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擁有得天獨厚的光熱氣候資源,有古樸悠久的民俗文化和發展旅遊產業的良好基礎,近年來,我市全力做好、做精陽光文章,旅遊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發展質量持續提高,隨著「英雄攀枝花 陽光康養地」的城市品牌形象不斷提升,旅遊產業逐漸從「短板」轉變為「長板」,競爭力逐步上升。
在仁和區迤沙拉村,村民鄭自芹經營著一家農家樂,鄭自芹說,她原本在外地打工,直到2005年迤薩拉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後,她看到了商機,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回到家鄉嘗試做旅遊接待。
「以前打工的時候,收入又不穩定,而且一個禮拜才回一次家,家裡也沒辦法照顧,後來政府的幫助下,就在家門口就掙錢了,我也可以照顧家裡,然後每個月還能掙七八千塊錢。」 鄭自芹說,「以前的迤沙拉連一條像樣的路都沒有,得益於近年來旅遊業的發展,現在,村裡的基礎設施好了、遊客也多了,村裡還修建了迤薩拉歷史文化博物館,讓大家感受當地俚潑彝族民俗文化。」
迤沙拉村的旅遊可謂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這幾年,通過姊妹節、火把節等傳統活動,全村每年吸引遊客2萬多人,今年,通過各類節慶活動全村旅遊收入達到200多萬元,在九月底,迤薩拉還將舉辦向日葵觀賞活動,進一步推進農業與「文旅康」融合發展。
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村委會主任 毛建樺 未來咱們迤沙拉的目標是,希望可以通過鄉村旅遊助推咱們的鄉村振興,通過鄉村振興實現咱們的人居環境更美,產業更新,人民更富。
同樣在仁和區布德鎮,近日,一場荷花嘉年華活動剛剛落幕,活動期間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賞荷塘美景,品「荷鄉」魅力,聚集了商氣和人氣。
遊客 陳祖波 這樣說
天氣挺好的,然後玩的挺多的,花挺漂亮。龍蝦也挺多。空氣環境很棒,非常好。藍天白雲。
遊客 廖思潔 也說到
我覺得每年過來的話,這邊的荷花開得很好看,然後每次這邊都會舉行釣龍蝦的活動,覺得很有意思,感覺自己也挺開心的。
攀枝花市仁和區布德鎮中心村村民 張明銀說:「以前沒有想開這個荷園的時候,一家人的話就是一畝田五六千塊錢(一年)的收入,其他沒有。現在荷園開起了,最少在自己門口打工,以後的發展肯定好,再加上我們土地,入股在這裡頭,我們在這打一下工,比原來的效益肯定要好些。」
2016年,布德鎮成立專業合作社,依託自然優勢確定了發展蓮文化旅遊的新思路,打造了千畝荷塘景區,張明銀目前在荷塘打工,平日裡,除了挖藕、採蓮,他還偶爾客串景區管理員,為前來划船的遊客當船工,他對目前的生活表示很滿意。而千畝荷塘作為布德鎮鄉村發展的核心,也帶動了沿線餐飲行業的發展。村民黃付明的特色美食黃燜雞餐館,這幾年生意也越來越好。
攀枝花市仁和區布德鎮中心村村民 黃付明 「每年到了七八月份的時候,來我們這邊的遊客,耍的遊客,看荷花的吃美食的都很多,聽到他們說我們這裡風景很美,黃燜雞很好吃,我心裏面特別高興也很自豪。」
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新山村,保留著原始古樸的民族習俗,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近年來,當地政府結合旅遊產業發展,大力實施扶貧工程,通過設立創業扶貧基金、發放創業免息貸款、做好創業培訓等,開啟了新山鄉發展的新篇章。
米易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謝代銀 我們結合4A級鄉村旅遊景區的打造,請了專門一些專家,老師來村上,和我們的貧困戶一起來商量,一起來謀劃,打造,開發,設計,我們旅遊的這些產品,現在我們新山村這個地方有很多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這一些東西,包括當地的土特產,這樣我們就把這個創業結合進去,把它落實到位了,通過這樣一些措施,來促進貧困戶創業更容易。
現在,通過每年舉辦約德節等各類節慶活動,當地村民現場展示織布技藝、刺繡技藝等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山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新村,村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村民賀樹兵目前就開起了傈家餐飲農家樂,通過旅遊接待實現了脫貧致富。
新山傈僳族鄉新山村二組村民 賀樹兵 這幾年在政府的幫扶下,以前住的是土牆茅草房,現在蓋起了新磚房,2018年,我家還擴建了一間廚房,三間客房,以前我們的溫飽都成問題,所以去外面打工,現在的話新山開發旅遊,我們都回來在家發展,已經實現了脫貧,2018年我家的收入已經超過2萬,只要我們勤快一點,以後的日子相信會越來越安逸。
近年來,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讓攀枝花完成了由「鋼鐵直男」向「陽光暖男」華麗轉身,據統計,2009—2018年,全市接待遊客總量從679.47萬人次增加至2566.36萬人次,年均增長15.91%;旅遊總收入從34.76億元增加至337.5億元,年均增長28.73%;旅遊經濟總量排名從全省第三梯隊跨入第二梯隊旅遊。我市景區從5個增加至20個,其中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3個。2015年以來,全市共接待旅遊團隊約800餘個,接待遊客共計55000人次,實現了地接系列旅遊從「無」到「有」的突破,完成了攀枝花旅遊從「輸出模式」向「輸入模式」的轉變。
內容來源:攀枝花市廣播電視台
照片來源:
古建中國、雲上攀枝花、康養勝地攀枝花、華西都市報、四川古村落資料庫、攀枝花發布、攀枝花市仁和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樂途旅遊網
聲明:旅遊攀枝花的圖文素材,除非屬實無法確認,均會標註作者和來源。若標註有錯漏,請及時與我們聯繫並提供權屬證明材料,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致歉,或與您協商解決。謝謝!
▍內容來源:攀枝花市廣播電視台
▍原創編輯:掌上防城港工作室
▍內容審核:防城港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
▍轉載請註明來源公眾微信號:防城港市新聞網
▍法律顧問:廣西精一律師事務所
▍版權聲明:我們尊重原創。文字美圖視頻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