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得罪過年羹堯,為什麼孫嘉誠慘遭滅口,范時捷卻能全身而退?

2023-11-07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同樣得罪過年羹堯,為什麼孫嘉誠慘遭滅口,范時捷卻能全身而退?

在《雍正王朝》中,凡是得罪過年羹堯的人,大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如果說前期位卑權輕的他還有所收斂的話,等當上了撫遠大將軍,這個本性便暴露無遺了。

他剛剛當上大將軍,第一件事便是除掉了不聽指揮的大將富寧安,連老十三胤祥都覺得他做的有點過分。可惜,雍正帝挺他,不僅不怪罪,甚至還覺得值: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有時候也不得不這樣做……」

隨後,年羹堯便在殺戮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運糧的糧道不聽話,延誤戰機,殺!雍正帝的女婿哈慶生,仗著自己的身份,敢頂撞大將軍,殺!還有孫嘉誠,仗著有雍正帝撐腰,非要在他的地盤上推行什麼新政,照殺!

可是,年羹堯面對甘肅巡撫的頂撞,為什麼只能扎帽子生悶氣呢?

一、

實際上,年羹堯的殺戮心,早在他去四川當提督的時候,就已經展現了出來。

年羹堯並不是在四川本土提拔上來的官員,一開始在揚州做偏將,後來調到京城任職。再後來老四胤禛追繳戶部欠款失勢,年羹堯才在老八胤禩的舉薦下,出任四川提督。

按理說,作為外來官員,初來乍到,本該跟當地官員搞好關係,至少也得和氣一點。但年羹堯不這樣,他上台第一件事便是借剿匪的理由,大開殺戒。更讓人難以相信的是,僅僅一年時間,他就剿清了四川的匪患。

他的這種行為,在其他人看來,就是殺戮心太重,可以想像到,他在四川利用剿匪的理由,不知道乾了多少起先斬後奏的事情。甚至,為了排除異己,不惜給對方扣上土匪的帽子。

不要覺得他不會這樣干,因為接下來的行為,就印證了這個觀點!

其實一開始年羹堯,在老四胤禛陣營的重要性並沒有顯示出來,等到太子胤礽被廢又被復立後,各位皇子們的奪嫡心才被徹底激發出來,老四胤禛也才開始精心布局自己的棋子。

因為年羹堯在四川提督任上表現不錯,至少那股子狠勁,眾人皆知。於是,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設計放了劉八女,並在選擇誰去抓他回來時,鄔思道說了一句:

「得物色一個厲害的角色!」

隨後,大家不約而同的選擇了年羹堯,這也恰恰說明,年羹堯就是一個狠人!

二、

也就是說,年羹堯不僅自己把自己定性為了狠人,老四胤禛也在把他往狠人上面培養。

要知道,這一趟差事並沒有那麼好乾,一不小心就會掉入萬丈深淵。

首先,這是皇子們之間的爭鬥,牽扯到了幾乎所有有野心的皇子,太子胤礽、老四胤禛、老八胤禩和老十三胤祥等。

太子胤礽為了拿到任伯安的《百官行述》,不惜要挾老十三胤祥,讓他放了劉八女。這种放人的行為本就是違法的,而且,朝廷欽犯逃脫了,是必須報告皇上,隨後才能派人去捉拿,顯然,這裡缺這個程序。

最後,就算刑部去抓逃犯,也不是哪裡的兵都可以調的,最起碼不能派四川的兵去安徽抓劉八女。

所以,當年羹堯將老十三胤祥的手諭拿給手下將領看時,岳鍾琪就提出了疑問:

「我們是四川的防兵,讓我們去安徽拿人,這於體制不合,十三爺為什麼會下這樣一道手諭?」

實際上,這種顧慮並不是岳鍾琪才有,年羹堯心裡也在打鼓。但是,隨著老十三胤祥的手諭一起來的,還有一封老四胤禛的手諭。讓年羹堯回吏部述職,經過江夏鎮的時候,順帶著把劉八女,以及《百官行述》帶回來。

但年羹堯並不傻,也非常謹慎,他知道這個差事不好乾,去人家的地界拿人,少不了刀光劍影。那麼,他是選擇繼續在老四胤禛陣營當狠人呢,還是找機會投靠其他勢力?

三、

正因為有了這個疑問,這才有了年羹堯的夜訪張廷玉,他想知道在皇上心目中,自己到底是個啥樣的人?

