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沃土 「磯」育良田——湖南城陵磯新港區產業高質量發展見聞

2023-12-15     華聲在線

原標題:「智」造沃土 「磯」育良田——湖南城陵磯新港區產業高質量發展見聞

華聲在線12月15日訊(記者 盧小偉 秦郁欣)站在岳陽易親工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親科技」)生產車間內,耳邊機器轟鳴,眼前是一個個成型的消費類電子精密金屬結構件——按鈕精度是μ級,鑽孔細如髮絲……

視角放大至湖南城陵磯新港區園區,智能化生產線、自動化廠房正在改變一個個重點項目和企業的生產效率、產品品質,助力港區打造百億級、千億級產業集群。

幾里外的長江岸線,起吊繁忙的碼頭被湖南自貿區岳陽片區的制度創新賦能提速,騰起開放之翼,讓城陵磯「智造」、岳陽「智造」乃至湖南「智造」加速渡江出海。

洞庭湖與長江交匯處,千帆競發,氣象浩大。 辜鵬博 攝

2023年,城陵磯新港區大力實施「產業能級躍升工程」「開放發展攀高工程」「企業服務提質工程」「改革創新示範工程」「黨的建設引領工程」五大工程,以「五好園區」建設為統領,產業項目提速提質,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航運物流等特色優勢產業正加速延伸鏈條,一個現代化產業示範帶沿黃金水道徐徐鋪開。

仲冬時節,記者深入城陵磯新港區火熱的生產、貿易現場,近距離感受這片百年商埠如何在開放時代聽潮向海、劈波斬浪。

招「新」引「智」培育產業新動能

一部智慧型手機的金屬殼體如何生產?易親科技的答案是只需簡單幾步:打開設備艙門,把待加工材料固定在基座上,關上艙門、啟動按鈕,剩下的交給全自動加工設備。

在易親科技生產車間內,小到智慧型手機按鈕、金屬殼體,大到平板電腦的精密金屬結構件,都由全自動加工設備來完成——這裡還有湖南唯一一台刀具檢測儀、全球最先進的陽極處理生產線——再交付給全球消費類電子知名品牌的核心供應商。

「現在一個月產值是4000萬元,明年9月可以達到8000多萬元,到2025年4月,每月預計有1.7億元訂單。」易親科技副總經理王昆峰對前景信心滿懷。

底氣源自實力,也暗伏著城陵磯新港區耕耘這片土地的新邏輯——如何在傳統產業邊際效益衰減的情況下,培育發展新動能?

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發力數字化、智能化!以創建國家高新區為動力,城陵磯新港區持續發力重點產業集群的延鏈補鏈強鏈工作,易親科技、匯川技術、中瑞科技等一批重點、優質項目相繼落戶,簽約投產。

城陵磯新港區加快布局3D列印產業,未來大有可為 秦郁欣 攝

與製造業傳統減材工藝相比,增材製造在完成複雜幾何結構件方面有不可比擬的優勢,3D列印正站在產業風口上。嗅覺敏銳的城陵磯新港區築巢引鳳,吸引行業領軍企業中瑞科技(蘇州中瑞智創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子布局。今年8月,一批由湖南中瑞科技自主研發生產的3D列印設備乘船出海,運往俄羅斯、日本。該設備已出口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3D列印未來在高精尖製造上,大有可為。」湖南中瑞科技副總經理易林保告訴記者,公司目前正與高校聯合研究鎂材料的3D列印技術,在提升產品強度上持續探索。

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土地「畝產」

如果說培育增量、盤活存量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鳥之兩翼,兩翼齊飛顯然比單翼更穩健、更致遠。城陵磯新港區深諳此理,並提早謀劃。

2021年6月,隸屬於中南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的湖南工業智能體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簽約入駐港區,以「園區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角色,參與港區傳統產業的盤活與升級。

湖南工業智能體創新研究院致力於港區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秦郁欣 攝

「十四五」期間,湖南乘「數」而上、向「數」謀變。為加快打造先進位造業高地,湖南省工信廳、省國資委、省工商聯聯合印發方案,實施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湖南工業智能體創新研究院等企業,肩負起對園區產業傳統生產方式進行數字化改造的使命。

「港區企業資源豐富,石化、紡織、物流、林業等產業跟我們的業務板塊很契合。」湖南工業智能體創新研究院副總經理劉會說。

近日,記者探訪湖南工業智能體創新研究院時,一名技術人員正在車間測試一套智能立體倉庫的運行性能。「客戶現有的倉庫,存貨、取貨都是用人力叉車,效率低還容易出錯。」眼前的智能立體倉庫,容量提升3倍,每件貨物一條編碼,識「碼」存取,效率提升2倍,出錯率也大大降低。

落戶港區一年多來,被湖南工業智能體創新研究院提「智」改造過的企業名單,已列出長長一份:從岳陽東方雨虹的全自動收卷設備,到天翼供應鏈公司的智能倉庫,再到攀華集團岳陽基地的智慧天車……數字化、智能化正在悄然改變港區這片土地的「畝產」和「收成」。

制度創新助園區開放更高一層

沿城陵磯新港區長江大道行駛,汽笛悠長的貨輪、鱗次櫛比的廠房從兩旁車窗外滑過。一邊是黃金水道,一邊是產業園區,如何發揮內陸大港區位優勢,讓產業園區藉助黃金水道通江達海?

為國家試製度,為地方謀發展。肩扛使命,岳陽深耕自貿試驗田,3年春華秋實,薄田已然變成沃土。對此,受惠於自貿創新的海銘德(岳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銘德」)深有感觸。

見到海銘德經理蔣海平時,正值下班時間。他一身工裝從生產區走來,身旁不時有同事進進出出,忙碌處理各項生產事項。

海銘德是全球最大的智能遙控器生產基地,其獨創的按鍵開關動態測試系統,10多年來助力海銘德在全球保持行業領先地位。龐大的數字化工廠,每天消化來自全球各地的生產訂單,也需要產品更高效、更高通量地完成出口。

海銘德(岳陽)科技有限公司, 工人在生產線上忙碌。 易昂 攝

「以前採用電子手冊,現在是電子帳冊,一字之變,報關節約了80%以上的工作量,我們的出口變得更有效率了。」蔣海平說。

記者了解到,加工貿易企業傳統海關監管模式「以合同為單元」,需企業反覆前往海關調整備案,流程繁瑣、耗時耗力。海銘德即深受影響。自貿片區了解調研企業實際需求後,積極與岳陽海關溝通協調,探索「以企業為單元加工貿易」改革,成功申請辦理了湖南首份「以企業為單元加工貿易監管模式」電子帳冊,這也標誌著岳陽自貿片區內加工貿易企業生產業務產品,能實行自主備案、自主核報、自主繳稅等管理方式,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

內河運費不征關稅、綜合保稅區優化進出區管理新模式、藥食同源商品進口通關便利化……截至目前,岳陽自貿片區先後推出了45項惠及內河口岸的制度成果,其中4項獲批國家級試點或典型經驗推廣,為企業直接降本增效超過億元。

對岳陽自貿片區的制度創新,蔣海平、王昆峰、易林保等園區企業家們已熟稔於心。他們相信,每多一項制度創新,城陵磯新港區開發開放就更高一層,企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就更進一步。

(一審:楊露 二審:余畫 三審:文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0f09932c040384c97314c93eb4dcc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