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愛你」的伴侶,你敢要嗎?

2022-07-14     簡單心理

原標題:這樣「愛你」的伴侶,你敢要嗎?

「伴侶這樣對我,算不算冷暴力?」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要受此懲罰?」

每個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願我們都有確信自己的力量。

「伴侶冷暴力,我該怎麼辦?」

你可曾有過這樣困惑或經歷? 「冷暴力」已經成為近年來討論親密關係時出現的高頻話題,在搜尋引擎中輸入「冷暴力」,相關網頁有上億條之多,可見其在關係中的普遍性以及帶給人們的困擾之多。

01

什麼是「冷暴力」?

「冷暴力」,即 「精神虐待」,第一次作為專業術語被提出是在法國精神分析學家、心理治療師瑪麗-弗朗斯·伊里戈揚1998出版的著作《冷暴力》一書中。伊里戈揚對「冷暴力」的定義: 「指無需通過現實中的肢體暴力,而是靠日復一日地對某一特定對象貶低、羞辱、嘲諷、排擠,而造成心理創傷。」

由於「冷暴力「並不像肢體暴力那麼明顯、容易察覺,因此,很多時候被虐待的一方難以覺察或有苦說不出,從而產生自我懷疑, 覺得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圖片來源:《無問西東》

「冷暴力」對人的傷害巨大,會使人產生痛苦、羞恥、憤怒等不良情緒。長期遭受「冷暴力」,足以摧毀一個人。

情境示例:關係中的冷暴力,電影《無問西東》中許伯常和劉淑芬這對夫妻的相處模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影片中有這樣一幕,妻子向丈夫吼道:「外人只看我怎麼打你、罵你,可他們不知道你是怎麼打的我。你是用你的態度打的我, 你讓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或許在外人眼中,丈夫更像是受害者,忍受著妻子的打罵,而遭遇「冷暴力」的妻子最終在極度的絕望中選擇跳井,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02

為什麼會發生「冷暴力」?

發生「冷暴力」,其根本原因在於 關係中的不對等。通常情況下,人們會將這種不對等解讀為經濟地位的差距,其實關係中人格因素的影響、認知水平的差異,也會導致關係中的不對等,同樣需要予以關注。

1 .人格因素的影響

有關心理學研究表明,具有某些人格特質的人更容易成為「冷暴力」的施虐者或受虐者。

具有 掌控欲自戀特質的人在關係里更容易發展成為「冷暴力」的施虐者,他們常常需要保持對伴侶的全盤掌控,並 通過貶損、羞辱等「冷暴力」方式將伴侶封鎖在依賴或獨占的關係中, 讓伴侶深陷自我懷疑、內疚等情緒中無法反抗

圖片來源:《一天》

具有 依賴特質自卑心理的人在關係中更容易成為「冷暴力」的受虐者,他們常常因不安全感和對關係的過度依賴,導致在關係中過度忍讓伴侶的言語羞辱和攻擊,甚至會迫使自己內化施虐者的攻擊,認同自己是「無能的」、「不好的」、「 應該受到懲罰的」

2.經濟收入差距

人們常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原本是馬克思在討論生產關係與社會意識形態時的表述,某種程度上也適用於伴侶間經濟差距對關係狀態的影響。由於經濟收入差距導致的關係中的精神虐待是較為常見的「冷暴力」,在此類情境中, 被虐待的一方常常因經濟原因不得不委曲求全選擇繼續留在關係中

情境示例:「我結婚多年,有孩子,伴侶自戀人格/控制欲強,常常以言語攻擊、羞辱等『冷暴力』方式對我,考慮到孩子還小,我收入較低,只想平靜生活,讓孩子長大,我該怎麼和伴侶相處呢?」這是一類較為典型的心理平台上的求助問題,反應的正是因經濟收入差距導致的「冷暴力」。

3.認知水平的差異

我們每個人因受教育水平、成長環境、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響,都有各自 認知的局限性,在一些情境下,認知水平的差異也會成為縱容「冷暴力」的溫床。

圖片來源:《致命女人》

情境示例:《光明日報》曾以題為《對屢禁不止的「女德班」應出重拳》的文章批判了婚姻中「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等 腐朽的認知。社會上所謂的「女德班」將不合於現代價值觀的舊觀念放大,是對傳統文化的極端解讀。可見,由認知差異導致的「冷暴力」也是比較普遍的。

03

如何應對伴侶的冷暴力?

