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攀天閣 | 天堂,也要扶貧

2019-09-30     那一座城

清晨時分,起床打開窗戶,窗外雲海涌動。這是四川阿壩州小金縣老營鄉扶貧書記張飛的窗外景色。

一起床,他就架上手機開始直播,「各位老鐵們,早上好,看日出雲海咯,這裡是阿壩州小金縣老營鄉麻足寨,歡迎老鐵們點贊關注

七月初,一段一千多萬播放量的短視頻,把這個平均海拔3200米,僅剩三戶人家的村寨推上了熱搜。畫面里,屋子外頭,桌上擺滿樸素的家常小炒,遠處則是翠綠的蒼山和漂浮的雲霧。這裡是張飛管轄的老營鄉中的一個小村寨麻足寨,他名「忘憂雲庭」

雲南攀天閣 | 天堂,也要扶貧

三年前張飛初到時的老營鄉,生活條件落後,村民除了種植、養殖就是外出務工,所種所養難以外銷,個別村民做的臘肉掛在家裡三年都沒吃完。他也一籌莫展。

後來,他在弟弟的建議下開始拍攝快手,用直播和短視頻去記錄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也對準這些山野百姓家的山貨美食,如今「忘憂雲庭」快手號已經有81萬粉絲。

藉助網絡的力量,村裡寨里,村民家裡囤積的臘肉香腸很快就被網友買光了,外出務工的人們看到商機陸續選擇回到鄉里。他還辦了幾期培訓班,教大家拍攝剪輯短視頻,鄉里的年輕人紛紛拿起手機,把家鄉的美食美景傳播出去。

「雲端餐廳」走紅後,不斷有外地遊客希望前來觀光,原本的空心寨,漸漸變成網紅景點,張飛說,「下一步將要打造民宿,讓遊客有更好的體驗。」

村裡活動中心的牆上畫著這種網絡致富的新形態

在貴州省黎平縣蓋寶村,一個與世隔絕的美麗侗寨,也有一位80後扶貧書記吳玉聖做著相似的嘗試。

在這個離縣城4小時車程的扶貧重點村,這位初來乍到的年輕村官放棄了發展傳統產業。轉而選擇發展「快手產業」,他打算以這裡獨特的侗寨文化為招牌,把這個偏僻村寨傳播出去。

他從侗寨琵琶歌的七仙女傳說中獲得靈感,召集了村裡7位留守少女組建了「浪漫侗家七仙女」。

至今,「侗家七仙女」粉絲數達29萬,發布了近200條視頻。視頻里,大家可以看到侗家人做黑糯米飯、女孩們背著背簍上山采烏稔樹葉、穿著紅衣在瀑布下嬉戲等場景,還有侗族婚禮、鬥牛、長桌宴……

除了直播打賞,每次直播時,網友們看到一些精美的侗家特產都想買,於是,他們也開始在快手帳號里出售侗衣、侗布,以及侗家的土特產。

有網友們看到蓋寶村的青山綠水,以及多彩的侗家文化後,不遠千里從外省前來蓋寶村旅遊。這也讓吳玉聖萌生了發展當地旅遊業的想法……

「忘憂雲庭」與「侗家七仙女」,前者是「仙境」,後者是「仙女」。

但終究都是充滿煙火氣的人間。

對於消費者而言,網絡和螢幕可能只是一種娛樂消遣的工具。但對於那些無法輕易逃出地理困局的鄉村居民而言,網絡和螢幕就是一道突破阻隔,創造變化,觸及更遠方的通道。

在成為網紅之前,這些生活著「仙女」的「仙境」,其實只是全國99.9%人口都不曾知曉的偏僻且貧困的山野。

是網絡與螢幕讓這些地方,變成那些遠方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人間。

「仙境」並不能讓貧困加上美化濾鏡,唯有財富才能創造幸福的生活。《我不是藥神》里假藥販子張長林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 。

窮是一種病,從前人們往往以為單靠鈔票就能治癒,支助幫扶,送油送米送鈔票,是從前人們對扶貧的理解。

殊不知這病深入骨髓,鈔票再多,也只能臨時止痛。

事實上,「貧」字最初的含義是偏財物不足,而「窮」偏前途不通,二者有所差別。所以古語中的「窮人」含義偏向於無路可走者。貧是先天的條件,難以改變,但只要尋求出路的好奇心還在,就沒有真正的窮。

所以,貧窮未必是農民不努力。

正如非洲盧安達的農民和以色列農民相比,盧安達農民很勤勞,他們流的汗水更多。但是他們沒有科學的耕種規劃、沒有優良的品種和肥料,更沒有大型農業機器,更沒有成熟的輸出鏈條……

