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各區縣特色小吃,每一種都讓人難以取捨

2023-07-25     娛樂寂寞淚

原標題:安康各區縣特色小吃,每一種都讓人難以取捨

安康各區縣餐飲文化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在長期的演變中,色、香、味、意、形融為一體,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風味,成為八方遊客魂牽夢縈的「安康味道」。

1、漢濱區

(1)安康蒸面

蒸面是安康地方小吃中的代表,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陝西名吃、安康十大特色風味小吃、蒸面是安康的名片。

蒸面的製作工藝並不複雜,選用優質麵粉為主要原料,添加少許食鹽,用水和成麵漿,將麵糊盛入表面塗擦食油的鐵制或鋁製圓蒸面鑼里,放入大口鐵鍋水裡蒸,數分鐘後,一圓型、清黃、柔軟的蒸面即成。

食用的時候再加上各種調料,吃起來簡直美味無比,醇香,勁道爽口。

蒸面醋汁"有酸意,無酸味"酸度恰到好處,且滋味豐富、回味醇香、刺激食慾,絕不像其它地方的涼麵用生醋調拌,入口會使人感到寡酸、刺激

各種香辛料經過熬制後,其有效成分已經充分融入湯汁,用來調拌蒸面時很容易均勻拌合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2)安康漿水面

在安康農村家家戶戶幾乎都要種一塊蘿蔔、「春不老」、雪裡紅,用來漚漿水,因為安康人,天天必有一頓漿水面,若有一天不吃,心裡象沒吃飯似的發慌。

因此,農貿市場上的蘿蔔櫻子、「春不老」等又鮮又嫩的青菜就成了搶手貨。把它掏凈,放在開水鍋里燙過,或罐或壇或盆盛起來,倒進麵湯和少許漿水,再丟些芹菜、紅辣椒或大蔥葉子,捂上幾天,一揭蓋,菜是青黃色的,湯是紅艷艷的,或白乎乎的。

鍋燒得極紅,油燒過,最好是豬油,先放姜、蔥、蒜、椒,後放捏乾的酸菜,翻炒一會兒,加一些漿水燒開,面最好不要機扎的,最好是七分麥面三分豌豆面摻合起來,揉的有筋絲,擀的薄勻,切成韭菜葉寬,煮熟摻入炒好的漿水,舀到碗里,再澆些油潑辣子,或青椒大蒜搗成的蒜泥,那味道美極了。端上來,滿室是淡淡的清香,嚼在嘴裡微酸、稍辣,香味噴鼻,開胃口,增食慾。

一家老少吃麵條發出的聲音,是任何樂器都代替不了的天籟之音,一會兒,個個吃的滿額汗珠,通身的氣爽。不知從何年何月開始,從農村到城市,從高山到平川都是如此吃法;不知從祖輩何時,爺爺愛吃,爸爸愛吃,兒子也愛吃。

家家一盆漿水菜,青菜不斷,漿水不幹。於是安康有了一句俗語「三天不吃酸,走路打顫顫」。

2、漢陰縣

(1)漢陰燴麵片

漢陰燴麵片是安康地區非常著名的傳統美食,市縣大街小巷都有漢陰燴麵片的門面,也是外地遊客來安康必吃的一道小吃。熱氣騰騰高湯中,面片兒勁道、豆腐鮮嫩、粉絲爽滑,各種新鮮蔬菜點綴其間,色澤誘人。沿街找一家小店,吃上一碗鮮香濃郁的澗池燴麵片的確是難得的享受!

漢陰燴麵片發源於漢陰縣「澗池」,所以有的地方叫「澗池燴麵片」。

漢陰燴麵片是將面片與十來種輔料在高湯中燴制而成。

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燴麵片,讓多少遊子思家、想家。

(2)漢陰胡記小吃

漢陰許多人是吃著胡記小吃開始一天的勞作。

胡記小吃的特色有蕨粉皮子、蝌螞蛄蚪(面魚),這些只有在漢陰才能吃到的特色小吃。

蕨粉皮子

蝌螞蛄蚪

葳粉皮子、蝌螞蛄蚪是漢陰小吃美食屆的一面旗幟,酸、辣、爽、滑是它的特點。嗦上一口,所有的鄉愁一下子得到詮釋

地址:陝西省安康市漢陰縣城關鎮西門胡記小吃美食街店

(3)漢陰米餃

油炸米餃是漢陰地區一道特色小吃,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炸好後色澤金黃,入口外酥里嫩,味道鮮美。

