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學生,頂級學府無刻不在撩動我們的心弦,我們喜歡他們的教育,也喜歡了解他們的人文趣事。
其實,與偶像對於粉絲的價值一樣,名校對於學生也是如此,很多同學除了對他們表示嚮往外,也會對他們的小「八卦」充滿 「求知慾」。
作為留學生,腐國名校之間的「愛恨情仇」,大家都聽說過多少?今天天道出國留學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康康那些名校的「八卦」:
頭牌之爭:牛劍跨世紀的愛恨
眾所周知,牛津、劍橋作為英國大學的扛把子,每年都會在倫敦泰晤士河舉行划艇對抗,這幾乎就是牛劍兩位大佬在各個方面互相較勁的索引。殊不知,其實賽艇比賽的歷史才200多年,而兩所名校早在成立之初的800多年前便開始了你追我趕,相愛相殺。
據說在九百年前,英國是沒有大學的,人們都是去法國和其它歐陸國家求學,當時最著名的大學是巴黎大學,它被譽為「歐洲大學之母」。但在1167年,由於兩國國王吵架了,於是英國亨利二世一氣之下召回了在法國巴黎的英國學者,並且禁止英國人再去法國留學。
後來這批被召回的英國學者匯聚在牛津(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傳說是古代牛群涉水而過的地方,因而取名牛津,Oxford),漸漸地形成了英國歷史上的第一所高等學府。但大約60年後,一位牛津學生在練箭時不小心射殺了鎮上的婦女,從而激化了早已蘊含在牛津市民與學生、學者之間的矛盾,引發暴力衝突。其中學校的一部分老師和學生悄悄逃離牛津,來到了劍橋鎮。他們發現這個寧靜的小鎮十分適合學習和研究,於是日漸發展,逐步建立了劍橋大學。
作為「逃出來」的劍橋大學,自然是不被牛津人所認可的。於是,兩所大學便開始了長達800年的明爭暗鬥,相愛相殺。時至今日,兩者之間的較量已經滲透到了各個方面,比如學術成就和文化產品等,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有意思的小傳統。
01划船賽恩怨
每年3、4月之交的一個周末,在泰晤士河上長達約7公里的賽區,會有約25萬人到泰晤士河兩岸觀看牛津、劍橋的划船比賽,收看BBC直播的更有700多萬人,還有116個國家和地區的5億觀眾會同步收看衛星轉播,簡直媲美英超和溫網!180多年來,「牛津—劍橋划船賽」除了因為兩次世界大戰而中斷過之外,從來不曾因為天氣原因而取消過一次!
02校徽之爭
兩所學校的校徽上都有一本書,不同的是劍橋的是合上的,牛津的則是打開的。牛津學生因此嘲笑劍橋學生"書是擺設,不看書",而劍橋學生反駁說"你們讀書太慢了,我們早都讀完了。書是工具,重在掌握,不必成為書的奴隸"
03美臀之爭
近年來,英國劍橋大學舉辦的「年度美臀大賽」引來社會熱議,牛津大學可不會讓「宿敵」獨享目光焦點,便在另一個學生網站「Oxford Brookes Tab」上舉辦美臀賽,同樣推出5女5男,還說候選者比劍橋的「更棒」,要與劍橋大學爭奪「年度美臀」。
總之幾百年來,兩個學校誰也不服輸,正如生命是需要對手的,沒有對手就不可能成長。或許正是這幾百年來互不服輸的競爭,才促使這兩所世界名校不斷發展
UCL與KCL的明爭暗鬥
其實除了牛劍常年互懟,其他高校過去的幾百年里,也在互相較勁。例如為名字相互爭執的UCL與KCL。
英國最早只有牛津和劍橋這兩所大學,只招收英國聖公會的教徒。不過,1826年UCL成立了。當時UCL還叫University of London,是英國第一所不分種族、階層、宗教信仰招收學生的大學,也是第一所以同等條件招收女生的英國大學。KCL則晚3年成立,其的辦學理念與UCL完全背道而馳,妥妥的王權黨和宗教黨,UCL十分瞧不上KCL的辦學理念,但也相安無事~
問題來了!當時,大學發畢業證,是需要英王的特許令的,這張特許令,UCL等了十年。好不容易頒發了特許令,被告知得和小三歲的KCL弟弟一起合用。這張合用的特許令上的名稱是University of London,這意味著,UCL要改名...
