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旱極400年沒下過雨,很像火星,當地人甚至不知道雨傘是何物

2023-08-07     魅力科學君

原標題:世界旱極400年沒下過雨,很像火星,當地人甚至不知道雨傘是何物

在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區域,有一片名為「阿塔卡馬」(Atacama)的沙漠,其總面積大約有18.13萬公里,在安第斯山脈和智利海岸山脈之間沿南北方向綿延了大約1000公里。儘管這片沙漠在地球上的眾多沙漠中顯得並不是特別巨大,但它卻擁有一個世界之最,那就是它是地球上最乾旱的地區,所以這裡也被人們稱為世界旱極。

阿塔卡馬沙漠有多乾旱呢?這樣說吧,雖然地球上的沙漠通常都非常乾旱,但在很多沙漠地區,一年之中多多少少都會下一點雨,比如說大名鼎鼎的撒哈拉沙漠,其年平均年降水量就有大約76毫米,但阿塔卡馬沙漠的平均年降水量,卻連0.1毫米都沒有,而根據相關的記載,在阿塔卡馬沙漠中最乾旱的區域,從1570年至1971年,整整有400年沒下過雨,以至於當地人甚至不知道雨傘是何物。

為什麼阿塔卡馬沙漠會如此乾旱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片沙漠的東西兩側分別是安第斯山脈以及智利海岸山脈,這兩條山脈阻擋了來自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濕潤空氣,進而形成了兩側的「雨影效應」。

所謂雨影效應,是指一種由於地形的影響而導致降水在不同地區出現明顯差異的現象,簡單來講,當濕潤的空氣流遇到山脈時,會被迫上升,隨著高度的增加,空氣會膨脹和冷卻,水汽會凝結成雲和雨,所以山脈的迎風坡經常會出現大量的降水,而當空氣流越過山頂後,開始下降到背風坡時,空氣會被壓縮和加熱,水汽會蒸發,雲層會消散,所以山脈的背風坡就會出現乾燥的氣候,這就被稱為「雨影」。

除此之外,阿塔卡馬沙漠還受到了兩個不利於降水的自然因素的影響,第一個因素是阿塔卡馬沙漠處於高壓帶。高壓帶是指大氣壓力高於周圍地區的地方,通常伴隨著空氣下沉和晴朗的天氣,阿塔卡馬沙漠位於南緯18度至28度之間,這裡是赤道附近上升的熱空氣向兩極流動後下沉的地方,正好屬於高壓帶,當空氣下沉時,會受到壓縮而變得更熱,這使得其中的水汽更難凝結成雲和雨。

第二個因素則是阿塔卡馬沙漠受到了秘魯寒流的影響,這條寒流從南極洲一直流到秘魯和智利,使得海水溫度遠低於正常水平,由於海水溫度低,海面蒸發量也低,導致空氣中缺乏水汽,同時,寒流還會使得海岸地區的溫度降低,形成一個穩定的逆溫層,這會阻止空氣上升和混合,從而抑制雲層和降水的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阿塔卡馬沙漠自然條件極為惡劣,很多區域甚至連細菌都很極難存活,並且其地表物質普遍含有一定比例的鐵氧化物,使得其中不少區域的地表都呈現為紅、橙兩色,其地表環境很像火星。

正因為如此,這裡也曾經被作為測試火星車的場地,用以模擬火星車可能在火星上遇到的自然環境和挑戰,而一些有關火星的科幻電影,也曾經在這裡取景。

儘管阿塔卡馬沙漠被稱為世界旱極,但仍然有很多人類生活在這裡,那麼,在如此乾旱的地方,當地人是怎麼獲取水的呢?他們其實有多種途徑,比如說從地下水井中獲取水,或者是利用水渠和管道引入其他地方的水,在有些區域,人們為了獲得足夠的水,甚至還會動用卡車來運送。

除了這些常規的途徑,人們還採用了一種特殊的取水方式,那就是從霧中收集水。阿塔卡馬沙漠的霧主要來自太平洋上的寒流和海風,當太陽升起時,海面會受到輻射而加熱,產生一些局部性的蒸發和對流,這些對流會將一些水汽帶到逆溫層以下的空氣中,進而形成霧氣,與此同時,由於海陸溫差和氣壓差,海風會將這些霧氣吹向內陸。

也就是說,阿塔卡馬沙漠是有霧的,特別是在一些海拔較高的區域,經常會出現濃霧,其中蘊含了大量的水資源。

所以這些區域的人們會使用一種細密的網狀結構,將霧中的水滴捕捉下來,然後再讓這些水滴匯入下方的收集槽中。這種方式收集到的水其實不算少,根據測算,在有濃霧的情況下,每平方米的網狀結構每天可以收集到幾升到幾十升的水。

順便講一下,由於這裡海拔高(平均值在4000米以上,最高可達6000米),並且幾乎不存在雲層、空氣乾燥、基本上沒有光污染和無線電干擾,因此這片沙漠也是世界上進行天文觀測的極佳地點,我們人類對宇宙的觀測任務,有不少都是在這裡進行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fcce30d8414acaedb708796a267dcc7.html