漢陰油炸米餃,米漿里裹著豆腐餡,炸好後的餃子外皮微脆,餡子軟,味道鮮美,是早點中的佳品。

漢陰油炸米餃,深受漢陰及周邊縣區民眾的喜愛,常被當作早餐或宵夜來食用。

3、石泉縣

(1)石泉桑葉涼粉

正月快過去了,春天很快就要來了。春天,正是吃野菜的季節,桑葉涼粉其實就是很不錯的選擇。

《本草綱目》記載桑葉的藥用價值很高,具有清肺潤燥以及涼血止血,疏散風熱等功效,可以用來治療風熱感冒疾病,能夠有效地緩解頭疼,還具有清肝明目等作用。

桑葉常見的服用方法是用來泡水喝,桑葉泡水喝不僅可以降三高,還對痘痘以及粉刺有很好的療效。

石泉縣以桑葉為主要原料的綠色無添加純手工桑葉涼粉,清涼爽口,當然能夠讓人吃出草木的清香和生活的美好來。

(2)石泉漿粑饃

漿粑饃,是石泉特有的綠色小食品,奇形獨特,聞著清香撲鼻,吃著酸中帶甜,鬆軟可口。

漿粑饃,包穀還是"青殼子"的時節,將籽粒抹下來。這時的籽粒嫩嫩的有飽滿的漿汁。將籽放進石磨里磨,磨畢把包穀漿置入盆中發酵。

摘來闊碩的油桐樹葉,取一張,卷為盒狀,一勺包穀漿進去,將葉折轉封住,便是一個三角形的漿粑饃了。

石泉漿粑饃,用桐葉包裹的漿巴饃,土得掉渣,微甜的漿巴里有桐樹葉的清香味,一個只要2元錢,早餐吃上一個就頂飽。

(3)石泉鼓氣饃

被列為陝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鼓氣饃是石泉一大特產。它在烤制過程中由薄薄的餅逐漸像氣球一樣圓鼓,口感香脆,深受當地人和遊客的喜愛。

