的時候,大部分人津津樂道的還是美如芭比本芭的瑪格特·羅比、大帥哥瑞恩·高斯林飾演的肯和滿屏的粉紅泡泡。我們都以為,這是好萊塢出產的又一部期望「撈回」經典IP卻內核空空的流水線傻白甜喜劇。

沒想到的是, 上映僅僅不到兩周,《芭比》就成為了今年的現象級影片,從美妝產品、服裝鞋品到XBOX遊戲機,100多個品牌推出了1000+種周邊,Barbiecore儼然成為了今年最in的時尚。

豆瓣上,《芭比》在將近40萬粉絲打分的情況下獲得了8.3的高分,「爛番茄」新鮮度高達88%。而商業表現就更是叫人刮目相看,上映後在全球迅速掃下了超過7.7億美金的票房, 這讓《芭比》的導演格蕾塔·葛韋格超越了賈玲,登上「全球票房最高女導演」寶座。

(導演格蕾塔·葛韋格現在被中國影迷親切地稱為「葛導」。)

有了如此高的熱度,隨之而來的當然就是眾說紛紜的兩級評論。有人興奮,說這部電影是近年來最好的女性主義電影;有人失望,覺得完全是隔靴搔癢膚淺又塑料。有人解讀,認為這正是葛導的高明之處,希望用一部溫和的商業電影去激發更多人的探索;也有人不屑,說如果這部電影的導演換成男性,你們還會願意如此包容如此叫好嗎?

而這一切的探討,都讓我們對於《芭比》背後的這位葛導愈發充滿好奇。 她究竟是一位充滿雄心壯志的女權鬥士?還是善於抓住熱點的聰明導演?究竟是什麼塑造了她,塑造了她所創造的這股Barbiecore?

1983年8月4日出生的葛導來自於美國加州,本科在名校巴納德學院學習英語。此後,她對編劇產生了濃厚興趣,但是由於屢次被拒,她決定轉向表演,成為一名戲劇演員和電影演員。

(葛導的這張照片被許多人讚許說是「最美女導演」,但她其實入行本就是從演員開始。)

進入電影行業後,葛導深深地被「呢喃核」這樣一種獨立戲劇流派文化所吸引。「呢喃核」興起於2002年左右的美國,通常是表現二三十歲年輕人的「受困」狀態。在這些低成本電影中,主角常常是一些拒絕長大成人又被推動著長大成人的年輕人們,她們似乎漫無目的地碎碎念,困頓、迷茫、孤獨。

(葛導與另一位「呢喃核」領軍人物導演喬·斯萬博格在2000年代一起合作了好幾部講述年輕人日常生活的低成本電影,包括2006年的《開懷大笑》和2007年的《愛的階梯》等。)

2012年的《弗蘭西斯·哈》可以說是第一部讓葛導作為演員和編劇身份進入相對主流視野的電影。葛導扮演27歲的弗蘭西斯,她本來和自己最好的朋友蘇菲住在一起,兩人親如姐妹。然而某天,蘇菲卻告訴她自己要搬去跟另外一個姑娘住……弗蘭西斯陷入了崩潰。接著,她丟掉了工作,付不起房租,但是終於又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簡單,甚至有點笨拙的情節,卻真實得異常打動人心,是許多年輕女孩都可以狠狠共情的電影。我們不難看出,早在那個時候,葛導就已經開始非常深入地探索和講述「普通女孩」的故事。

(電影全部用黑白畫面拍攝而成,從題材來說也是與之前的「呢喃核」電影頗有一致性。)

這部電影讓葛導獲得了金球獎、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等一系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而同樣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的導演諾亞·鮑姆巴赫正是她當時的男朋友,之後兩人結婚,並且已經有了兩個孩子。

(他們是被許多人稱為顏值CP導演的一對)

而諾亞·鮑姆巴赫這個名字對於影迷來說肯定也不陌生。幾年前,由他導演和編劇的《婚姻故事》同樣掀起了相當熱烈的討論。無論是那段十分鐘吵架的名場面還是律師諾拉說出的有關婚姻和男女關係的扎心真相都曾經在社交媒體上被瘋狂刷屏。而這些犀利的台詞正是出自鮑姆巴赫的手筆。

再說回葛導。有了之前這些電影的鋪墊,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她的第一部導演處女作《伯德小姐》會選擇了這樣的題材。

2017年,葛導推出了自導自演的影片《伯德小姐》。故事講述了少女克麗絲汀在高中畢業、大學即將開始的那個夏天的故事。

正如海報上所寫的那行小字,這位給自己起名叫「伯德小姐」(lady bird)的飛鳥小姐的願望之一是「飛離家庭」。面對媽媽嚴苛的愛,她想要逃離,但又渴求著母親的認可。

電影里充滿著真實到戳中所有男孩女孩的對話和情節,即使是過了那個年紀的我們,也依然會被喚起極其相似的情感。

比如母女兩人在商場買衣服時候的這段:

伯德:為什麼你不能說我看起來不錯?

媽媽:我以為你不在乎我怎麼想的。

伯德:我還是想要你誇我。

媽媽:抱歉,我說的是實話。你想讓我撒謊?

伯德:不,我只是希望你喜歡我。

媽媽:我當然愛你。我希望你可以努力成為那個最好的你。

伯德:如果這已經是最好的我呢?

就和千千萬萬個男孩女孩一樣,她也拚命想要「飛離」已經呆膩了的家鄉,與自己最好的朋友決裂又和好,找到願意和她在一起的男孩……

而當她終於如願離開家鄉、談起戀愛的時候,卻又發現這一切似乎並不像自己憧憬得那麼美好……

葛導用她細膩真實的鏡頭和台詞描繪著伯德小姐,也勾勒著我們每個人所經歷過的那個成長期。這部電影絕對不是任何我們所熟知的好萊塢劇本,而是真正拍進我們心裡的故事。

在《伯德小姐》之後,葛導下一部作品大膽選擇挑戰了重新翻拍《小婦人》——許多人不明白為什麼她會選擇這樣一個誕生於19世紀的、且之前早已有許多優秀影視改編的題材。但是,葛導卻顯然拍出了專屬於她的時代精神。

她讓四姐妹重新講出自己的話,不僅僅是自己要做什麼樣的人生選擇,還是自己人生選擇背後所面對的系統困境。

比如,一心想要嫁給有錢人的Amy,說出了婚姻的本質。「作為一個女人,我沒辦法自己賺錢。」「不要坐在那對我說,婚姻不是一個經濟問題,因為它就是。

她熱烈地描繪追求寫作事業的Jo,但也會讓她擁有軟弱的時刻,「我討厭有人說愛是女人的歸宿!但是……我也好孤獨。

在葛導的劇本里,沒有一個女孩是千篇一律,沒有一個女孩應該被標籤。她們每一個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著各自的強大和脆弱,也有著人類都有的虛榮和自尊,有著嚮往自由和平等的熱切,也有著迷茫不清的困頓。而願意去誠實又大膽地描繪這些女孩,恐怕才是葛導和她的作品——無論是《芭比》、《伯德小姐》還是《小婦人》——如此打動我們的原因。

她用她的誠實,給了我們許多人去探索的勇氣。也許,是時候大膽一躍了。

圖片來源:INS、豆瓣、微博、視頻截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3f193dae14997d023b0455330120c9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