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知日曆】」搓麻「輸了為啥還想再戰?

2022-05-12     愛音東北

原標題:【科學新知日曆】」搓麻「輸了為啥還想再戰?

喜歡打麻將的小夥伴們一定有這樣的困擾:即便總是輸錢,但是依然控制不住自己邁向牌桌的腳步。為什麼?

厭惡損失(Loss Aversion)定義 在行為金融學中,用於描述投資者按照自己心理帳戶的「平衡」來作投資決策,在調整資產結構時,往往賣出組合中某些「盈利」的品種,而留下仍然「虧損」的品種的投資行為。

「行為經濟學預期理論」的核心理念揭示了人們是「厭惡損失」的。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以色列籍教授卡尼曼(Daniel.Kahneman)把「心理學研究」和「經濟學研究」有效地結合起來,從而解釋了人在不確定條件下要如何做出一種對「自利」有利的決策。

卡尼曼把心理學運用到現代經濟學最成功的方面是「預期理論」。卡尼曼認為,在可以計算的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對「所損失的東西的價值」估計要高出「得到相同東西的價值」的兩倍。人們的視角不同,其決策與判斷是存在「偏差」的。

卡尼曼與其合作者特韋爾斯基的研究表明,人在不確定條件下的決策,好像不是取決於結果本身而是「結果與設想之間的差距」。也就是說,人們在決策時,總是會以自己的視角或參考標準來衡量,以此來決定決策的取捨。

比如賭客去賭場賭博,隨身帶了3000美元,賭客贏了100元,這時要求他離開賭場可能沒什麼;但如果是輸了100元,這時同樣要求他離開賭場可能就很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32a40cf620af3ec7750481633aa79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