如果你正在遭遇冷暴力,是否可以通過 自我救贖,識別等方式,應對冷暴力,保護自己呢?回答是肯定的,以下方式會有助於改善你的處境。

1. 建立完善的人格

建立完善的人格被視為「自我成長」的終極目標。擁有完善的人格,意味著對「自我」有穩定且清晰的認知,不會被外界的聲音左右和控制。

當遭遇「冷暴力」時,依舊可以確信 「我是好的」、「我沒有做錯什麼」,可以理智地判斷自己的處境,避免深陷「冷暴力」而不自知;擁有完善的人格,可以避免因過度依賴、自卑等人格發展水平不足而成為「被冷暴力」的「易感人群」。

圖片來源:《風平浪靜的閒暇》

2.培養一定的生存技能

培養一定的生存技能,可以避免「被冷暴力」時 無從選擇而只能被動接受

近些年,隨著觀念的進步,多元化的人生選擇被大眾接受, 全職先生/太太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伴侶關係和家庭分工模式, 「全職」並不意味著放棄所有的社會功能和屬性,「全職」依舊可以培養自己的生存技能和興趣愛好,掌握一定水平的生存技能,一旦遭遇「冷暴力」, 有助於擁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更大程度地掌握自己的命運。

3.鍛鍊獨立思考能力

「洗腦」一詞經常出現在一些「冷暴力」的案例中,施虐者通過持續地向受虐者 灌輸對其貶損、否定的思想,久而久之使得受虐者認同對方的精神虐待是自己的原因導致的,自己理應受此懲罰。鍛鍊獨立思考能力,保持理性、冷靜的思考,可以避免被「洗腦」。

4.向社會支持系統尋求幫助

在遭遇「冷暴力」時,可以向社會支持系統尋求幫助。所謂「社會支持系統」, 是指個體在社會關係網中所能獲得的、來自他人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援。其中的「他人」既包括親人、朋友等熟識的人,也包括由陌生人組成的社會組織、服務機構,比如, 互助團體、專業的心理諮詢機構、 心理諮詢師等。

圖片來源:《MIU404》

除了上述社會支持系統,必要時也可以 尋求法律的幫助,我國《婚姻法》第三條第二款規定: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遺棄。」伴侶間的「冷暴力」行為,情節嚴重者可視為虐待。

寫在最後: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遭遇「冷暴力」請告訴自己「我沒有做錯什麼」。

願你擁有確信自己的力量,告別「冷暴力」,做自己的「暖寶寶」,溫暖未來的人生旅程。

參考文獻

————————

[1] 瑪麗-弗朗斯·伊里戈揚著,顧淑馨 譯. 冷暴力[M].江西人民出版社,2017.

[2] 余小芬. 從法律視角探析家庭「冷暴力」. 法制與社會. 2014(2):284-285.

[3] 夏藝偉. 家庭冷暴力的內在屬性和法律救濟. 法制博覽. 2019(6):259.

[4] 姚桂英,杜愛玲,等. 人格在大學生童年期精神虐待與當前抑鬱症狀之間的中介作用.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1(19):66-68.

[5] 王石川. 光明日報:對屢禁不止的「女德班」應出重拳. 人民網. 2018(12).

點擊 名片,查詢關於 韓洋諮詢師的內容:

點擊 心理體檢,了解自己當下的情緒和心理狀態:

責編:bird man,Jane

「心理體檢」服務也許能幫到你

點擊了解一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03033bbaa5dbd8b7c625288f4c54e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