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面紗
原創文章,抄襲必究
關注我,你的心事,說給我聽
01.
在父輩那群人中,大多數人都認為養兒防老,只有兒子才靠譜,女兒嫁出去了,就是潑出去的水。
所以,他們傾盡所能的為兒子付出,付出全部的愛,全部的金錢,等到頭來,卻發現,得到越多的兒子,越覺得理所應當,被忽視的女兒,反而越孝順。
就像《都挺好》里的蘇明玉,小時候不受父母待見,從小沒得過多少母愛,大哥蘇明哲想出國留學沒錢,媽媽二話不說賣掉明玉的房間。二哥蘇明成要去旅遊,媽媽二話不說,贊成。
蘇明玉面臨高考,想要買一本複習冊,媽媽卻說沒錢,想報清華,媽媽卻讓她選擇學費少的師範學校。
受盡委屈的明玉,到頭來,卻是最孝順,給父親蘇大強養老送終的那一個,多諷刺啊。
我們雖然不是蘇明玉,可現實生活中,卻不難發現像蘇明玉一樣的女兒。
我表妹就是現實版的蘇明玉,只是能力沒有明玉那麼厲害,收入沒那麼高。而我的舅舅就是男版的趙美蘭,從小到大,都苛責對待女兒,從未將女兒當成孩子一樣看待,在他眼裡,女兒就是賠錢貨。
舅舅今年60多歲了,得了痛風病,發病的時候,疼痛難忍。年輕的時候,對兒子也就是表哥,疼得不行。很多人以為,父親一般會對女兒好,對兒子不好,可事實上並非如此。
有些男人,覺得兒子才是自己的繼承人,所以會將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父愛放在兒子身上。
表哥就是如此的待遇。
02.
小的時候,舅舅在外面幹活,舅媽在家裡操勞家務,每次回家,都會帶回玩具和新球鞋給表哥,而表妹則什麼都沒有。
有次表妹忍不住問舅舅:「爸,為什麼哥哥有禮物,我沒有啊。」
舅舅卻說:「你一個女孩子家,要什麼禮物。你哥是男孩子,在學校得有點體面。」
表妹不再問。
有些心痛,是從小深埋的,越長大,越痛。
表妹是個倔強的女孩,越得不到,越想證明自己有價值。在父親這裡得不到認可,於是,她在別的方面努力表現。
表妹學習非常刻苦,處處想要超過哥哥。當她拿著100分的成績單找爸爸,希望得到爸爸的誇獎時,舅舅卻冷冷地說:「哼,也就這次運氣好,才會考100分,下次還不知道是不是不及格。女孩子嘛,沒必要那麼用功,讀到小學畢業,會寫自個兒的名字就可以了。」
表妹再一次被舅舅打擊,哭了好長時間。她的命運並沒有因為自己的成績優秀,就能從此改寫。
小的時候家裡窮,哥哥也要上學。舅舅將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兒子的身上,希望他能考上大學,這樣他們家就有出息,可以揚眉吐氣了。
表妹上到初中,哪怕成績不錯,也不得不因為沒有錢而輟學了。
普希金寫過一句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須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對於表妹來說,離開家,便是快樂的日子。
03.
她跟著村裡年長的姐姐們出去打工,而哥哥呢,由於天資不足,勤奮有限,高考失敗。
在外面找了一圈工作,覺得太辛苦了,又回到老家,靠著父母養。舅舅甚至覺得,反正自己漸漸老了,家裡的事情,讓兒子照應著,也是應該的。
表哥在縣城廠里找了份工作,沒幹多久,覺得加班太累了,又辭職不幹。換一份工作,覺得機器操作起來,太危險,又不敢繼續幹下去。
看著別人為了生存,去做快遞員,可他卻說:「在路上討食,哪有那麼容易,處處是危險。」
可卻沒想過,哪一份工作,是簡單的?哪一份工作,不是付出巨大代價的?
表哥20多歲就結婚,生了孩子給舅媽帶。舅媽原本在一家酒店裡打工,媳婦強烈要求她回家帶孩子,又不得不辭職,沒了收入。
舅舅呢,給人打點零工,可是年紀上來,健康問題不大樂觀,各種病痛也跟著出來。
舅舅年輕的時候喜歡喝酒,毫無節制地喝,如今年老,身體都喝垮了。
表哥自從結了婚以後,自己的小家都顧不好,哪有精力和金錢去顧及父母。大女兒還不到兩歲,又接著生二胎,生活一地雞毛。
舅舅指望兒子養老,到頭來,卻發現,兒子根本靠不住,他自己都顧不好。
而表妹呢,自從出去工作以後,整個人就變了,賺了錢就給自己報名學習充電,考文憑,後來還上了夜校,可謂是靠自己的後天努力改變命運。
以前是廠妹,現在是公司的基層小領導,當了個主管,工資可謂翻了幾倍。這一路走來,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04.
去年,舅舅生了重病住院,除了農村醫保可以報銷的部分,還得自己花去上萬元,這個數字,對於收入低,人口又多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巨額。
表哥根本拿不出這上萬元的費用,最後,還得靠表妹承擔。
人老了,許多事情都得提前準備。
舅舅在老家看中了一塊地,為自己將來百年以後,可以在這裡長眠,要提前做好墓地(他們老人家管這個叫「長生」),算下來又是一筆大費用。
舅舅早就沒有收入了,僅靠一些親戚小輩逢年過節的時候給,再怎麼攢也不夠。表哥呢,自己的兩個小孩嗷嗷待哺,夫妻倆的那點工資養活自己的小家,已經很吃力,還要給父母養老,看病,做「長生」,根本有心無力。
兜了一圈,還不是靠表妹承擔費用麼。
人啊,千萬別將自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某個孩子身上,免得到年老時,你對這個孩子失望,對另外一個孩子愧疚。
舅舅看著自己的女兒,始終無法跟自己親近,覺得內心虧欠了她,但已經往事不能回頭。如果當初對女兒多一點疼愛,供她上學,女兒又怎麼會這麼坎坷,又怎麼會帶著委屈負重前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