年羹堯去拜訪張廷玉,不可能空手去,他還特意帶了四件禮物,分別是橘子,扇子,蜀錦和天麻。當然,他帶的這四件禮物,也不是隨便帶的,而是寓意深刻:

橘子嘛,是四川當地的特產,代表著吉,是在問,自己在皇上的心目中是否安好;扇子呢,一般是雅士行為,代表自己跟張廷玉是同行,咱倆都是給皇上賣力的,拉近距離;蜀錦也是特產,寓意前程似錦,這是在問自己的前程;天麻是藥材,寓意是良方,其實是問張廷玉,自己現在的情況,該怎麼辦?

張廷玉也很實在,前三個問題沒辦法回答他,但是第四個問題可以回答他,自己還是不希望他繼續當狠人:

「希望你多一點仁心,少一點戾氣!」

多一點仁心,老四胤禛交代的事就辦不成,少一點戾氣,自己就很難從江夏鎮案件中脫身出來。思前想後,年羹堯還是玩了一出更狠的,不僅殺戮心重,還重到連江夏鎮的婦女兒童都不放過的地步。

這樣一來,年羹堯的罪過就大了去了,不是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一招卸磨殺驢就能交代過去的。要麼,雙方都沒事,要麼,咱們主僕幾個,一起完蛋。

這下子老四胤禛也傻眼了,只能硬著頭皮保了,回頭還嘀咕一句:

「這鐘也邪性,沒個準點兒,我看還得送造辦處去修修了。」

四、

但是,我們也不要被老四胤禛的外在表現給蒙蔽了,就殺戮心來講,他比年羹堯有過之而無不及!

他一方面怪年羹堯濫殺無辜,但自己呢,轉身就把跟在自己身邊的坎兒給宰了。另一方面,他表面上送年羹堯去柏林寺,是想消除其殺戮心。實際上,他是在想消除自己的殺戮心,還好,年羹堯悟到了這一點,出來後說了一句:

「主子您是菩薩轉世,奴才應該做一個護法的金剛!」

身為菩薩的老四胤禛當然講究慈悲心啦,但是身為護法金剛年羹堯,又該幹嘛呢?

呵呵,就像和尚不殺生,但少林寺還是養著一群武僧一樣,說到底,還不是為了維護菩薩的慈悲心,自己去充當馬前卒,當殺手!

為此,老四胤禛還挺高興:

「你能悟到這一點,可見佛法無邊哪!記住,佛家說的大慈悲心,就是儒家說的仁心。」

就這樣,在以後的道路上,年羹堯就一直充當著老四胤禛的打手角色,怎麼狠,怎麼來,以便維護老四胤禛的大慈悲心。

甚至於在老四胤禛爭奪皇位的過程中,也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畢竟重兵在握的老十四胤禵就一直被年羹堯卡著脖子,為此老十四胤禵還衝老十三胤祥大吼:

「皇阿瑪當初究竟把皇位傳給誰?你為什麼趕到豐臺大營奪兵權?雍正為什麼急急忙忙地部署年羹堯暗中斷我糧草?」

五、

雍正帝即位之後,年羹堯的作用並沒有因為地位的升高而改變,依然充當著狠人角色!

剛即位的雍正帝,第一個面對的挑戰就是無人可用,至少之前西北的軍中人士不能用。可是,讓年羹堯當大將軍,又惹得那群旗人不高興,尤其是老九、老十和老十四,他們怨聲載道,挖苦雍正帝,諷刺雍正帝,外帶敗壞他的名聲。

這時候,年羹堯又要替主子分憂了,上任後當機立斷,立馬射殺了不聽指揮的富寧安。也就是說,為了殺雞儆猴,雍正帝不惜犧牲掉了一支部隊,這種本錢下的足夠大。大到連老十三胤祥都在思考,到底劃不划算,但雍正帝覺得划算。

富寧安是老十四胤禵的人,原本想給年羹堯個下馬威的,結果自己被射成了刺蝟,至此,西北軍掌控在了年羹堯手中。

其實,不止富寧安,年羹堯連雍正帝的女婿,也就是哈慶生也給宰了!