石泉鼓氣饃可以說是石泉獨有,因為中間是空心的,用刀劃開加菜、加肉、加什麼都好吃。鼓氣饃與其他的燒餅製作方法有些不同,是用「生」面而不是發酵的起面。

燒餅上放的瓦片是為了部分隔絕熱源,讓燒餅更均勻受熱。燒餅在烤鍋里上下受熱,燒餅中心就會膨脹,便向上鼓起,燒餅熟了後就形成上鼓下平的「鼓氣饃。

石泉的鼓氣饃不僅可以直接吃、泡著吃、烤著吃,還能夾肉、夾菜、夾紅豆腐、夾油條、夾火腿……總之,吃法多樣。

4、寧陝縣

(1)寧陝豆腐乾

寧陝豆腐乾是安康市寧陝縣的特產。

寧陝豆腐乾,色澤呈淡黃色或赤褐色,質地細膩,有筋絲和彈性,晶體發亮,帶油潤,氣醇郁,鹹度適宜,營養豐富,清香可口,有健脾胃、增食慾的功效。

寧陝豆腐乾,產於廣貨街鎮,這裡有清泉,冬暖夏涼。用這種水做豆腐乾,起於清朝道光年間,距離現在有150多年歷史。

寧陝豆腐乾的製法是:當地人用清泉水做成豆腐,切成1.5厘米的小方塊,加三奈草果、丁香、八角苗、比拔、良姜等多種香料,加工而成,是當地祖傳手藝。

寧陝豆腐乾一般可直接食用,也可用油炸,是酒宴上的佳品。它和西鄉牛肉乾、松花蛋同為陝南三大名產。

當地群眾逢年過節,走親訪友都把它作為禮品贈送、待客。過往客商也都用它以飽口福。還遠銷到西安等國內許多市場。

(2)寧陝蛋餃

蛋餃如其名,就是用雞蛋做皮,包上肉餡,做成形似餃子的蛋餃。

這是一道比較營養又低熱量的菜哦,看著金燦燦的,咬一口就能嘗到雞蛋的嫩,豬肉的鮮,大人孩子都會很喜歡。

做蛋餃的關鍵在於蛋皮,而攤制蛋皮的難度很高,不僅耗費時間,還需要耐心和技巧。

蛋餃作為一道地道的家常名菜,可以用直接用來蒸著吃,也可以用來蒸雞,還可以做成蛋餃豬肚等等。

過去,只有過年過節才能見到這道菜上桌,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節日菜之一。

5、紫陽縣

(1)紫陽蒸盆子

紫陽蒸盆子,是紫陽的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

紫陽蒸盆子傳說始創於漢劉邦時期。

當年劉邦帶軍打仗行夜至紫陽縣漢王城,當地軍民為歡迎劉邦,特意找來廚師準備大擺宴席。

可是軍隊第二天就要出發,七碟八碗的準備來不及,有聰明的廚師就將豬蹄、母雞、魷魚和當地的黑木耳、蓮萊等加入調料,一起放入大烏盆,用大火蒸製一夜。

做好的紫陽蒸盆子湯鮮肉香,色香味俱佳。

(2)紫陽渣辣子

渣辣子是紫陽人的一道美食,主要食材是包穀粉、糯米粉和辣椒。

炒好的渣辣子油亮、鮮紅,吃起來香辣可口,特別開胃。

紫陽渣辣子主要有渣辣子和糯米渣辣子,前者把老玉米打成粉,挑選優質新鮮的紅辣椒洗凈瀝干剁碎,然後把玉米粉和剁辣椒混合,比例一般是1斤辣椒放1斤玉米面,放適當的鹽,攪拌均勻後裝壇。

10來天后,渣辣子帶點微酸,就可以吃了。

6、嵐皋縣

(1)老街涼麵

老街涼麵製作過程樸實無華,採用家傳手藝。

主料為手工鹼面,煮熟後用甘甜的冰水過涼,加飄香油辣子、秘制醋湯、蒜泥等精心調味,拌勻即成,鹼面 可改善人體微酸體質。醋湯,解膩,醒酒,既可調味亦可單飲。

清翠的黃瓜 絲、嬌艷的胡蘿蔔絲再加上引人垂涎的酸醋,一份老少皆宜老街涼麵不禁讓人余「味」繞樑。

(2)臘肉餃子

臘肉餃子(原汁原味)不含雞精味精添加劑。

使用本地土法熏制的臘肉,林下的土雞蛋,豆腐,菜地里的小蔥韭菜之類的時令蔬菜,將食材適當煽炒融入花椒麵生薑鹽調製成臘肉餡,手工杆皮,土法泡製。

做出的餃子,可蒸,可煮,可油炸,配以酸湯成湯餃、配以醋碟蘸食又另是一番風味。

葷素搭配,腊味咸香,即成一道老少咸宜,百吃不膩的精品小吃。

7、平利縣

(1)絞股藍茶香餃子

平利縣這裡的絞股藍茶香餃子。餃子是大家的傳統美食和獨特美食。平利縣這裡有著絞股藍故鄉的稱呼。

現在的人們更注重的是美容,營養和養生的。所以平利縣的絞股藍香茶餃子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成為了特色的小吃。

它會有著淡淡地絞股藍的清香,也會有著肉沫和雞蛋的味道,可是它不會油膩,口感非常好,也會有著開胃,降血壓,解油膩的很多保健的效果,所以至今都很受到大家的喜愛。

(2)平利洋芋點心

生活在平利縣的人們,從遠古走來,平利洋芋點心都蘊藏著深厚的文化情愫!作為一種街頭小吃,平利的洋芋點心歷史悠久,倍受青睞。

街頭巷尾,常常有人,一口鐵鍋,放上白炭,炭上放著十幾個大小不等的洋芋,燒好後,用玉米芯或颳得黃生生的,用刀片一切兩半,抹工平利醬或者撒上辣子面,咬一口,香噴吵既管飽,又解饞。

