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跟拍4個家庭:父母100分的愛,真能換回100分的孩子嗎?

2024-06-27     大果小果媽媽

導言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許多父母的夢想。為了讓孩子出人頭地,許多父母傾注了全部的愛與心血。但這種無私的付出,是否一定能夠換來一個「完美」的孩子呢?

01

10年跟拍:父母100分的愛,真能換回100分的孩子嗎?

中央電視台曾經推出過一部記錄00後成長的紀錄片《零零後》,跟蹤拍攝了幾個家庭十年的教育歷程,其中4個家庭的故事特別讓人印象深刻。

譚雨萌:完美爸爸「教」出的問題少女

譚雨萌的爸爸,曾是個「完美」的爸爸。譚爸爸是個女兒奴,經常陪女兒玩耍,逗女兒開心。在他的精心呵護下,譚雨萌的童年充滿了快樂和安全感。

然而,這一切在譚雨萌10歲時發生了改變。那年,譚爸爸和媽媽生了二胎,譚雨萌有了一個妹妹。

妹妹出生後,譚爸爸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妹妹身上,而忽略了大女兒譚雨萌。這使譚雨萌感到被忽視,覺得父母的愛被妹妹「搶」走了。

她開始變得叛逆,和家人保持距離,回家後就把自己鎖在房間裡。而譚爸爸卻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沒有及時與女兒溝通交流。

這個小公主慢慢變成了「問題少女」。根本原因在於「完美」爸爸在妹妹出生後偏心小女兒,忽視了大女兒的感受。沒有及時的溝通交流,使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於錫坤:100分媽媽控制下長大的孩子

於錫坤的媽媽是一位典型的「100分媽媽」。為了讓兒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她舉家搬遷,增加了自己的通勤時間;為了保護孩子的天性,她甚至不阻止兒子玩火煮麵條,哪怕廚房差點被燒了。

媽媽還創辦了一個工作室,吸引附近的孩子來玩,這樣於錫坤就有了更多的玩伴。她還鼓勵孩子學習足球、魔術、主持人知識等。不管是生活還是學習,媽媽都為於錫坤安排得面面俱到,堪稱「100分媽媽」。

然而,在100分媽媽的控制下長大的於錫坤,13歲時突然變得叛逆。他用各種出格的行為掙脫媽媽的控制,逃課不上興趣班,拒絕去演出,他說:「都是媽媽逼我去的。

」媽媽致力於成為「100分媽媽」,卻忽視了孩子的自由和意見,沒有與孩子溝通交流。

劉嘉陽:父母尊重下成長的優秀孩子

劉嘉陽是許多父母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性格陽光開朗,從幼兒園開始就是小朋友們的中心,成績也非常優秀。劉嘉陽的父母雖然不是「完美」父母,但他們非常開明,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個性,從不強求孩子做任何事情。

父母做決定後都會和劉嘉陽溝通,詢問他的意見。由於從小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劉嘉陽很自律,也很有主見。父母的尊重和溝通,讓劉嘉陽得以健康快樂地成長。

梁昊天:父母要求完美,孩子卻「並不完美」

梁昊天和劉嘉陽是好朋友,但性格截然不同。劉嘉陽性格陽光,而梁昊天則性格壓抑。梁昊天的父母對他要求非常嚴格,生活上按部就班,考試成績也有明確要求。

在這樣的嚴格教育下,梁昊天壓力很大,擔心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時常感到焦慮,影響了學習成績。

由於壓力大,梁昊天的心理出現了問題,學習成績也不理想。然而,父母並沒有疏導孩子,只是制定更嚴格的要求。最終,梁昊天沒能考上理想的中學,人生軌跡發生了變化。

02

父母100分的愛,為何導致孩子叛逆?

上述家庭的教育問題,主要在於父母和孩子缺乏溝通。於錫坤的媽媽做決定不問孩子意見,喜歡「控制」孩子;梁昊天和譚雨萌的父母沒有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最終導致孩子叛逆。

薩提亞在其家庭成長體系中強調:「如果一個家庭里,孩子每天面對的是父母的管束和控制,那麼在孩子青春期極有可能會用叛逆或者有偏差的行為去對抗父母。」

年幼的孩子不懂事,確實需要父母的管束和控制,但這種管束和控制應該在適當的時間「消失」。

當孩子逐漸長大,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父母的管束和控制會對孩子形成壓迫,這時「叛逆」的種子就已經埋下。

因此,父母教育孩子,不僅要在適當的時機管束和控制孩子,更應學會在適當的時機放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尊重他們的個性和成長。

今日互動話題

你平時會不會對孩子管太多呢?你認為什麼時候應該管束孩子?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聲明: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刊載此文是出於傳播知識傳遞信息的目的,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

作者簡介:果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注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fff4de498485a637e70a213b226ed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