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女掌門來了!她是時尚魔頭,63歲再登職場巔峰,用一生跟「男權」說不

2019-11-01   環球人物雜誌

「今天的成功,明天就可以泯滅。成功對於我來說從未達到,是一場永恆的戰役。」

|作者:阿曄

沒人能阻擋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前進的腳步。

在離64歲生日還有整整兩個月時,她登頂歐洲金融業之巔,正式成為歐洲中央銀行歷史上第一位女行長。

而在這之前,她已經創造了很多個「第一」:國際著名律師事務所貝克·麥堅時第一位女主席;法國第一任女性及任期最長的財政部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下簡稱「IMF」)第一位女總裁。

與很多一出生就贏在起跑線的大佬不同,拉加德出身普通,一生都在努力衝破社會對女性的固有印象:

別人說女性成不了律所合伙人,她用25年成為行業大佬;別人說女政治家要低調,她偏要成為「行走的香奈兒」;別人說女性就應該在家相夫教子,她即便離婚也不妥協……

正如她自己總結的:在純雄性荷爾蒙的世界裡,她發揮了女性的潛能,抵擋了男性的冷酷。

學霸的少女時代

1956年1月1日,拉加德出生在巴黎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一名大學英語老師,母親同樣以教書為業,她是家中長女,下面還有三個弟弟,家境談不上殷實。



拉加德(左上)與父親還有3個弟弟的合照

她的母親有一枚帶有家族紋章的戒指,於是深信自己有某種貴族血統,對子女要求極為嚴格:什麼時候該說話,什麼時候不准說,怎樣說話,怎樣站立,怎樣端坐,怎樣打扮,統統要按她的準則來。

拉加德很崇拜自己的母親,覺得「她有那種散發著優雅的高貴」。

以母親為榜樣的拉加德從小就很拼,逐漸在各種場合中嶄露頭角。中學時,她學習花樣游泳還進了國家隊,15歲就在法國游泳錦標賽斬獲銅牌。

平靜的生活在她17歲那一年被打破——她的父親去世了。悲傷之餘,她要面對的是從未想像過的生活負擔。為了交學費,她打過不少臨工:當過戲院領座員,靠著15歲時拿的那塊游泳銅牌做兼職游泳教練,甚至在菜市場剝過魚鱗……

換個人經歷這些可能會怨天尤人,但對於拉加德來說,一蹶不振、消沉度日是不存在的。

她拿到了美國戰地服務團提供的留美獎學金,只身前往美國高中求學,只花了一年時間,就把英語練得跟母語似的。

高中畢業後,優秀的她進入了美國國會議員、後來的國防部長威廉·科恩的辦公室,成了一名實習生。

結束實習後,她回到法國,在艾斯克普羅旺斯政治學院獲得學士學位,之後又到巴黎第十大學攻讀法律,並獲得英語和商業法雙碩士學位。

學霸,似乎做什麼都很容易成功。

初入男權社會

踏入社會的拉加德第一次發現:這是一個男人的世界。女性,即便是能力超群的學霸,也要面臨種種不公平。

她去一家法國律師事務所面試時,剛進去就被面試官告誡:女人只有在非正式及一些特殊情況下,才可能成為合伙人。

「這種想法實在令人難以接受,於是我頭也不回地走了。」拉加德對這段往事耿耿於懷。

幸運的是,1981年她被美國大型律師事務所貝克·麥堅時的巴黎分部約見,這回面試官是名女性,她被錄用了。

拉加德從一名實習生做起,先是在巴黎分部負責處理勞工、反壟斷和企業收購相關的法律事務,而後直接調入位於美國芝加哥的全球運營中心。

她拚命工作,每天花10個小時處理客戶問題,全年無休,賺了很多錢,達到了成為一個合伙人的所有標準,但她就是不能如願。眼睜睜地看著那些不如自己的男人受到重用,她頓悟:「這不公平,但這就是遊戲規則。」



就在拉加德一籌莫展的時候,轉機出現了。1989年,一家從事郵購銷售的美國企業想在法國紮根,因為看中拉加德的工作能力,選擇了貝克·麥堅時。

這下,美國總部震驚了——這個年紀輕輕的法國女郎竟然能拿下這樣一單大生意!