8、鎮坪縣

(1)鎮坪臘肉雞蛋皮

陝西鎮坪縣,一提到雞蛋皮,每家每戶都吃過做過。

無論走多遠、離開多久,回到鎮坪,都會去吃一碗地地道道的雞蛋皮。做法雖簡單,卻有著鎮坪獨有的味道。

雞蛋皮是用土豆粉和雞蛋做成的,雞蛋皮好吃不好吃,關鍵看原料,土豆粉要用高山土豆粉,雞蛋要用土雞蛋,湯要用農家臘排骨和臘肉熬制。其特點是綿軟、嫩滑、勁道。

雞蛋皮在安康農村又叫招婿蛋皮,以前家裡窮,新女婿上門,丈母娘拿不出別的東西招待,只好用自家的土雞蛋、土豆粉,臘肉做雞蛋皮招待新女婿。

(2)鎮坪黃金土豆

鎮坪俗語說得好:綠色生態無公害,鎮坪洋芋人人愛。金蛋蛋,銀蛋蛋,比不上鎮坪的洋芋蛋蛋。

鎮坪的洋芋好吃獨特在於不僅僅是它的味道,更在於它的獨特地理條件以及氣候造就了這裡洋芋的味道。

洋芋是鎮坪人的鄉愁,不論身在何處,不管吃過多少美味,但最喜歡最想吃的還是鎮坪洋芋。出差在外一點菜就不由自主的要點一個洋芋菜系,雖然吃過之後又都搖著頭感嘆說:還是鎮坪洋芋好吃啊。

黃金土豆做法並不複雜。將煮熟的土豆放入油鍋等到土豆金黃,放入準備的蒜末、鹽,快速翻炒,蒜末放入後煸炒半分鐘,儘量不要時間太長,保證蒜香味出來即可。

出鍋之前撒適量的孜然粉或辣椒麵都是不錯的選擇

(3)鎮坪四季豆燉臘肉

四季豆燒臘肉,吃出滿滿兒時的回憶和家鄉的味道。這一道菜,主要材料為臘肉和四季豆等生活中常見的食材,製作方法簡單,味道可口。

鍋加熱,加臘肉片。煸出油,加醬油炒出金黃色。加干紅辣椒 干山楂片 八角 花椒粒 姜 翻炒出香味。

加清水,慢過臘肉,加蔥香葉 冰糖。加蓋轉小火燒40分鐘。加四季豆,再燒20分鐘左右。香噴噴的四季豆純臘肉就完成了。

9、旬陽市

(1)兩摻面

「兩摻面」,就是用小麥面和豌豆面兩種面摻合在一起而製作的麵食,「兩摻面」稱得上是雜糧巧作、粗糧細作,也是一種健康有益的食品。

這種麵食必須用酸菜漿水作噪子,別的菜無法代替,這也是兩摻面的獨到之處了。酸菜漿水兩摻面歷經千年卻依然彌久彌新,成為旬陽人餐桌上的主食,它以其獨有風味和悠久的歷史承載著旬陽人對美好而簡約生活的追求,在旬陽地方飲食文化中舉足輕重。

(2)米兒豆腐

在旬陽豆腐的做法也有幾十種之多,但「米兒豆腐」在其它地方很少吃到。在這裡,米兒豆腐並不是用大米磨漿所做,而是在豆腐里添加了大米粒兒或玉米粒兒,所以稱之為「米兒豆腐」。

既可當菜,又可當飯,可謂精巧結合,獨樹一幟。

10、白河縣

(1)白河紅薯丸子

紅薯丸子是白河縣的傳統小吃,深受本地人和遊客的喜愛。

白河縣的紅薯甘甜軟糯,清爽可口,是做紅薯丸子的上佳食材。

將紅薯蒸熟後,加入糯米粉、白糖等趁熱揉成麵糰,再揉成一個個小團放入油鍋。

用白河紅薯做成的丸子,外皮焦香,內里軟糯香甜。

(2)白河漿粑餅

把不太成熟的玉米從磨眼灌下去就變成稠稠的糊狀從磨縫裡源源不斷地溢了出來,漿粑就這樣生成了。

漿粑磨好後,裝在罈子里擱置一段時間,就會慢慢發酵,變得有點酸甜,再到坡上摘些桐子樹葉回來,包成三角形,在鍋里烙熟了,再炕一炕,便可出鍋。

這時將桐子樹葉剝開,饃的表面已起了一層薄薄的、黃亮亮的殼兒,樹葉的徑脈清晰可見,聞一聞,芬芳四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0470e8ad760f82a95f3e9b10e4f7b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