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極度廢柴到極度自律,你需要這4個小技巧

2019-07-29     迪迪乾貨

01.大多數人自律就是嘴巴說說

一說起自律,多數人的常態:

常把自律掛在嘴邊,卻間接性地躊躇滿志,持續性地混吃等死。

看到別人彈得一手好鋼琴,就纏著父母買了一架鋼琴,但沒練幾天發現太苦,就不想練了,現在鋼琴蒙塵許久;

你說想要練一手好字, 可是鋼筆還是嶄新依舊,墨還是滿瓶,你卻不了了之了;

你看到袁姍姍曬出2.0版本的馬甲線,看到章子怡只吃4口泡麵,告訴自己也要有馬甲線,要有好身材,可健身卡已經過期,你也許已經記不清多久沒去了。

這就是我們。

在鬥志昂揚和放縱沉溺中不斷地反覆、不斷地切換,直至歲月不可追,才感嘆一生:如果當初……

可人生這條路,只有單程票,沒有如果。

02.不自律是你缺少想像力

很多人把不自律歸結於自制力不夠強大,這個原因還停留在表面。

有人做過一個實驗:給幾個小朋友每人分一個糖果,並告訴他們:如果現在不吃,等到幾個小時後大人回來再吃,就可以拿到更多的糖果。有的小朋友忍不住,把眼前的那顆糖果吃了。而也有一些小朋友,他們能夠忍住眼前的誘惑,等到了最後,他們得到更多的糖果。

後續的跟蹤過研究發現,那些兒時就展現出極強自控力的小朋友,無論在學業上還是事業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這個實驗很多人都聽說過,得出的結論是:自律與自控力有關。

可你是否有再深入想一想,那些能忍住眼前的誘惑,暫時不吃糖果的孩子,他們的自控里從何而來?

你也許會說:「這群孩子有很強的信念感,他們聽到大人說忍住就能吃更多糖,為了這個信念才能忍住誘惑,所以自律能力強的人一般有很強的信念感,信念感促使他們自控能力也很強。

那我再問你:他們的信念又是怎麼來的呢?

除了因為他們看得更深,更遠,還因為自律的人想像力比一般人更加豐富。

那些聽話的小孩來說,他們為什麼願意等到大人回來才吃糖呢?這是因為,他們比其他小孩更能想像到未來的獎賞有多大,有多好,才會一遍流著口水,一邊等待著。

我們明明知道長胖不好看,但面對美食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大快朵頤,還一邊安慰自己」吃飽了才有力氣減肥」

可我如果說,你每天去健身房鍛鍊,一個月後瘦10斤,給你一萬元,你願不願意?

你一定會說:「傻子才不願意呢。」

這就對了,自制力是表象,不能堅持下去,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對自律心存疑惑,你並沒有想像出自律之後會對你的生活有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你覺得即便不自律,長胖一點,玩遊戲時間久一點,這日子照樣能過。

正是因為這種懷疑,當你想要睡前保持看書的習慣,但在內心身處不由得質疑:自己看書有用嗎?

不自律並不單單是因為缺乏自制力,而是毀於對自律缺少想像力。

一個人能像苦行僧一般自律,堅持做一件事情,讓自己變得理性、克制、冷靜,與其說是在跟人性做鬥爭,還不如說他在跟現實和想像做鬥爭。

03再小的努力乘以365天,也會變得偉大

現在,你找到不自律的問題所在,那有哪些可以實操的自律方法,幫助你提高想像力呢?

1.要有閥值自控思維,設置階段模型

所謂的閥值是指釋放一個行為反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強度。比如,好多單身女性,沉溺於韓國偶像劇不能自拔,時間長了,大腦潛意識的擇偶標準就提高了,到最後孤獨到老,還在苦苦追求顏值高智商高還會照顧人的長腿歐巴,這是因為我們的擇偶標準提高了,普通的顏值無法滿足。所以想要自律,目標要拆解到最小,這樣達成之後,才會有成就感,也願意去嘗試。

所以在培養自律的過程中,要設定一個階梯模型,需要把大目標切割成一個個小目標。我們應該分清夢想、目標和步驟。夢想,指的是需要3個月以上實現的事情;目標,是一周或者一個月可以實現的事情;步驟則是一個小時,或者一兩天可以實現的事情。你可以先把這張清單寫出來,然後再開始行動,不要專注夢想,要把自己大部分的精力用來完成目標和步驟。在完成目標和步驟的基礎上,不斷反思和優化行動。

2.行為改變了,思想也會隨之改變

你一定聽過「有志者事竟成」這種說法,很多暢銷勵志書都會告訴你,要先改變思想,才能改變你的行為。如今,社會心理學家提出,真實情況其實是反過來的,先改變自己的行為,思想才會隨之改變。你要先「哄著」大腦,讓它意識到,改變是可行的。

怎樣做到先改變行為呢?你可以從一些很小的行動開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微習慣」,比如每天堅持做5個伏地挺身,慢慢讓大腦習慣新的行動,多用正面的說法鼓勵自己。

3. 把一件事變得有吸引力,一種流行的方法是將整個過程「遊戲化」,當你在做完事情之後獲得獎勵的時候,更容易堅持目標。但要記住一點,別把錢當成最好的獎勵手段,儘量讓活動本身變成獎勵。比如在堅持英語閱讀時,選擇一本你自己喜歡的英語小說,會讓你更容易堅持下去。

4. 利用WOOP思維,建立自律體系

W是指wish願望的意思:你可以想一想你想在本周、本月或者本年想要完成的願望。

O是指outcome,它是指最好的結果是什麼。就是去幻想達成目標後你會怎麼樣,比如你減肥成功,會變成什麼樣子,是不是跟男神談戀愛了,請盡請大膽的想想,越詳細,越豐滿,劇情滿滿最好,這樣才能體現出想像力的強大。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利用想像力,增加你行動的張力,為你的行動提供希望。

O,這裡的O是指Obstacle,設想在實現自律的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這樣做就是為了怕光有想像力,然後失去了行動的動力。你也許會覺得疑惑,明明已經有想像力,還會缺少動力?

有研究發現,幻想自己成功減肥的女生,她們減肥的效果反而要遠遠低於那些幻想自己會遇到困難的女生。這是因為幻想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當我們感覺幻想受到威脅,會想法設法逃避,不與現實接觸,來保護心目中的幻想。

所以為了避免幻想帶來的問題,你還需要設想在實現願望的過程中回到的障礙,這樣做是為了把幻想與現實拉近,讓目標與現實發生接觸。

P也就是Plan,計劃。這裡的計劃要用:「如果我遇到了什麼苦難,我就會怎麼做」這樣的句式。

很多人想要做點有意義的事情來改變現狀,但每當想要做什麼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想做點什麼,思來想去,還是打王者榮耀,還是看綜藝節目吧。

而上面這句話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心理學上把這個句式稱之為執行意圖,也就是如果你遇到什麼障礙,你需要做什麼事情。

我們都聽過一句很有名的話「聽了很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人生」。真的是道理和只是沒有用嗎?顯然不是,真正的原因在於知道一個道理很容易,而付諸行卻很難。

自律就是如此。

知道自律很簡單,但要通過一個個日子行動起來,自律才會變得有意義。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知行合一」是一個人最寶貴的品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lSIgmwBvvf6VcSZ9P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