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村裡看振興 | 四間房村:「科技種糧,一公頃增產七八千斤」

2023-11-23     吉林日報

原標題:脫貧村裡看振興 | 四間房村:「科技種糧,一公頃增產七八千斤」

編者按: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今年是關鍵之年。7名新華社年輕記者扛起相機,背起行囊,深入白山松水九個脫貧縣、十多個脫貧村。從田野間綠浪滾滾行走到大地一片金黃,他們下水田,進羊舍,入農家,坐炕頭……與老鄉們面對面,聊豐收,話致富,談振興。用筆尖和鏡頭講述村民老鄉所思所想所盼,記錄一個個村莊「美起來」「活起來」「熱起來」的新圖景。

新華網長春11月20日電(記者薛欽峰)10月,正是秋收時節。在全國產糧大縣吉林省長嶺縣四間房村,一望無際的田野上,密密麻麻的秸稈上掛著碩大金黃的玉米棒子。當地農民摩拳擦掌,保養農機、僱傭工人,正為秋收做足準備。

最近,松原市農業專家專程來到四間房村進行初步測產工作。一大早,四間房村黨支部書記陳占超便和專家們扎進玉米地。隨機選取地塊、掰下玉米棒、脫粒、稱重、計算。

四間房村雖然是黑土地,但是地處吉林西部,過去這裡十年九旱,加之農民傳統的耕作方式,糧食單產並不高。這兩年,長嶺縣鼓勵各村屯黨支部領辦農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實行規模經營,將「藏糧於技」落到實處。

2023年10月,長嶺縣流水鎮四間房村即將收穫的玉米地。(受訪者供圖)

今年,村裡請來中國農科院的專家團隊為合作社的400餘公頃土地量身制定了農業生產方案。

站在地頭上,明顯可以看出合作社的玉米與普通農戶的種植方式不同。大壟雙行種植,玉米秸稈緊密排列,長勢整齊劃一,地面上一根根滴灌管淺埋在壟間並與地頭的主管道相連。「每一個環節都根據專家的指導,這裡面學問大著那。」陳占超說。

2023年10月,四間房村黨支部書記陳占超正在查看玉米長勢。(新華社記者薛欽峰攝)

備耕期進行土壤深松,播種時衛星導航,48小時內完成灌溉;生長關鍵期,測土配方,精準施肥……過去農民施肥「一炮轟」,現在分階段按需施肥、精準調控,化肥利用率大大提高,實現節水增糧。

從備耕到田間管理,從如何播種、鋪設滴灌帶,到如何精準施水施肥,這一年來,專家在理論上指導,社員們一邊干一邊琢磨,「大專家」和「土專家」緊密配合,目標都是一個:增產。

2023年10月,四間房村玉米收割畫面。(受訪者供圖)

「一公頃地30000多斤。」稱重數字一出,大家都很興奮。陳占超說,「同樣的土地,通過科技種糧,一公頃比過去增產了七八千斤。」

雖然今年增產效果不錯,但是陳占超並不滿足。在合作社部分農田地頭上,每隔幾壟插著小牌子,上面標記著不同的玉米品種和種植密度。「今年有幾個玉米品種表現一般,明年得再試種幾個新品種,好種子配上好技術,產量肯定還能增。」掂著手裡沉甸甸的玉米棒子,陳占超自信地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25a48847619758f4eab3285e50775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