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貓
人們在聞帶著貓屎的咖啡豆。白 冰攝
來到印尼歷史名城日惹,在參觀舉世聞名的佛教寺廟婆羅浮屠之外,也不能錯過正宗的貓屎咖啡。這座古城不僅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還是貓屎咖啡的家鄉之一。《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近日在探訪日惹時,特意走進市郊一家貓屎咖啡館,在裡面「認識」傳說中「製造貓屎咖啡」的麝香貓,品嘗地道的貓屎咖啡。
里娜是這家咖啡館的接待人員,她把咖啡端上了記者面前的小桌。小小咖啡杯中的液體散發出一股清香,記者認為,與一般咖啡相比,貓屎咖啡的香氣更加清冽。趁熱抿一口,順滑的咖啡液進入口中,加工後的咖啡酸度柔和,幾乎沒什麼苦味,餘味充滿果香。記者一般喝咖啡時,會用糖和牛奶中和苦味,但喝貓屎咖啡時,覺得無需任何調味品,原味就很好。
貓屎咖啡,又稱「麝香貓咖啡」,名字來源於其特殊的製作方式。里娜告訴記者,麝香貓主要生活在印尼爪哇島,它們以熱帶水果為食,也喜歡吃咖啡果實,並會將其皮肉消化後將咖啡豆完整排出。經過麝香貓的「加工」,其糞便中的咖啡豆別有一番風味。
里娜的介紹讓記者對這種神奇的動物感到十分好奇。咖啡館裡就養著幾隻麝香貓,放下手中的咖啡杯,記者迫不及待隨里娜來到貓舍,見到了幾隻毛色灰黃、身材修長的貓,它們的個頭比普通貓大一些,正慵懶地躺在貓舍的樹枝上閉目養神。
里娜告訴記者,這些貓每天都會自由地在果園裡覓食,最鍾愛的便是成熟的咖啡果實。至於為什麼這種「貓屎」會有香氣,她解釋說,這與麝香貓的消化系統有關。咖啡豆在麝香貓體內會經歷自然發酵,這個過程中豆殼分解,釋放出多種酶,改變了咖啡豆的內部構成。麝香貓還經常以叢林中的香蕉和木瓜為食,在天然「發酵」的過程中,貓體內的其他果實成分也幫助淡化咖啡苦味,為其賦予獨特芳香。
麝香貓吃下咖啡果實排出咖啡豆,是貓屎咖啡製作的第一步,記者還在咖啡館了解了複雜的後續製作過程。咖啡豆被麝香貓排出來後,會被農民仔細清洗、曬乾等,再送到貓屎咖啡館。
看到咖啡館的工作人員耐心地將晾乾的咖啡豆一粒粒剝殼,記者也加入其中,體驗了一下這道工序。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剝殼的秘訣就是找准咖啡豆中間的那道線,然後用力均勻,將其剝下。里娜表示,他們這家咖啡館的貓屎咖啡大部分工序堅持手工,以最大程度保留其原有風味。
對於一些人來說,貓屎咖啡的「生產方式」可能有些難以接受,但也恰恰是這種天然「發酵」,咖啡豆才擁有了獨特的風味。里娜介紹說,麝香貓在挑選咖啡果實時極為挑剔,它們只選擇最成熟、最優質的果實食用,「確保」最終「產出」咖啡豆的質量。
此外,在麝香貓體內發酵後,咖啡豆富含抗氧化物,有助於延緩衰老。貓屎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也比普通咖啡低,對於體質敏感的人來說,能夠減少飲用帶來的焦慮感或心悸。
由於麝香貓數量畢竟有限,加上手工採集等加工成本高,貓屎咖啡已經成為咖啡界的一種奢侈品,價格相對昂貴。
據說,早期歐洲殖民者發現貓屎咖啡後,一度以為這是一種低劣品,因為它的生產方式過於「奇特」。然而他們真正品嘗後,被其美味深深折服,從此,貓屎咖啡的名聲廣為傳播,喝貓屎咖啡成為上流社會的一種身份象徵。
日惹之所以是貓屎咖啡的重要產地,是因為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悠久的咖啡種植歷史。這裡背靠火山,土壤肥沃,氣候濕潤,適宜咖啡樹生長,加之當地野生和飼養的麝香貓數量相對較多,因此成為全球重要的貓屎咖啡產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