哈慶生在《雍正王朝》這部劇中並沒有出場,僅在張廷玉跟雍正帝的對話中出現過,當時雍正帝剛敲定了年羹堯當大將軍,張廷玉就彙報了一件事:

「您的女婿哈慶生,到上書房託人說過幾次了,讓見著您的時候提一提,能不能從西北大營把他調回京城來?」

結果雍正帝來了一句:

「他妄想!」

甚至於,張廷玉提到哈慶生還給帶了十幾簍蜜桔,看看能不能通融一下,結果雍正帝又是一句:

「統統扔到金水河裡去!」

六、

旗人如此不爭氣,雍正帝也很無奈,但是光殺一個富寧安,顯然無法平息宮裡的閒言碎語,於是他又下了一條命令。

那就是,讓十名上三旗的侍衛,再加老九胤禟,都去大西北歷練一下!

自己的女婿去了大西北,自己的幹將去了大西北,現在又把御前侍衛和皇上的兄弟派去了大西北,別人不能再說什麼閒話了吧?

年羹堯在軍中也確實狠,當著御前侍衛們的面,直接讓自己的親衛剁了手。當時就把這群人嚇傻了,不僅挨了幾十大板,連老九胤禟都被逼下跪。為了讓這群人心服口服,而不是背後再打小報告,年羹堯甚至殺掉了雍正帝的女婿哈慶生:

「今日不殺爾等,並不是我不敢。哈慶生此人你們知道嗎?他是皇上身邊四格格潔明的女婿,他原來也在我的軍中。上個月,我讓他督辦軍糧,他竟敢誤了三日期限,我就請出天子令箭來,一刀斬了他,而且是先斬後奏!皇上不但沒有怪罪我,還下旨表彰。」

是啊,雍正帝的女婿哈慶生因為耽誤軍情都敢砍,那麼田文鏡手下三品糧道耽誤運糧,被砍也就順理成章了。

但是,事情到了這個時候,雍正帝已經感到不妙了。年羹堯表面上是替主上分憂,排除異己,但,他其實也在利用雍正帝的信任,樹立自己的威望。

好在年羹堯夠聰明,在雍正帝就要達到忍耐極限時,聽從了鄔思道的建議,圍攻法輪寺,獲得西北大捷。

七、

既然年羹堯殺戮心如此之重,佛擋殺佛,神擋殺神,一路狂奔,那麼,為什麼面對甘肅巡撫范時捷時,卻慫了?

年羹堯殺的最後一個人是孫嘉誠,其動機不僅僅是報私仇泄憤,其中還涉及到雍正帝跟孫嘉誠的恩怨。

孫嘉誠一開始確實是站雍正帝一邊的,其著名的三大諫,諫新朝鑄幣不合理、諫張廷璐科場舞弊、諫年羹堯是個奸臣。

但是,孫嘉誠並沒有掌握一個度,有些事可以諫,有些事卻不能諫。就算諫,也不能採取借天象的方式,這是大忌。是啊,只有皇上才可以代表上天,你孫嘉誠無論如何不能借天象異常,就說年羹堯是奸臣。這玩意空口無憑,全靠一張嘴,今天你可以說年羹堯是奸臣,明天就就能借天象說聖上是昏君。

所以,雍正帝很惱火:

「天道茫茫,聖人難知,你這分明是在假借天象,攻擊朝廷的功臣。」

其實孫嘉誠借天象說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關鍵是他的身份很特殊。《雍正王朝》里,很多人知道李紱是清流派領袖,卻不知清流派真正的老大是孫嘉誠。

你看他求雨的時候,是哪些人陪著他在太陽底下暴曬?

沒錯,就是那群清流,這其中就包括後來被砍頭的李紱好友謝濟世和陸生楠,還有就是劉墨林。若是讓他們參贏了,那以後還有他們不敢做的事嗎?

也就是說,這時候的雍正帝就已經在布局,怎麼收拾清流派了。

八、

若是孫嘉誠一個人參年羹堯,或許雍正帝會慎重考慮,但是若一群人同時都參年羹堯,那他就不懷疑年羹堯,開始懷疑這群人是不是結黨了。

所以,孫嘉誠之死,早就在雍正帝的意料之中,畢竟他當著年羹堯的面就說過:

「軍令,孫某是不會犯的。脾氣也是不會改的!」

年羹堯作為大將軍,說一不二的人,一個孫嘉誠一直在身邊說三道四,他不殺他,以後還怎麼管人?

