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對話宇宙,學習占星是在給靈魂按摩|倫敦占星學院院長專訪

2022-07-06     新月占星

原標題:仰望星空,對話宇宙,學習占星是在給靈魂按摩|倫敦占星學院院長專訪

「致力於占星研究,是我終身事業的方向。」

網線的另一端,現年49歲的弗蘭克·克里福德這樣告訴我。

這位土生土長的倫敦占星行家,亦是倫敦占星學院的負責人,在他16歲的時候就瘋狂地迷戀上了神秘而自由的宇宙星辰。

在採訪中,弗蘭克告訴我們,他約到了一位在倫敦生活的美國占星名家,字裡行間難掩興奮:

「你不知道我運氣有多好!居然能在周日見到這麼有名的業界大咖,而且聊了很多占星方面的事情。我太幸運了。」

我被他對於占星學的熱愛所感染到,並且在整個採訪過程中,我彷佛從這位年輕又成熟的院長口中,看到了占星學的力量。

這讓我有一種錯覺,彷佛在透過弗蘭克,對話宇宙星辰。

近代偽科學流行浪潮之後的第15年,弗蘭克開始了他的占星之旅。

20世紀6、70年代,隨著新時代靈性運動興起,人們對占星學開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世界各地的嬉皮士們都在討論星星們的事情,尋求指引,甚至在主流文化圈層中,美國樂隊組合The 5th Dimension的歌曲《水瓶時代,陽光普照》在本土樂壇持續六周排名第一。

數十年的混沌停滯後,占星學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了。

如今,從微博到朋友圈,再到各種社交平台,處處都有與星座、占星掛鉤的文字出現,占星學確實不可否認且無可避免地「復活」了,連帶著各種占星排盤軟體、AI工具、公眾帳號,再一次以頂流姿態重出江湖。

還有什麼讓人想不到的?蕾哈娜脖子上的星圖紋身嗎?

「過去兩年,我們確實見證了世界範圍內,舊秩序被打破,新規則被重建,它將給千禧時代下的人們帶來巨大的機會」。這是露西·格林,一家研究文化趨勢公司的全球總監,在接受《名利場》雜誌採訪時說過的話。

仰望星空的占星師弗蘭克,則比他更敏感地知道這一切。

弗蘭克表示,大家說起星座第一反應肯定是上網找信息,比如水逆預警、太陽星座分析、周度/月度運勢。人人都可以輕鬆地找到很多內容,因為這代人似乎是為了智能設備而生,搜尋引擎對他們來說,簡直無師自通。

喜人的是,這代年輕人熱愛星座相關的內容,大部分不是尋求一個「指揮使」,規定自己的人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更多是希望得到指引,讓他們知道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或是在文章中找到一種「被理解」的靈魂共鳴

恰巧,這就是占星真正的意義所在。這代優秀的青年人必將成就偉業。

不過,占星學不止為青年人而生。

儘管弗蘭克承認現在大多數是年輕人才對占星學感興趣,但他仍然相信還有更多年齡層的群體會接受星座方面的知識。

「16歲,18歲……完全是不同的能量」,弗蘭克想了一會兒補充道,「在倫敦占星學院就有不同年齡,從事不同工作,以及不同背景的人來上課。這就是我喜歡占星學的普遍性,它是一門通用語,可以把『迥異』彙集到一起,變成『同僚』」

談到這裡,他還說起一位80多歲的學員在上課的過程中睡著了的故事,這也算占星學習過程中的一件趣事,不是嗎。

不過,失衡的現象也存在於占星學中。

比如說相對於男性,女性對占星學感興趣的比例更高,男性在這個方面的開化以及領悟程度要慢很多。

「我的課上,百分之80到90都是女性學員」,弗蘭克說,「有的人下課就會被家裡的男性成員嘲笑,甚至說占星學會威脅到她們的人生態度」,我看到弗蘭克在zoom上搖了搖頭,說,「占星學不是宗教學說,更不是歪門邪道,星體的運動是可以被實實在在看見的,這一點幾千年前就被證實了」。

