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地球毀於小行星撞擊,你想要哪種死法?

2020-06-17     造就

原標題:若地球毀於小行星撞擊,你想要哪種死法?

我們死於小行星撞擊的可能性非常之低。

小行星撞擊地球,給地球生命帶來滅頂之災——這樣的事50萬年或以上才能碰上一次。就連直徑140米、能夠摧毀城市的小行星,也每1萬年才會出現一次。再退一步,你要想被直徑20米的天外來物砸傷——比如2013年,一顆小行星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上空爆炸,導致近1500人受傷——其機率也微乎其微。

不過,萬一真的發生了呢?萬一哪顆巨型小行星真的衝擊地球,我們會面臨怎樣的命運?我們都知道好萊塢是如何演繹的:我們要麼被巨大的火球吞噬,要麼被滔天海嘯淹沒。

真實情形並不是圖中描繪的那樣

最近,《地球物理研究》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分析了小行星撞擊後,一些可能性較大的傷亡原因。在研究中,科學家通過計算機建模,模擬了5萬顆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場景,其中有很小的,也有400米的龐然大物。他們分析了每一顆小行星大概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比如,擊中海洋,可能引發海嘯;擊中陸地,可能彈出碎片,產生衝擊波),並基於不同區域的人口密度,預測了每一顆小行星衝擊所導致的傷亡人數。

最後他們發現,如果你死於小行星撞擊地球,那麼,可能性最大的死因將是風力和衝擊波。

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該研究總結稱,「諸如撞擊成坑、地震和拋出物(即彈出的碎片),這些因素造成的傷亡數量只有一小部分。」

為什麼風的殺傷力如此之大?因為如果一顆小行星體型夠大,且在撞擊地面(進而產生海嘯、巨坑、噴射出死亡烈焰)之前,就在半空中爆炸,它所產生的衝擊波會形成強風,風力足以將城市夷為平地。強風帶來的巨大壓強可以撕裂臟腑。總而言之,小行星不需要抵達地面,就可以造成一片混亂。在該分析中,死於風力和壓強的人占到60%。

上圖顯示,小行星體型越大,其他死因的比例也就越顯著,但風力始終是頭號殺手。

海嘯扮演的角色相對較弱,對此,《新科學家》雜誌解釋說,這是因為在很多地區,海岸線本身的地形能夠削弱海嘯的破壞作用。另外,任何小行星撞擊都涉及風的因素,但只有在小行星撞擊海洋的情況下,海嘯才會發生。

那麼,有必要因為上述圖表而擔驚受怕嗎?大可不必。

小行星的撞擊後果很難討論。我們有生之年都不太可能經歷毀滅性的巨型小行星撞擊事件。它們威脅到的是未來的人類。「它威脅到的不是一個人或一座城,而是全人類。」埃里克·克里斯滕森(Eric Christensen)說,他的工作是為美國宇航局(NASA)「卡塔利娜巡天任務」尋找小行星。

衝擊地球的更有可能是體積較小的小行星。但它要是落在你身邊,那只能說明你倒霉到家了。

「車里雅賓斯克的小行星奇就奇在,它落到了一個人口稠密地區。」克里斯滕森說,「而地球上98%的區域要麼無人居住,要麼人煙稀少。」

NASA之所以追蹤這些「破壞分子」,就是出於防範目的。盯得越緊,我們就越有可能設計出解決方案,將致命的小行星推出撞擊軌道。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近地天體研究中心已記錄下約1.6萬顆靠近地球軌道的小行星,未來可能還會發現更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1qwwnIBiuFnsJQVpY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