以色列農業

盧安達農民

所以相比起「輕輕鬆鬆」的以色列農民,盧安達農民只能雙腿紮根在土地上,用大量的汗水換取稀罕的收穫。

沒有科學的農業技術,再廣闊的土地也只能看天吃飯;沒有文化的推廣,即使是真的瓊漿玉露,天賜珍饈也無人知曉。巷子要是深到山裡頭,酒再香也無補於事。

唯有將農業文明和科技、文化和商業文明完美地結合起來,才會有意想不到的新出路被打通。

回看那些憑藉網絡突圍的網紅鄉村,那些深山之中的美好畫面,原始淳樸的聲音,的確打動了許多遠在他方的觀眾。

他們的成功令人驚艷,也令人艷羨。

但是終究各有局限。大多數仍受限於傳統原始的生產方式,偶爾藉助直播推銷傳統農藝品,卻少有成熟完備的生產創收鏈條可供長期持續發展。而鏡頭一端的觀眾只能聽著、看著,也無法真實地抵達那個鏡頭另一端的世界,去真切參與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真實狀態。

所以這一次,在相似的仙境,在香格里拉大山脈中,拙見要為鄉村發展發掘更多可能。

在攀天閣這個最高海拔2760米的少數民族鄉村,2019豐收未來•攀天閣黑谷文化旅遊節即將開啟

請橫屏欣賞

這個離維西縣城30多公里的鄉村,沿途林木茂盛,透過路邊的松樹林,遠遠可以望見山下一片寬闊的壩子,山間有低矮簡樸的民居錯落分布,其中居住著包括傈僳族、納西族、藏族、普米族在內的16個不同民族。

從前,這裡是一片少數民族放牧的沼澤地。光緒年間當地普米族開挖水渠,將沼澤內的積水從落水洞引出,使之形成平壩。後經幾代人引水造田,才在在平均海拔2700米的攀天閣壩子,開墾出世界海拔最高的水稻良田,所以這裡的人們稱得上是「在雲端耕種的民族」。

這裡高海拔的寒冷、富含礦物元素的「草煤土」,加上純凈雪山水的灌溉,孕育出米粒飽滿、營養豐富的古老水稻「老黑谷」。

請橫屏欣賞

這個國慶,拙見將走進這個世界最高海拔水稻種植地。

10月2日,在攀天閣廣闊的壩子上,2019豐收未來•攀天閣黑谷文化旅遊節當天,「拙見創富空間」即將在此揭牌。

這裡將成為中國第一個以精準扶貧為目標所構建的空間。

針對攀天閣當地居民(特別是貧困的少數民族人民),涵蓋農業、旅遊與文化三大產業布局,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為起點,帶領攀天閣人民創富美好未來。

覆蓋產品開發、電商運營、新媒體傳播等切實幫助當地人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益的實用課程,將引導攀天閣人民認知外部世界,洞察鄉村發展模式與節奏;學習農業種植、電商銷售的實用技能;同時認知自身文化,提升文化上的自信。

「拙見創富空間」不僅限於創造財富,更深厚的文化價值將被挖掘雕刻,更創新的科技力量將在此播下種子,力求打造屬於攀天閣的可持續發展品牌,並讓更多元的力量能夠參與其中。

除了傳統的少數民族活動,我們也帶來了經典拙見風格的21分鐘演講+對談,探究攀天閣的質樸文明和未來想像力,為攀天閣的發展找尋方向。

同時,還將邀請奧斯卡導演柯文思紀錄片作品《善良的天使》在此展映,帶來「一部電影的電影節」。

在這片雲端的土地,我們將以思想者的方式,探索鄉土創富的更豐富多元的可能,期待您的關注

嘉賓介紹

楊錦麟

資深媒體人、錦繡麒麟傳媒創辦人

楊錦麟畢業於福建廈門大學歷史系,赴香港後一直從事新聞媒體工作,先後擔任多家媒體記者、編輯主任、主筆、雜誌主編,亦是香港多份報章的專欄作家、亞洲周刊特約作者。擅長兩岸三地時政評論,是香港知名的兩岸關係問題專家。

柯文思

導演 、編劇、製片人

世界知名導演,好萊塢劇本醫生,奧斯卡評委會成員,從事紀錄片和劇情片創作30餘年,拍攝足跡遍布全世界80多個國家,作品多次獲得國際電影節大獎,包括4次奧斯卡提名、2座奧斯卡獎、16座艾美獎、5座有線電視傑出獎等。柯文思擔任了2015年上海電影節紀錄片單元評委會主席,2016年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評委,2018年北京電影節紀錄片單元特邀嘉賓;並受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參加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

