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肝病的形成也不是一朝形成的,而是有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
肝病形成之前,必是已經患有漫長的病變緩衝期,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肝病有:脂肪肝、酒精肝、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這些肝病如果不認真對待,就會持續惡化,因此對於肝病要積極預防,防患於未然。
很多人會有個疑慮,為什麼肝病越來越多?其實這主要是因為肝臟沒有痛感神經,就算肝臟病變,肝臟也不會疼痛。
而當肝臟病變的時候,它的症狀會與其它疾病混淆,再加上就算肝臟只剩25%的組織,肝臟也可以保持身體的功能運轉,因此,肝臟的「抗議」,多半都會被忽覺。
當肝臟出現疼痛時,說明症狀已經很嚴重了。
除了煙酒,這種食物同樣會對肝臟產生不可修復的損傷
一提到肝病,很多人會首先想到,要戒酒,殊不知,除了酒,還有一種食物是肝臟病變的「加速器」,它就是「黃麴黴毒素」,黃麴黴毒素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只是肉眼看不到而已。
黃麴黴毒素,常常藏在發霉的食物當中,這種毒素已經被證明,是一種可以誘發肝病的強制致癌物。
一般來說,很少人會吃發霉的食物,但是有些中老年人,由於不捨得浪費,於是就會吃一些發霉的水果和食物。
殊不知,這些食物已經滋生出了黃麴黴毒素,長期食用,就會誘發一些肝臟疾病。
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但是發了霉的食物,還請儘早撤下餐桌。
雖然說肝臟沒有痛感神經,但會通過身體的其它部位來展現出來。
肝不好,面部或出現3個「異常」,若1個沒有,恭喜肝臟還算健康
1、面部發黑
肝臟受損可導致患者面色黝黑,並且晦暗,以眼眶周圍表現最為明顯,肝病患者所致的面色發黑在醫學上被稱為「肝病面容」,出現原因可能與內分泌紊亂,肝臟對雌激素滅活能力減弱,營養不良等因素有關。
2、眼球發黃
當肝炎形成時,肝臟對膽紅素代謝就會出現障礙,從而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增加,出現黃疸,最常見的常表現為皮膚變黃,眼球發黃。
一般出現黃疸,多和肝臟異常有關,當然飲食以及膽道疾病也會導致皮膚粘膜或鞏膜發黃。
3、蜘蛛痣
蜘蛛痣,其實是毛細血管擴張症,導致其由皮膚小動脈的遠端部分的擴張形成,並且經常發生在肝硬化患者中。
研究表明,當蜘蛛痣出現時,肝臟組織病變的可能性為85%,而其中有30%可能性為肝硬化。
肝臟如此脆弱,又該如何保護肝臟、防肝病呢?不怕所謂一物降一物,有妙招!
1、養肝茶喝起來
喝酒傷肝,建議以茶代之。
推薦在喝水時加入一些有益肝臟健康的小植物——懷靈菊,可輔助提高肝功能。
懷靈菊含有的硒元素、膽鹼、類黃酮等含量較為豐富。
硒元素:促進受損肝組織自我修復,有益於肝功能的提高;
膽鹼:有助於澆滅肝火,促進肝臟內垃圾的排出,疏通肝鬱;
類黃酮: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自由基對肝臟的傷害。
熱水沖泡一下即可飲用,較為方便,沒事來點,肝會一點點的變好。
2、大蒜
大蒜並不陌生,就是我們生活中普通的一件調味品,素不知,其實大蒜並不簡單。
大蒜有著強大解毒的功效。不僅可以幫助肝臟解毒,它會為肝臟建立一個強大的盾牌來保護它。
3、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可以說是肝臟的最愛,如:雞蛋、豆腐、牛奶、芝麻等食物,這些都是生活中非常普遍的食物。
但它們所含的蛋白質可以說是肝臟「修復者」,因為它們可以使肝細胞得到更好的修復,並促進肝臟再次生長,建議每天攝入100克以上的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