接下來幾年裡,才幹被認可的拉加德開始平步青云:1995年被任命為執行委員會唯一的女性成員,同年成為著名的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智庫成員;1999年當上貝克·麥堅時總部首腦,成為這個美國頂級律所50年歷史上的第一位女主席。

當上律所主席之後,拉加德更拼了。在她房間的牆角,總有一個準備好的旅行箱,方便隨時出差。《經濟學人》評價說:「她的主要優勢在於吃苦耐勞、異常敬業和對技術細節的苛刻要求,同時,拉加德女士還有極富魅力的行事風格。」

在拉加德的領導下,貝克·麥堅時創造了5年內業績增長50%的驚人數字。2004年,它的年度利潤額更是如火箭般地沖至122.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同年,她登上《福布斯》雜誌最有權勢百位女性榜單,還獲得了法國榮譽騎士團勳章。

「成功是一場永恆的戰役」

從實習生到女主席,拉加德在貝克·麥堅時律所乾了整整25年。就在大家覺得年近五十的她功成名就、可以風光退休的時候,她卻表示:我的人生才剛剛翻過第一篇章。

2005年,法國政府找上門來,邀請她回國做貢獻。她想都沒想就同意了,連不久之後就能拿到的可觀退休金都沒爭取,拉著行李箱就回了國。

這樣的人才,法國政府自然是要重用的。

拉加德先後擔任過法國外貿部長級代表,法國農漁業、經濟、財政、工業、就業部長……各行各業都有她的身影。

2007年,拉加德出任法國財長時,成為法國自1958年建立以來第一任女性財長,也是世界最強經濟體「八國集團」歷史上出現的第一位掌管經濟的女部長,且她的財長任期創下了法國之最。

本以為在法國政壇摸爬滾打就是拉加德最後的歸宿,沒想到人家又一次翻篇了。

2011年5月14日,時任IMF總裁史特勞斯·卡恩因涉嫌性侵被捕下台。9天後,拉加德宣布自己將參選IMF總裁一職。

當時,不少人都為她「打call」,薩科齊說她是「一位能力強而品行端正的女性」,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也表示自己「欽佩拉加德」。



面試時,IMF的24個執行董事(清一色男性)輪番提問了3小時,拉加德經過「車輪大戰」最終登上總裁寶座。

這個女總裁乾得很不錯,於是5年任期結束後,IMF宣布由拉加德連任總裁一職。拉加德認為,這是一次「女性的勝利」。

毫無疑問,拉加德已經在這個由男性主宰的世界裡大獲成功。不少人為她歡呼喝彩,讚揚她成就斐然,她卻說:「今天的成功,明天就可以泯滅。成功對於我來說從未達到。成功是一場永恆的戰役。」

於是,今年7月她被提名為歐洲中央銀行行長時,果斷辭去了IMF總裁一職,專心競選。對她來說,攀登永不停止。

不完美生活

事業有成的拉加德就能過上完美生活了嗎?

當然不。

自從開始和男性在職場上進行正面「廝殺」,她遭受的非議就從未停止。

她喜歡穿香奈兒套裝、拎愛馬仕皮包、戴霸氣十足的珠寶首飾,被稱為「金融界的可可·香奈兒」。可當她當上法國財長,這一切就成了原罪。

法國《解放報》冷嘲熱諷,批評她是「脫離普通民眾的上層階級女性,比起民眾的福利,她更關心自己的外貌,就是如此優雅時髦之人的一貫作風」。

拉加德也很剛,覺得自己的政績沒毛病就行了,穿衣風格誰也管不著,並且一再強調,「作為一個女人,我要真實地面對自己,而且不會假裝我是男人和像一個男人那樣行事。」



除了要處理女性在職場上會遇到的各種偏見,拉加德還要面對來自家庭的壓力。

1982年,她和一位銀行家結婚並生了兩個兒子,但這段婚姻沒維持多久就結束了。拉加德一度陷入痛苦,她後來回憶說:「我生命里的男人都無法接受我的成功。」

由於工作原因,她陪伴家人的時間少之又少。尤其是在母親生命的最後一刻,她還在忙著法國農漁部的交接工作,這讓她「始終有一種愧疚感」……

如今,陪在拉加德身邊的是一名企業家,兩人沒有結婚。拉加德繼續著自己的空中飛人生活,每個月只能抽出一周時間和伴侶在一起。

儘管生活並不完美,但拉加德仍然熱愛生活。她注重養生,每天一定會在6點之前起床,然後做半小時瑜伽;吃素,很少飲酒;喜歡騎行、健身,即使是在出差,也會抽一點時間去游泳……

而今,拉加德新官上任,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她面臨的壓力只增不減。但她對自己認定的事不會輕言放棄。

「咬緊牙關,保持微笑。」

她始終記得年輕時一位游泳教練跟自己說過的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