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冬小麥冬前田間管理技術措施

2023-10-31     天山植保

原標題:2023年冬小麥冬前田間管理技術措施

2023年冬小麥冬前田間管理技術措施

根據北疆各地當前冬小麥苗情長勢長相,結合當前天氣情況,根據調查情況提出以下田間管理技術措施建議:

一、依據冬小麥幼苗長勢,做好苗情分類,因苗施策,全面落實好越冬水和越冬肥工作。

(一)當前冬麥冬年苗情分類情況

一類苗:麥苗個體表現為5葉1心,2-3個分櫱;麥苗群體表現為冬前總莖數在65-75萬個/畝以上。採取的技術措施為應適當推遲越冬水,建議在11月上旬進行灌冬水,少施或不施越冬肥,預防冬前長勢過旺出現抗寒能力弱,減少返青死亡率。

二類苗:麥苗個體表現為3葉1心至4葉1心,1-2個分櫱;麥苗群體表現為冬前總莖數在45-55萬個/畝以上。採取的技術措施為應適時灌溉越冬水,冬灌水建議在10月28日-11月2日,適度滴施氮磷肥,尿素6-8公斤/畝,磷酸一銨或多元復合磷肥3-5公斤/畝。目的是促進冬前形成2葉1心的大櫱,提高成穗率。

三類苗:麥苗個體表現為1葉1心;麥苗群體表現為冬前總莖數在45-35萬個/畝之間。採取的技術措施為以促為主,提前灌溉越冬水,建議冬灌水在10月中下旬,應適當加大氮磷肥使用量,尿素8-10公斤/畝,磷酸一銨(多元磷肥)4-6公斤/畝,提高冬前分櫱,促弱苗向壯苗升級轉化。

(二)包蛋麥田技術措施建議

對於包蛋麥田,即冬前未出土的麥地,應重施越冬肥,尿素10kg/畝以上,磷酸一銨6-8kg/畝,硫酸鉀1-2kg/畝。促早返青,延長小穗分化時間,增加穗粒數。

(三)冬灌水建議

對於越冬水使用量標準:75%田間持水量,濕潤峰必須要重疊,即在田間可見明水,每畝水方要達到60方以上。滴灌帶入土較深的(5厘米以上),應及時提出來,避免滴灌帶堵塞,影響滴水質量。

二、做好病蟲害的調查和防治工作。

今年入冬較晚,部分早播的冬小麥地塊出現了葉鏽病和地下害蟲危害。主要原因:一是前期已經發生葉鏽病的麥地在復播大豆時真菌孢子成功越夏,形成了病害傳染源頭。二是入秋後,10月上中旬氣溫較高(15-20℃),為葉鏽病菌繁殖創造了條件。早播的小麥剛好接上復播大豆成為新的寄主。

結合苗情,首先要做好田間調查,確定麥地發病情況,危害較重的地塊,可噴施三唑類殺菌劑(三唑酮、戊唑醇、等)、煙鹼類(吡蟲啉、啶蟲脒)和菊酯類殺蟲劑進行防治,同時可加入磷酸二氫鉀或氨基寡糖素(胺基酸等)葉面肥,增加植株抗病蟲能力。施藥時間最好的中午12點以後,氣溫在18℃以上,施藥24小時內前後無降水。

一家之言,難免偏激和不足,請文後留言交流!

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33d42b29420662ce7b7bd5c1006c2b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