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雨後頻繁出現這動物!千萬別碰!嚴重可致腦膜炎甚至失明

2022-05-18     汕尾手機台

原標題:廣東雨後頻繁出現這動物!千萬別碰!嚴重可致腦膜炎甚至失明

最近

廣東的暴雨一場接一場

大雨過後

不少細心的小夥伴發現

馬路或者公園的草叢邊

出現了一群氣定神閒的

大蝸牛!

為什麼叫它大蝸牛?

因為它真的很大隻!!!

如此龐大的蝸牛

當你傍晚下班走在路邊

忽然看見它馱著房子一樣的大殼

出現在你腳邊

不少人表示被嚇到

踩到蝸牛這個

已經感受到了被蝸牛支配的恐懼

膽小的朋友們早已被嚇得敬而遠之

但是,總有那麼幾個膽子大的

不僅抓這種蝸牛來玩

甚至還開始研究起吃法

在這裡鄭重告誡大家

不能吃

不能吃

不能吃

不僅不能吃

而且最好碰都不要碰!

因為

這種蝸牛「殺傷力」極大

一隻身上就有上百條寄生蟲

這種在廣東「成災」了的大蝸牛

其實不是廣東「本地」蝸牛

它們是褐雲瑪瑙螺

(沒錯,蝸牛和螺其實屬於同一家族)

大家習慣叫它非洲大蝸牛

為什麼雨後

這麼多蝸牛?

非洲大蝸牛平常只敢在草叢中潮濕處活動,到路上可能會幹死,曬死。下雨後到處潮濕它才敢到處爬。

最可怕的是

生在野外的非洲大蝸牛非常髒!

它們的黏液或糞便里,可能攜帶很多寄生蟲和病原菌,尤其是廣州管圓線蟲,這種蟲會導致腦膜腦炎或腦膜炎等疾病。

龍崗區疾控中心健康教育與促進科甘立勤說,大蝸牛寄生蟲感染率高。根據相關文獻報道——

在廣州: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27.3%,感染度為72條/螺;

在深圳: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為31.0%,感染度為介於89.2-154.2條/螺。

廣州、深圳、江門等地褐雲瑪瑙螺的廣州管圓線蟲感染率及感染度:

也就是說,一隻非洲大蝸牛身上,很可能有上100條這種寄生蟲。

這種廣州管圓線蟲

可能會對人造成什麼樣的危害?

廣州管圓線蟲感染人體後

或致腦膜炎、失明等

據了解,廣州管圓線蟲是一種寄生蟲,能引起人獸共患寄生蟲病。它的終宿主是鼠,中間宿主包括褐雲瑪瑙螺、福壽螺、蛞蝓(即:鼻涕蟲)等。

而人是廣州管圓線蟲的非正常宿主。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被感染的大蝸牛體內、排泄物、爬行留下的黏液中都會含有廣州管圓線蟲的幼蟲。

人可通過以下途徑感染廣州管圓線蟲——

生食或半生食被感染的螺肉;

傷口、黏膜與被感染的螺密切接觸;

食用被感染的螺污染的沙拉、蔬果、水。

專家介紹,廣州管圓線蟲感染人體後可在人體各器官間移行,侵襲中樞神經、肺部、眼部等,造成腦膜炎、腦膜腦炎、視覺損傷甚至失明。

來看個令人痛心的案例——

2018年3月,國內外媒體曾報道了澳大利亞雪梨一個19歲的橄欖球隊員,因為生吃蛞蝓,感染了廣州管圓線蟲,四肢癱瘓,最後因併發症去世。

不過,廣州管圓線蟲儘管可怕,但只要我們做到以下幾點,就能遠離它——

不食用生螺肉;

避免破損皮膚、黏膜直接接觸「大蝸牛」的排泄物、黏液、組織;

接觸褐雲瑪瑙螺後注意清潔雙手;

注意螺與食物的隔離,避免蔬果、沙拉等食物被螺污染。

對於這個入侵有害物種

看到應該怎麼除掉?

在小區發現數量較多的「大蝸牛」:可以告訴物業進行處理,專業殺滅病蟲害的公司也可以處理。

如果在家裡發現少數蝸牛:可以利用家中的食鹽處理。蝸牛被撒食鹽後,軟體部分會融化成水而死。

下次再看到大蝸牛

大家知道該怎麼辦了吧

警惕!

這些情況也可能感染寄生蟲

黃鱔、小龍蝦、荸薺等常見食材

不經煮熟即食用

長期和動物玩鬧等行為

都會讓孩子有感染寄生蟲的風險

遠離寄生蟲還要注意哪些?

戳圖了解一下

你最近看過這種大蝸牛嗎?

記得遇到注意「繞行」

不要觸摸

更不要食用!

來源:綜合深圳大件事、深圳疾控、深圳衛健委、央視新聞、深圳特區報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04eb459f280c0a8a0cbb6006f4823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