這就有了後來的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倫敦大學學院,UCL也就這麼叫開了。同樣,KCL也對於共用一張特許令暗自不滿,掐架就這樣開始了......
日常這兩所學校各種橄欖球賽啊、辯論賽啊什麼的肯定少不了,更大的摩擦在後面。KCL的小青年們可能覺得生活太平靜,他們乾了一票大的!他們偷走了UCL老校長——邊沁的腦袋,並當球踢!
邊沁,全名傑里米·邊沁(Jeremy Bentham),倫敦大學學院的精神之父!根據他本人的遺願,他的遺體被陳列於UCL主建築的北部迴廊作為永久的紀念,完全向公眾開放。然而...UCL當年在給邊沁老人家做防腐工作的時候,失手把人家頭給做壞了…於是只能給他安了一個蠟像頭,把真的腦袋放在邊沁的腳下。
頭做壞了就已經很慘,還被對手偷了拿去踢?!!根據UCL官方的記錄,事後,肇事學生交了10英鎊的捐款給一個慈善基金會...10英鎊....想必很難咽下這口氣了.....
果然,到了90年代,KCL的一個吉祥物——Reggie(一隻紅獅子雕像)被偷了,而且一丟就丟了好多年...嫌疑最大的自然是KCL的死對頭UCL了...但是並沒有實際證據~
後來,KCL終於在野地里找到了坑坑窪窪受損嚴重的吉祥物,光是修復就花了一萬五千英鎊...真是...可憐又無辜的小獅子啊…
UCL和KCL互掐的激烈程度,相信大家已經了解了...「邊大大的頭顱」還有「吉祥物小獅子」都是鬥爭中的犧牲品,相比之下,平時的那些明爭暗鬥都算不上什麼了...這樣子看,KCL和UCL鬧了一個多世紀,肯定也會「不負眾望」的繼續相互敵視下去.......
KCL與LSE鄰里互掐
這一路說下來,KCL的人是相當的生猛且到處樹敵,不僅把UCL的木乃伊的頭揪下來當球踢,還常常挑釁一街之隔的LSE,管LSE叫 Lower Standard of Education! 原本以溫婉著稱的商學院白富美也爆發了!
2005年12月5日,200多號LSE的學生,在參加一年一度的「Barrel Run」時,趁機把KCL的英語系砸了個稀巴爛! 最後,LSE校方出面賠了三萬二千英鎊。不過,事後《泰晤士日報》的報道上登了一張LSE大佬和學生會幹部們共同舉杯的照片——隨後騷亂就發生了。看來他們喝的不是紅酒,是歃血為盟的雞血酒!
其實名校「鬥爭」不止在腐國,幾乎全球各地都會上演,例如哈佛、耶魯曾為一個球而進行的battle持續了百年之餘。
這個球是橄欖球,兩大院校進行較量的方式就是橄欖球比賽。比賽從1875年開始舉辦,此後都會在感恩節假期期間進行一年一度的「The Game「,這場比賽對很多學生來說代表著尊嚴與榮譽,因此每次都會在學校引起廣泛關注,類似上述的牛津劍橋划船賽。
不同的是,大家除了在意比賽的輸贏外,還有比賽期間通過惡作劇進行的「較量」。比較有名的惡作劇發生在1933年。在比賽前夕,幾名哈佛大學的學生將耶魯大學橄欖球隊的吉祥物鬥牛犬抓走帶到了哈佛,在哈佛大學取得比賽勝利後,這幾位同學就在哈佛大學的名人雕像腳下放上肉餡讓鬥牛犬去吃,然後拍成照片傳播出去,這事簡直要被耶魯刻在恥辱柱上了
還有我們國內的清華北大,相互比較爭論是常有的事,但其實「本是同根生」,各高校之間都是不可分割的存在,還是那句話,因為互不服輸的競爭,才能不斷發展,也才有群雄爭霸的景象。
怎麼樣,這些八卦是不是很精彩呢~關於名校八卦,你有什麼想說的呢?留言區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