弗蘭克說,「說到性別的差異,其實很難一概而論,但從廣義上說,女性更願意深入地探究生活的本質,去質疑自己見到的、聽到的事情,占星正好能夠幫她們解決這些問題。」

我接道,「所以也呼應了另一個疑惑,那就是為什麼女性對星座方面的知識持開放態度,而男性會顯得更消極,甚至拒絕?「

「我不認為男性是沒有感情的,但是他們好像不太擅長使用感情,或者說是體悟感情」,弗蘭克停頓了一下接著說,「媽媽和妻子為他們付出了很多,如果有人告訴他如何發揮星盤上月亮,太陽,火星和其它配置的能量,他會做的很好」。

提到人們對占星學的偏見與刻板印象,弗蘭克說不想因為一些不好的評價而取消課程,這會影響到真正熱愛占星的同學,我對他說,「你說的每句話對我來說都很有幫助」。

他用清脆而洪亮的聲音說道,「占星就像音樂,有節奏,很帶感」。

緊接著我們又聊起倫敦占星學院的事情。

他說,最初創辦倫敦占星學院的人,是因為生活中出現了一些狀況,進而想到了跟別人一起合辦學院來渡過難關。誰曾知道,這位合伙人與創辦者的「初衷」並不相同,對方更在意占星的商業價值,而並不是真的注重於教育和傳播占星知識。

世事難料,不過樂觀的是,即使當弗蘭克接手學院的時候,學院現狀並不算好,弗蘭克投入了許多時間、精力和資金在這個夢想學院裡,但他並沒有被這一系列負面的事情影響,在經營學院時始終保持著良好的心態。

(倫敦占星學院外部實景拍攝)

弗蘭克對周圍的一切反應迅速,大度,善於傾聽。我們從他16歲的占星「首秀」聊到2012年獲獎,是的,那一年他獲得了查爾斯·哈維獎,這是一個為肯定占星師所做傑出貢獻而設立的終身成就獎。

十幾歲的時候,弗蘭克發現商店中有大量的占星學相關書籍。於是買了很多,比如琳達·古德曼的《太陽星座》;帕克的《占星學》;《經典》,等等。

他開玩笑說道,「如果我有一個像自己一樣的老師,那我肯定會學的更快」,在有了這樣的意識之後,弗蘭克真的擁有了教書育人的機會。而且在31歲的時候,他成為了倫敦占星學院的當家人。

上天不會辜負有恆心的人,今天,倫敦占星學院越來越好了。

弗蘭克覺得西方占星在中國和日本有著很多的受眾群體,特別是在中國,所以在國內開設了姐妹學校,學員們跟倫敦本校如出一轍——非常年輕。

「有的學生甚至是04年生人。對我來說,他們出生的這一年是我人生的新起點」,他說,「雖然想起來還是覺得不可思議」。至於占星學的知識,無論是在推特、抖音上,還是在倫敦地鐵上,我覺得熱度也就是如此了,不過話又說回來,總會有新的熱點,這是事物不變的發展規律。

「占星學,就是星河一樣,太寬廣了」,弗蘭克說,「這就是占星學能存在在世界上這麼久的原因」。

而我們,要不要試試停下腳步,駐足於這片星空之下,為之感動,為之喝彩。

如果可能的話,愛上某一顆星,或者成為另一顆星吧。

請相信占星學能做到這些。

版權聲明:本頁圖片部分選自網絡,本文由新月文化翻譯首發在新月文化訂閱號平台,歡迎轉發,反對抄襲。友號轉載請後台回復關鍵詞【轉載】。

參考資料:來自我的倫敦新聞網,貝亞·艾薩克森對弗蘭克院長的採訪文章。

口述 | 弗蘭克·克里福德

采編 | 貝亞·艾薩克森

翻譯 | Thea

編輯 | Lynn

排版 | 啊豪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0d5379ce5cff6bca04b746dc1e3022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