吳傑

廣州市長程軟體有限公司董事長

經濟學家、計算機仿真專家

現任國家仿真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經濟仿真基地主任;廣東省科技基礎平台中心、俄羅斯科學院中央經濟與數學研究所和廣州市長程軟體有限公司共建經濟與數學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多年來從事經濟學數學建模和計算機仿真產品的開發和研究。其230萬字的知名數理經濟學著作《財富論:第一、二卷》獲得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圖書獎提名獎。

高屯子

獨立電影導演、攝影家

生於多民族雜居的川西北,經年遊歷、參訪於城市與鄉野之間。對文學、宗教、人類學、影像等多有涉獵。曾任某報文藝副刋編輯多年。近20年幾乎走遍整個青藏高原,在國內外舉辦多個個人影展;是中國目前拍攝藏羌民族最深入、出版大型個人攝影作品集最多的攝影家之一。新作《十年尋羌》,以電影、圖片、文字平行紀錄的方式,深度表現中國基礎民眾的精神狀態與現實處境,在國內外屢獲大獎。

金弢

日耳曼文學學者、旅德跨國資深文化人

中德文學、文化交流論壇策辦人、小說家、翻譯家

曾多次組團中國作家出訪:王蒙、莫言、路遙、王安憶、北島、舒婷等出席《西柏林地平線藝術節》《漢堡—中國國慶文化周》等各種國際文學交流活動;80 年代末獲德國外交部、巴伐利亞州文化部、歐洲翻譯中心訪問學者獎學金,赴德國慕尼黑大學讀博;在德創業二十二年,文學創作及翻譯休耕三十年。

黃永軒

易簡集團總裁、美推網絡 CEO

【微果醬】【科技每日推送】創始人

公眾號思維》作者,20多年廣告及傳媒從業經歷,曾涉足電台、電視台、報紙、雜誌、WAP、PC、APP等傳統媒體領域。其把握了每一次重要的媒體變革機遇,近年專注於微信商業生態建設,首倡公眾號媒體概念,帶領團隊建立了超千萬用戶的科技、健康、文化等公眾號媒體矩陣,集團旗下擁有4000w+粉絲流量池;提倡小程序打通線上流量和線下實體的商業連接價值。旗下行業媒體【微果醬】正踐行「新媒體的建設者,新商業的助力者」的生態理念。

柳軍

廣州藍色創意城市設計公司董事長、城市專家

廣州公共藝術家協會副會長、廣東商學院客座教授

廣州金牌文案,北京航空大學碩士,習慣以「裝配飛機」的方式思考問題,長於戰略創意。廣東商學院客座教授,曾被選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創意總監100人、中國創意50人等,廣州4A執行主席。 城市研究專家,中國城市及文旅項目頂層設計大師,吸取全球領先的城市設計及規劃經驗,創立「城市微觀指數」評價體系。代表案例:洛陽隋唐城、西安兵馬俑博物館升級、桂林灕江文旅風景區、貴州興義萬峰谷、廣西金秀縣全域旅遊等項目進行頂層戰略設計。

韓軼

製片人、導演

資深製片人,畢業於加拿大卡爾頓大學新聞與傳播系,獲新聞碩士學位。一直致力於中國題材影片的國際合作與發行,參與製作的影片《歸途列車》《千錘百鍊》《飛虎之心》等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眾多獎項,包括金馬獎、艾美獎、中國紀錄片學院獎、廣州紀錄片電影節最佳中國製作人獎等。其導演處女作《盲行者》作為唯一一部華語紀錄片,入圍2018年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紀錄片提名名單。

李鑫

獨立策展人、撰稿人、製片人、品牌理念顧問

《尋羌》執行製片人、廿一文化品牌文化顧問

曾從事媒體工作十多年年,發表人物、藝術、時尚、旅行等多系列專題文章,熱愛人文主題行走,探訪在地有趣的文化、人物、故事,劇本前期採風、策劃,在影視、音樂舞台劇、紀錄片方向有所涉獵。與眾多文化名家參訪世界文明文化起源地,將陸續推出人文系列視頻與書籍,自創文化公司力求通過多年的跨領域文化積累、整合、融通,為機構、企業,以及個人帶來生命文化的立體服務,為當下文化自信助力。

田延友

拙見創始人、總策劃

2014年,田延友創立拙見文化。這是一個多媒體跨界思想交流平台。田延友不僅是策劃人、出品人、主持人,同時也是拙見舞台上的分歧者、挑戰者、引領者。總策劃本次活動並且推動發起「拙見創富空間」,希望還原文化與思想的價值。

參與信息

2019豐收未來•攀天閣黑谷文化旅遊節

2019年10月2日 09:00-22:00

雲南省迪慶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攀天閣鄉

關注拙見公眾號及拙見小程序

更多活動詳細

添加拙見小助手

(zhuojianzoutianxia)

合作夥伴

撰文丨梁非凡

配圖 | 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gpNgG0BMH2_cNUgekD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