事實上,年羹堯殺掉孫嘉誠,並不是雍正帝要幹掉他的直接原因。而是年羹堯對待新政的態度,才是他被幹掉的真正原因,畢竟雍正帝執政之後,沒幹別的,就是在全力推行新政。可惜,年羹堯得勝歸來之後,雍正帝在飯桌上求了他三件事,卻都被無情拒絕了。

既然年羹堯不想進行整頓旗務的新政,那就只能派孫嘉誠去了,如果年羹堯在殺掉孫嘉誠之後,開始全力推行新政,也不會落得如此慘烈的下場。

要知道,有很多鮮活的例子在這裡擺著呢,諾敏可是一個清官了,因為影響到了追繳戶部欠款的政策,砍了;清流派,那可是掌握著全天下文人的嘴,也是因為妨礙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新政,砍;自己的兄弟們,不願意整頓旗務,還搞出了八王議政,圈禁;就連自己的親兒子弘時,有可能影響到後面新政的持續,同樣殺!

九、

所以,一個年羹堯,就算是雍正帝的心腹大臣,不肯推行新政,照殺不誤!

一不小心又扯遠了啊,年羹堯如此心狠手辣,連孫嘉誠都敢殺,連九王爺都讓他下跪磕頭,怎麼面對范時捷時,卻無能為力,只能扎帽子泄憤呢?

范時捷跟其他幾位不同,人家能當上甘肅巡撫,自然有人家的為官之道。

一是,范時捷沒有什麼把柄在年羹堯手上捏著,這跟田文鏡手下的三品糧道不同。那個三品糧道確實是耽誤了運糧行程,不管下沒下雨,約定時間沒到就是沒到,可以軍法處置。

而范時捷呢,是主動找上的年羹堯,以軍務為由頭,是來找年羹堯麻煩的,這兩者的性質不同。這也導致年羹堯不得不接見,也沒辦法以這是小事為由,讓他退下:

「軍務不是小事,不解決的話恐怕有損年大將軍愛兵如子的名聲。」

二是,范時捷說話有理有據,也不耍橫,軍務無小事,為了軍士帳篷一事,我作為堂堂一省巡撫都親自來找年大將軍來要了,總不能這麼打發我吧?

是啊,年將軍因為運糧官耽誤了一天行程,二話不說就給咔嚓了。我這裡凡事都彙報,你總不能因為軍士沒有帳篷住,賴我耽誤軍務大事,砍了我吧?

三是,范時捷擅長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戰術,特意拉攏早就看不慣年羹堯的岳鍾琪將軍,並就駐防一事達成了一致意見。

要知道,岳鍾琪是副帥,這還是年大將軍親自說的:

「上次甘東誓師,您登壇閱兵,岳鍾琪是您的副帥,您告誡眾將有事要隨時稟告您或岳將軍,哎,這在座的諸公都聽見了。」

十、

交鋒進行到這裡時,年羹堯已經壓不住火了,也知道這個范時捷是有備而來,一怒之下就要摘了人家的頂戴花翎:

「你這個甘肅巡撫不想當了?來呀,去掉他的頂戴花翎!」

其實年羹堯說完第一句的時候,范時捷愣了一下,發出了不可思議一聲疑惑:

「哎……」

年羹堯是想通過威脅范時捷,要罷他的官,換來其屈膝求饒,維護自己的權威。而范時捷是萬萬沒想到,年羹堯能膽大到這個地步,索性不用年羹堯動手,自己摘了吧:

「慢,無需勞駕,我這個巡撫正不想當吶,也好,老母年高,正等著我回家伺候吶。」

隨後,自己摘了頂戴花翎,放在年羹堯的桌子上,「哼」了一句,扭頭就走。這讓年羹堯有火沒處撒,有氣沒處泄,只能氣呼呼的舉起刀來,砍向那個頂戴花翎。

為啥年羹堯不能殺范時捷?

人家沒大錯啊,最大的錯,也不過是頂撞上級,被罷官罷了。關鍵是人家先行一步,辭官啦,且理由高大上,要回家照顧老母親。這放之四海而皆準啊,就算告到皇帝老子那裡,也不敢違背人倫綱常啊。

況且,范時捷乃二品大員,他爺爺可是清朝開國元勛范文程。這種巡撫級別的官員,就算是皇上要殺,也得掂量一下,沒有確鑿的證據也不敢動手。

此時的年羹堯風頭已經到了頂端,物極必反,他也清楚自己已經惹得天怒人怨了,自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再幹掉一個巡撫。

這也是為什麼范時捷剛走,年羹堯就聽從了鄔思道燈下黑的言論,對法輪寺的叛軍發動了總攻的原因所在,因為雍正帝對他的忍耐,也已經到了極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09ee2b9765418b7918169adac3372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